一種竹絲的制備方法及其竹絲剖切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竹編工藝品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竹子原材料處理的竹絲制備方法及其剖切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竹編畫清秀,淡雅,栩栩如生,讓人感覺似娟似錦,精湛的效果和藝術神韻可與絲綢媲美,即保持了書法和國畫的底蘊,又體現了傳統的藝術風格。
[0003]現有的竹編工藝品生產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就在于竹子原材料的處理,例如用于竹編畫的竹絲,需要采用直徑最小達到0.1-0.2mm的竹絲,以使單個像素點足夠的小,從而獲得高精度的竹編畫工藝品。存在的問題是,難以將竹子原材料處理得到薄如報紙,透明如蠶絲的竹絲,以及將竹絲處理到0.1-0.2mm的直徑,尤其是難以確保竹絲纖維的連續,難以避免竹編工藝品產生毛刺。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竹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選竹:挑選海拔400米以下,低洼地帶或水溝邊生長的兩年生竹子作為竹絲的原材料。
[0005]海拔在400m以下,一般來說海拔低氣溫較高,竹子生長快,竹節長且品質好,高山和半高山的竹子不宜來制作竹絲。低洼地帶、水溝邊土質較好的地方生長的竹子易于分絲;而對沙土地、山嶺上、懸崖邊生長的竹子竹性太硬不宜分絲。光照條件應適中,光照時間長,很難分離出竹絲,光照時間短,竹絲易斷裂,彈性不夠。竹子的年齡也較重要,生長時間太長,竹絲不穩定,且不易分絲,竹齡較短,竹絲不成熟,易斷裂。
[0006](2)包裹:采用棉麻或尼龍布對竹身進行纏繞包裹3-5圈,保持3-5天。
[0007]該過程不僅可以保持竹子表層及內部的水分,而且可以防止竹子與竹子之間的摩擦撞擊和與其他物之間的碰撞。挑選好的竹子哪怕是輕微的摩擦,都會影響竹絲的制作。
[0008](3)去節、去青:揭棉麻或尼龍布料,去掉每根竹子的節,再用鋒利的蔑刀將竹子表皮青色的膠質全部刮除,該過程用力要均勻,刮除過程不可停頓。
[0009]該步驟中去青是把竹子表面青色的膠質層全部刮掉,去青時所用的蔑刀必須鋒利,用力要均勻,蔑刀運行的速度適中一致,切勿停頓,也不能忽輕忽重。
[0010](4)分塊:經去節、去青后,將竹子切制成長1-1OOcm的竹筒,再將竹筒分成若干塊,每塊長度為0.8-1.2cm(優選為1cm),分塊時,米用二分之一的分法,切勿一塊一塊的分,再剝去每根竹子內側的篾黃。
[0011](5)分層:將分塊后的竹塊進行逐層分片,分成6-12片(優選為8片,即8層),分層時,采用二分之一的分層法,切勿一層一層的分,分層以后,剔除破損、蟲蛀、擦傷、碰撞痕跡的竹片。
[0012](6)制篾:采用竹刀將分層后的竹片進行拋光,拋光至竹片厚度為0.1-0.2mm (得到的竹片表面光滑,薄如白紙,手感像絲綢一樣),將該竹片置于常溫水中,以10°c /min的速度加熱至煮沸,沸煮竹片2h后將該竹片在24h內曬干或烘干(否則會變色發霉),得到篾片。
[0013](7)上色:將部分篾片與野核桃樹根和皮混合后沸煮3h后,將該篾片24h內曬干或烘干(否則會變色發霉),可得到黑色篾片。
[0014](8)分絲:采用竹絲剖切裝置將篾片每一厘米分成10-48根竹絲(優選為20-48根竹絲),即可完成竹絲的制作。
[0015]采用上述方法竹片分層多,最多可達48條,得到的竹絲厚度為0.1-0.2mm,透明,在編織過程總不易折斷,透明,有光澤,柔軟。
[0016]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竹絲剖切裝置,能夠將竹絲剖切出直徑最小達到0.1-0.2mm,且竹絲連續無斷裂。
[0017]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竹絲剖切裝置,竹絲刀具的上游和下游設有送竹輥組和拉竹輥組,在竹絲刀具的下方設有支承裝置;
