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細紗機筒管座組件,屬于紡紗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細紗機是紡織行業生產流程中面大、量廣的重要設備,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紗質量,用工多少,工人的勞動強度,以及管理、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隨著紡織業產能的擴大,產業用工日趨緊張,用戶對紡織機械的要求越來越高,配高度自動化的集體落紗裝置的細紗機必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對于配集體落紗的細紗機,需要通過筒管輸送裝置來輸送空筒管至待機位、滿紗筒管至管紗轉運箱內或絡筒機,達到滿紗筒管與空筒管相互交換循環使用的目的。其滿紗筒管與空筒管交換動作為初始狀態為錠子上放置滿紗筒管,而寄放站管位空置,托盤放置空筒管。當集體落紗動作開始時,握紗橫梁將筒管輸送裝置待機位托盤上空筒管握持到寄放站管位置上,將錠子上滿紗筒管握持到托盤上,最后將寄放站管位置上的空筒管握持到錠子上,實現空、滿紗筒管交換的目的。
但是這種配集體落紗的細紗機的制造成本較高,很多廠家難以接受,因此提出了能否將現有的細紗機進行改造,從而能夠實現筒管的自動輸送,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滿紗筒管被鏟紗裝置收集后再通過人工運送至后道的落紗機處。雖然目前較先進的配集體落紗的細紗機存在筒管輸送裝置,但是其結構較復雜,且工作過程與傳統細紗機不相同,因此無法適用于傳統細紗機的改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細紗機筒管座組件,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能夠實現傳統細紗機筒管的自動輸送,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細紗機筒管座組件,它包括筒管座和夾緊塊,所述筒管座和夾緊塊之間通過螺釘相連接;
所述筒管座包括防塵蓋體,所述防塵蓋體頂部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上設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周壁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卡筋,所述卡筋高度低于立柱,所述防塵蓋體底部
設置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夾緊塊相配合;
由于本申請是基于對現有細紗機的改造,因此其筒管座組件要同時滿足運輸滿紗管和空管的需求,而目前配集體落紗的細紗機滿紗管與空管是兩個機構完成的;本申請通過在防塵蓋體頂部設置凸臺,凸臺上設置立柱,立柱四周設置多條卡筋,筒管卡置于多條卡筋上,由于卡筋高度低于立柱,從而使得立柱上端形成一個凸頭,因此在運輸空筒管時該凸頭能夠起到帶動空筒管的作用,而當運輸滿紗筒管時,立柱底部的凸臺能夠將滿紗筒管墊起一定高度,從而增大鏟紗空間,防止鏟紗裝置損傷紗管,從而影響產品質量。
所述連接部或夾緊塊呈半圓柱狀。
所述夾緊塊包括夾緊塊本體,所述夾緊塊本體上設置有限位凸塊,所述連接部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處設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塊與限位凹槽相配合,能夠有效防止筒管座組件在環形鋼帶上產生扭動。
所述限位凸塊和限位凹槽均呈腰圓形。
所述夾緊塊本體內部嵌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螺釘穿過連接部與夾緊塊本體內的固定螺母相連接。
所述連接孔上下兩側設置有定位孔,能夠提高筒管座組件的安裝精度。
所述連接部左右兩側設置有卡槽,能夠提高筒管座組件在環形鋼帶上的穩定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一種細紗機筒管座組件,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能夠實現傳統細紗機筒管的自動輸送,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包含本實用新型一種細紗機筒管座組件的筒管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圖1中車頭傳動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筒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仰視圖。
圖6為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3的A部放大圖。
圖8為圖3中夾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1中導輪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底板1
車頭傳動箱2
車尾傳動箱3
導輪軸4
導輪5
環形鋼帶6
筒管座組件7
筒管座7.1
防塵蓋體7.1.1
凸臺7.1.2
立柱7.1.3
卡筋7.1.4
連接部7.1.5
連接孔7.1.6
定位孔7.1.7
限位凹槽7.1.8
卡槽7.1.9
夾緊塊7.2
夾緊塊本體7.2.1,
限位凸塊7.2.2
固定螺母7.2.3
螺釘7.3
橫向導軌8
豎向導軌9
主傳動機構10
減速電機10.1
復合軸10.2
第一齒輪10.3
第二齒輪10.4
過渡軸10.5
過渡齒輪10.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細紗機筒管輸送裝置,它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車頭傳動箱2和車尾傳動箱3,所述車頭傳動箱2和車尾傳動
箱3上均通過導輪軸4設置有上下兩個導輪5,四個導輪5中一個為主動導輪,其余三個為被動導輪,四個導輪5上繞置有環形鋼帶6,所述環形鋼帶6上均勻設置有多個筒管座組件7;
所述車頭傳動箱2和車尾傳動箱3之間設置有上下兩個橫向導軌8,所述車頭傳動箱2和車尾傳動箱3上均設置有豎向導軌9,所述筒管座組件7擱置于橫向導軌8或豎向導軌9上,所述環形鋼帶6設置于橫向導軌8和豎向導軌9內部;
所述筒管座組件7包括筒管座7.1和夾緊塊7.2,所述筒管座7.1和夾緊塊7.2分別位于環形鋼帶6的內外兩側,所述筒管座7.1和夾緊塊7.2之間通過螺釘7.3相連接,所述主動導輪通過主傳動機構10進行驅動,所述導輪5外周壁上均勻設置有驅動槽5.1,所述驅動槽5.1與筒管座7.1或夾緊塊7.2相配合;
所述主傳動機構10設置于車頭傳動箱2或車尾傳動箱3上;
所述筒管座7.1包括防塵蓋體7.1.1,所述防塵蓋體7.1.1頂部設置有凸臺7.1.2,所述凸臺7.1.2上設置有立柱7.1.3,所述立柱7.1.3的外周壁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卡筋7.1.4,所述卡筋7.1.4高度低于立柱7.1.3,所述防塵蓋體7.1.1底部設置有連接部7.1.5,所述連接部7.1.5與夾緊塊7.2相配合;
所述連接部7.1.5呈半圓柱狀;
所述連接部7.1.5上設置有連接孔7.1.6,所述連接孔7.1.6處設置有限位凹槽7.1.7,所述限位凹槽7.1.7呈腰圓形,所述連接孔7.1.6上下兩側設置有定位孔7.1.8;
所述連接部7.1.5左右兩側設置有卡槽7.1.9,所述環形鋼帶6卡置于卡槽7.1.9內;
所述夾緊塊7.2包括夾緊塊本體7.2.1,所述夾緊塊本體7.2.1呈半圓柱狀,所述夾緊塊本體7.2.1上設置有限位凸塊7.2.2,所述限位凸塊7.2.2呈腰圓形,所述夾緊塊本體7.2.1內部嵌置有固定螺母7.2.3,所述螺釘7.3依次穿過連接部7.1.5和環形鋼帶6與夾緊塊本體7.2.1內的固定螺母7.2.3相連接;
所述主傳動機構10包括減速電機10.1,所述減速電機10.1輸出端設置有復合軸10.2,所述復合軸10.2上設置有第一齒輪10.3,主動導輪的導輪軸4上設置有第二齒輪10.4,所述第一齒輪10.3和第二齒輪10.4之間通過過渡軸10.5設置有過渡齒輪10.6,所述第一齒輪10.3和第二齒輪10.4分別與過渡齒輪10.6相嚙合。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