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紙磨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制漿漿料經熱分散后先經過盤磨打漿,打漿后漿料進入漿塔儲存后再送紙機配漿使用,當紙機需要調整漿料打漿度來調整網部水線及紙張強度時,存在較長的滯后性,因儲漿塔內漿料至少使用2-3小時,導致盤磨調整后2-3小時漿料才能到達紙機,嚴重影響著漿料指標調整的及時性,影響產品質量、成本控制與紙機運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造紙磨漿系統。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造紙磨漿系統,它包括用于盛放長纖熱分散來漿的熱分散漿池、與所述的熱分散漿池相連通的長纖漿塔、與所述的長纖漿塔相連通的用于磨漿的多個磨盤、與所述的磨盤相連通的叩后池,所述的熱分散漿池的漿料依次經過長纖漿塔、盤磨和叩后池,所述的盤磨后還設置有一用于將盤磨后的漿料回流至所述的長纖漿塔的回流管。
優選地,所述的造紙磨漿系統包括3個串聯的盤磨。
優選地,所述的叩后池連通至紙機配漿池和多盤。
優選地,所述的盤磨前后分別設置有變送器。
優選地,所述的熱分散漿池與所述的長纖漿塔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熱分散漿池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長纖漿塔的第一泵、及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一閥。
優選地,所述的長纖漿塔與所述的盤磨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長纖漿塔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盤磨的第二泵,及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二閥。
優選地,所述的磨盤與所述的叩后池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三閥。
優選地,所述的回流管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四閥。
優選地,所述的叩后池與所述的紙機配漿池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叩后池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紙機配漿池內的第三泵,及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六閥。
優選地,所述的叩后池與所述的多盤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叩后池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多盤的第四泵、及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五閥。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造紙磨漿系統通過盤磨調節漿料打漿度反應時間大大縮短,避免了漿料打漿度調節的滯后性,能更加快捷的通過漿料打漿度來調節紙機脫水與成紙指標,穩定了運行與質量,提高了漿料打漿度控制的穩定性與及時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申請所述的一種造紙磨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熱分散漿池;2、長纖漿塔;3、磨盤;4、叩后池;5、多盤;6、紙機配漿池;71、第一泵;72、第二泵;73、第三泵;74、第四泵;81、第一閥;82、第二閥;83、第三閥;84、第四閥;85、第五閥;86、第六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造紙磨漿系統,它包括用于盛放長纖熱分散來漿的熱分散漿池1、與所述的熱分散漿池1相連通的長纖漿塔2、與所述的長纖漿塔2相連通的用于磨漿的多個磨盤3、與所述的磨盤3相連通的叩后池4,所述的熱分散漿池1的漿料依次經過長纖漿塔2、盤磨和叩后池4,所述的盤磨后還設置有一用于將盤磨后的漿料回流至所述的長纖漿塔2的回流管。所述的造紙磨漿系統包括3個串聯的盤磨。所述的叩后池4連通至紙機配漿池6和多盤5。所述的盤磨前后分別設置有變送器。所述的熱分散漿池1與所述的長纖漿塔2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熱分散漿池1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長纖漿塔2的第一泵71、及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一閥81。所述的長纖漿塔2與所述的盤磨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長纖漿塔2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盤磨的第二泵72,及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二閥82。所述的磨盤3與所述的叩后池4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三閥83。所述的回流管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四閥84。所述的叩后池4與所述的紙機配漿池6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叩后池4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紙機配漿池6內的第三泵73,及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六閥86。所述的叩后池4與所述的多盤5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的叩后池4內的漿料輸送至所述的多盤5的第四泵74、及控制流量和啟動的第五閥8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造紙磨漿系統通過盤磨調節漿料打漿度反應時間大大縮短,避免了漿料打漿度調節的滯后性,能更加快捷的通過漿料打漿度來調節紙機脫水與成紙指標,穩定了運行與質量,提高了漿料打漿度控制的穩定性與及時性。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盡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