所述的竹絲刀具的結構為,支座上設有多組竹絲刀片組,多組竹絲刀片組沿放射狀固設在支座上,竹絲刀片組的刀尖聚集在沿支座長度方向的2cm范圍內。
[0018]所述的竹絲刀片組為三組,沿支座的上、下游方向布置,竹絲刀片組的刃口均朝向上游。
[0019]—組竹絲刀片組中設有多個竹絲刀片,竹絲刀片沿支座的長度方向成放射狀分布,各組之間的刀尖交錯布置。
[0020]竹絲刀片組的刀尖沿上、下游方向在3mm內分布。
[0021]所述的支承裝置為兩個位于竹絲刀具的刀尖兩側的承輥。
[0022]所述的支承裝置為橡膠墊,橡膠墊底部設有彈簧或氣缸。
[0023]支座兩端設有升降導向桿,升降導向桿上設有螺紋段和導桿段,導桿段與導向座形成滑動配合,螺紋段配合多個螺母與升降座固定連接。
[0024]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竹絲剖切裝置,通過采用放射狀分布的竹絲刀片,能夠將竹絲剖切至0.1-0.2_,從而提高竹編畫工藝品的精細程度,且通過采用精細調節高度、勻速送料和柔性支承的方式,使竹絲纖維連續無斷裂。進一步提高了竹編畫工藝品的品質。
【附圖說明】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竹絲刀具的主視圖。
[0026]圖2為本發明的竹絲刀具整體結構側視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明的竹絲刀具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0028]圖中:支座I,第一竹絲刀片組2,第二竹絲刀片組2’,第三竹絲刀片組2’’,升降座3,螺母4,升降導向桿5,螺紋段51,導桿段52,導向座6,送竹輥組7,拉竹輥組8,竹絲9,承輥10。
[0029]圖4為本發明在制作竹編畫所用的竹釬結構示意圖。
[0030]圖5為本發明在制作竹編畫所有的壓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實施例1
一種竹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選竹:挑選海拔400米以下,低洼地帶或水溝邊生長的兩年生竹子作為竹絲的原材料。
[0032](2)包裹:采用棉麻或尼龍布對竹身進行纏繞包裹3-5圈,保持3-5天。
[0033](3)去節、去青:揭棉麻或尼龍布料,去掉每根竹子的節,再用鋒利的蔑刀將竹子表皮青色的膠質全部刮除,該過程用力要均勻,刮除過程不可停頓。
[0034](4)分塊:經去節、去青后,將竹子切制成長1-1OOcm的竹筒,再將竹筒分成若干塊,每塊長度為1cm,分塊時,米用二分之一的分法,切勿一塊一塊的分,再剝去每根竹子內側的篾黃。
[0035](5)分層:將分塊后的竹塊進行逐層分片,分成8片,即8層,分層時,采用二分之一的分層法,切勿一層一層的分,分層以后,剔除破損、蟲蛀、擦傷、碰撞痕跡的竹片。
[0036](6)制篾:采用竹刀將分層后的竹片進行拋光,拋光至竹片厚度為0.5-lmm (得到的竹片表面光滑,薄如白紙,手感像絲綢一樣),將該竹片置于常溫水中,以10°C /min的速度加熱至煮沸,沸煮竹片2h后將該竹片在24h內曬干或烘干(否則會變色發霉),得到篾片。
[0037](7)上色:將部分篾片與野核桃樹根和皮混合后沸煮3h后,將該篾片24h內曬干或烘干(否則會變色發霉),可得到黑色篾片。
[0038](8)分絲:采用竹絲剖切裝置將篾片每一厘米分成10-48根竹絲,即可完成竹絲的制作。
[0039]如圖3中,一種竹絲剖切裝置,竹絲刀具的上游和下游設有送竹輥組7和拉竹輥組8,在竹絲刀具的下方設有支承裝置;
如圖1、2中,所述的竹絲刀具的結構為,支座I上固設有多組竹絲刀片組,本例中采用絲線綁扎和涂膠的方式固定竹絲刀片,多組竹絲刀片組沿放射狀固設在支座I上,竹絲刀片組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