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機,特別涉及一種編織袋復合機。
背景技術:
編織袋,又稱蛇皮袋,是塑料的一種,包裝用,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種化學塑料原料。編織袋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編織袋的美觀度與使用效果,廠家會在編織袋表面復合上圖案或者商標,以提高編織袋的使用效果。這種方式需要用到專門的編織袋復合機來實現;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編織袋復合機的功能單一,自動化程度低,極大地降低了編織袋符復合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功能齊全、自動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編織袋復合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編織袋復合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右側設置有第一放料機構,所述機架內側右端設有第二放料機構,所述機架上在第二放料機構的左側依次設有第二涂膠機構、第一涂膠機構,所述機架的后側相對于第二涂膠機構、第一涂膠機構處設有放膠機構,所述機架在第一涂膠機構的左側設有緩沖機構,所述機架在緩沖機構的左側依次設有正面覆膜機構、反面覆膜機構、裁邊機構,所述機架的左側設有折疊機構;所述第一涂膠機構由第一涂膠輥、第一涂膠壓輥、若干第一涂膠導輥組成,所述第一涂膠輥、第一涂膠壓輥均設置于機架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一涂膠輥與機架之間設有第一涂膠氣缸,所述第一涂膠導輥設置于機架上且用于連接第一放料機構與第一涂膠機構;所述第二涂膠機構由第二涂膠輥、第二涂膠壓輥、若干第二涂膠導輥組成,所述第二涂膠輥、第二涂膠壓輥均設置于機架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二涂膠壓輥與機架之間設有第二涂膠氣缸,所述機架在第二涂膠壓輥下側設有水槽,所述第二涂膠導輥設置于機架上且用于連接第二放料機構與第二涂膠機構;所述放膠機構位于第二涂膠機構的第二涂膠輥、第一涂膠機構的第一涂膠輥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放料機構由第一放料架、第一支撐架、第一放料輥、第一放料輸出輥、若干第一放料導輥組成,所述第一放料架上設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支撐架設置于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放料輥設置于第一支撐架上,所述第一放料導輥設置于第一放料架上,所述第一放料輸出輥通過第一放料氣缸設置于第一放料架上且與一第一放料導輥相抵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放料機構由第二放料架、第二支撐架、第二放料輥、第二放料輸出輥、若干第二放料導輥組成,所述第二放料架上設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支撐架設置于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放料輥設置于第二支撐架上,所述第二放料導輥設置于第二放料架上,所述第二放料輸出輥通過第二放料氣缸設置于第二放料架上且與一第二放料導輥相抵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涂膠輥、第一涂膠壓輥、第二涂膠輥、第二涂膠壓輥上均設有連接水源的冷卻水管。
作為優選,所述放膠機構包括放膠架,所述放膠架上設有可以在放膠架上移動的移動架,所述移動架下側設有用于在放膠架上滾動的滾輪,所述移動架上設有用于驅動滾輪轉動的驅動電機。
作為優選,所述移動架上設有一密封的攪拌桶,所述攪拌桶上側接有進料管、抽氣管,所述進料管連接有原料桶,所述抽氣管連接有空氣泵,所述攪拌桶下側依次設有下料腔、加熱腔、下膠腔,所述加熱腔設置于移動架下側且內部設有加熱絲,所述下膠腔上連接有下膠排管,所述下膠排管下側設有下膠頭,所述下膠頭延伸至機架內第二涂膠機構的第二涂膠輥與第一涂膠機構的第一涂膠輥之間的上側。
作為優選,所述緩沖機構與第二涂膠機構、第一涂膠機構之間設有緩沖導輥,所述緩沖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上的緩沖架,所述緩沖架上設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上設有緩沖橫桿,所述緩沖橫桿的兩側設有緩沖輥,所述緩沖架上還設有傳感器。
作為優選,所述裁邊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上的裁邊輥,所述機架在裁邊輥的上側設有裁刀,所述機架在裁邊輥的下側設有用于回收裁剪下來的邊料的風機、排廢管,所述排廢管設置于風機上。
作為優選,所述折疊機構包括折疊架,所述機架上設有與折疊機構相匹配的折疊輥,所述折疊架上側設有折疊壓輥,所述折疊架上設有折疊斗、主動輪,所述主動輪上設有若干個限位柱,所述折疊斗通過擺臂與主動輪上的限位柱相連接,所述折疊架的左側還設有與折疊斗相連接的限位鏈。
作為優選,所述折疊斗的側面為倒立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兩側面均設有開口。
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放料機構、第二放料機構、第一涂膠機構、第二涂膠機構來增加復合機同一時段復合編制袋的卷數,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在第一涂膠機構、第二涂膠機構之間設置放膠機構對第一涂膠機構、第二涂膠機構上的第一涂膠輥、第二涂膠輥進行涂膠,從而進行熱封覆膜,還設置了裁邊機構來保證編織袋側邊的平整性,最后通過折疊機構將編織袋進行自動折疊,省去了人工折疊的過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放膠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編織袋復合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右側設置有第一放料機構2,所述機架1內側右端設有第二放料機構3,所述機架1上在第二放料機構3的左側依次設有第二涂膠機構4、第一涂膠機構5,所述機架1的后側相對于第二涂膠機構4、第一涂膠機構5處設有放膠機構6,所述機架1在第一涂膠機構5的左側設有緩沖機構7,所述機架1在緩沖機構7的左側依次設有正面覆膜機構10、反面覆膜機構11、裁邊機構8,所述機架1的左側設有折疊機構9。
所述第一放料機構2由第一放料架21、第一支撐架22、第一放料輥23、第一放料輸出輥24、若干第一放料導輥25組成,所述第一放料架21上設有第一滑軌26,所述第一支撐架22設置于第一滑軌26上,所述第一放料輥23設置于第一支撐架22上,所述第一放料導輥25設置于第一放料架21上,所述第一放料輸出輥24通過第一放料氣缸27設置于第一放料架21上且與一第一放料導輥25相抵接。
所述第二放料機構3由第二放料架31、第二支撐架32、第二放料輥33、第二放料輸出輥34、若干第二放料導輥35組成,所述第二放料架31上設有第二滑軌36,所述第二支撐架32設置于第二滑軌36上,所述第二放料輥33設置于第二支撐架32上,所述第二放料導輥35設置于第二放料架31上,所述第二放料輸出輥34通過第二放料氣缸37設置于第二放料架31上且與一第二放料導輥35相抵接。
所述第一涂膠機構5由第一涂膠輥51、第一涂膠壓輥52、若干第一涂膠導輥53組成,所述第一涂膠輥51、第一涂膠壓輥52均設置于機架1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一涂膠輥51與機架1之間設有第一涂膠氣缸54,所述第一涂膠導輥53設置于機架1上且用于連接第一放料機構2與第一涂膠機構5;所述第二涂膠機4構由第二涂膠輥41、第二涂膠壓輥42、若干第二涂膠導輥43組成,所述第二涂膠輥41、第二涂膠壓輥42均設置于機架1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二涂膠壓輥42與機架1之間設有第二涂膠氣缸44,所述機架1在第二涂膠壓輥42下側設有水槽45,所述第二涂膠導輥43設置于機架1上且用于連接第二放料機構3與第二涂膠機構4;所述第一涂膠輥51、第一涂膠壓輥52、第二涂膠輥41、第二涂膠壓輥42上均設有連接水源的冷卻水管12。
所述緩沖機構7與第二涂膠機構4、第一涂膠機構5之間設有緩沖導輥74,所述緩沖機構7包括設置于機架1上的緩沖架72,所述緩沖架72上設有緩沖彈簧73,所述緩沖彈簧73上設有緩沖橫桿74,所述緩沖橫桿74的兩側設有緩沖輥75,所述緩沖架72上還設有傳感器76。
所述裁邊機構8包括設置于機架1上的裁邊輥81,所述機架1在裁邊輥81的上側設有裁刀82,所述機架1在裁邊輥81的下側設有用于回收裁剪下來的邊料的風機83、排廢管84,所述排廢管84設置于風機83上。
所述折疊機構9包括折疊架91,所述機架1上設有與折疊機構9相匹配的折疊輥92,所述折疊架91上側設有折疊壓輥98,所述折疊架91上設有折疊斗93、主動輪94,所述主動輪94上設有若干個限位柱95,所述折疊斗93通過擺臂96與主動輪94上的限位柱95相連接,所述折疊架91的左側還設有與折疊斗93相連接的限位鏈97,;所述折疊斗93的側面為倒立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兩側面均設有開口。
由圖2所示,所述放膠機構6位于第二涂膠機構4的第二涂膠輥41、第一涂膠機構5的第一涂膠輥51之間;所述放膠機構6包括放膠架61,所述放膠架61上設有可以在放膠架61上移動的移動架62,所述移動架下62側設有用于在放膠架61上滾動的滾輪63,所述移動架62上設有用于驅動滾輪63轉動的驅動電機64;所述移動架62上設有一密封的攪拌桶621,所述攪拌桶621上側接有進料管622、抽氣管623,所述進料管622連接有原料桶65,所述抽氣管623連接有空氣泵66,所述攪拌桶621下側依次設有下料腔624、加熱腔625、下膠腔626,所述加熱腔625設置于移動架62下側且內部設有加熱絲627,所述下膠腔626上連接有下膠排管628,所述下膠排管628下側設有下膠頭629,所述下膠頭629延伸至機架1內第二涂膠機構4的第二涂膠輥41與第一涂膠機構5的第一涂膠輥51之間的上側。
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放料機構2、第二放料機構3、第一涂膠機構5、第二涂膠機構4來增加復合機同一時段復合編制袋的卷數,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在第一涂膠機構5、第二涂膠機構4之間設置放膠機構6對第一涂膠機構5、第二涂膠機構6上的第一涂膠輥51、第二涂膠輥41進行涂膠,從而進行熱封覆膜,還設置了裁邊機構7來保證編織袋側邊的平整性,最后通過折疊機構9將編織袋進行自動折疊,省去了人工折疊的過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