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盒機械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天地盒組裝機。
背景技術:
天地盒大多數由面紙及裝設在面紙內的內襯盒構成,現有的生產方式主要是人工手動將內襯盒裝入到面紙內,生產效率極其低下,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地盒組裝機,無需人工手動組裝天地盒,大大提升天地盒的組裝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天地盒組裝機,包括機架、貫穿機架的第一輸送機構、與第一輸送機構配合的第二輸送機構、滑動連接于機架的拾取機構,第一輸送機構用于輸送天地盒的面紙,第二輸送機構用于輸送天地盒的內襯盒,機架裝設有與第二輸送機構配合的可伸縮托板,拾取機構往復運動于托板與第一輸送機構之間。
優選地,所述托板自第二輸送機構突伸至第一輸送機構上方,拾取機構位于第二輸送機構及托板上方。
優選地,所述托板滑動連接于機架,機架裝設有驅動氣缸,驅動氣缸的活塞桿與托板連接,第二輸送機構裝設有用于遮蓋托板的蓋板。
優選地,所述機架裝設有第一滑軌,托板滑動連接于第一滑軌。
優選地,所述機架設有限位滑槽,托板裝設有突伸入限位滑槽內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托板及驅動氣缸的活塞桿。
優選地,所述機架裝設有第二滑軌、滑動連接于第二滑軌的第三滑軌、滑動連接于第三滑軌并與第一輸送機構配合的工業相機,第二滑軌與第三滑軌彼此交叉設置。
優選地,所述拾取機構包括裝設于機架的第一臂部、滑動連接于第一臂部的第二臂部、裝設于機架或第一臂部的第一驅動件、滑動連接于第二臂部的第三臂部、裝設于第二臂部的第二驅動件、可轉動且滑動連接于第三臂部的中空軸、裝設于第三臂部的步進電機、裝設于中空軸的吸嘴,第一臂部位于第一輸送機構及第二輸送機構上方,第一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二臂部連接,第二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三臂部連接,步進電機的輸出軸與中空軸連接。
優選地,所述托板裝設有擋條、第一限位條及第二限位條,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彼此間隔設置,第一限位條、第二限位條均位于第二輸送機構與擋條之間,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之間的間隙與第二輸送機構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條滑動連接于托板,托板裝設有第三驅動件,第三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二限位條連接,第一限位條、第三驅動件分別位于第二限位條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第一輸送機構、第二輸送機構均包括支架、可轉動連接于支架的輸送帶、裝設于支架的第四驅動件,第四驅動件的輸出端與輸送帶連接,第一輸送機構的輸送帶貫穿機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實際使用時,第一輸送機構用于將天地盒的面紙輸入機架內,面紙在輸送入機架內之前已涂設有黏膠,第二輸送機構用于將天地盒的內襯盒輸送至托板,當面紙輸入機架內之后,拾取機構機構拾取托板上的內襯盒,進而將內襯盒黏貼在第一輸送機構的面紙上,第一輸送機構再將組裝后的天地盒輸出機架,無需人工手動組裝天地盒,大大提升天地盒的組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架、托板、蓋板、擋條、第一限位條及第二限位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架、托板、蓋板、擋條、第一限位條及第二限位條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機架 11—托板 111—擋條
112—第一限位條 113—第二限位條 114—蓋板
12—驅動氣缸 13—限位滑槽 14—限位板
15—第二滑軌 16—第三滑軌 17—工業相機
21—第一輸送機構 22—第二輸送機構 3—拾取機構
31—中空軸 32—吸嘴。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天地盒組裝機,包括機架1、貫穿機架1的第一輸送機構21、與第一輸送機構21配合的第二輸送機構22、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的拾取機構3,機架1采用多跟金屬管焊接而成,第一輸送機構21用于將天地盒的面紙輸送入機架1內,第二輸送機構22用于將天地盒的內襯盒輸送入機架1內,機架1裝設有與第二輸送機構22配合的可伸縮托板11,從第二輸送機構22流出的內襯盒輸送到托板11上,拾取機構3往復運動于托板11與第一輸送機構21之間,拾取機構3用于拾取托板11上的內襯盒并將其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21的面紙上。
實際使用時,本實用新型的天地盒組裝機還配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安裝在機架1內或者與機架1分開獨立設置,第一輸送機構21、第二輸送機構22及拾取機構3分別經線纜與控制器連接,利用控制器設定第一輸送機構21、第二輸送機構22及拾取機構3的運行參數,確保天地盒組裝機可以無需人工自動化運行;第一輸送機構21用于將天地盒的面紙輸入到機架1內,面紙在輸送入機架1內之前已涂設有黏膠,根據需要可以為第一輸送機構21配置點膠機,同理,利用控制器設定點膠機的運行參數,使得點膠機自動在第一輸送機構21的面紙上涂設膠水;第二輸送機構22用于將天地盒的內襯盒輸送到托板11上,當面紙輸入機架1內之后,拾取機構3機構拾取托板11上的內襯盒,進而將內襯盒黏貼在第一輸送機構21的面紙上,通過增設托板11,縮短內襯盒貼合在面紙上時所走過的行程距離,提升內襯盒與面紙的貼合效率;第一輸送機構21再將組裝完成后的天地盒輸出機架1,無需人工手動組裝天地盒,大大提升天地盒的組裝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托板11自第二輸送機構22突伸至第一輸送機構21的上方,拾取機構3位于第二輸送機構22及托板11的上方,優選地,托板11與第二輸送機構22間隔設置,防止第二輸送機構22與托板11之間因相對滑動而產生磨損。
請參閱圖1至圖4,所述托板11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機架1裝設有驅動氣缸12,驅動氣缸12的活塞桿與托板11連接,利用驅動氣缸12的活塞桿的伸出或縮回進而實現托板11沿機架1來回移動,第二輸送機構22裝設有用于遮蓋托板11的蓋板114,當托板11朝遠離第二輸送機構22的方向移動時,蓋板114遮蓋住第二輸送機構22與托板11之間的間隙,第二輸送機構22流出的內襯盒經蓋板114輸送至托板11上,避免內襯盒從第二輸送機構22與托板11之間的間隙掉落。
實際使用時,驅動氣缸12用于調整托板11伸入第一輸送機構21距離大小,確保托板11可以適應尺寸大小不同的內襯盒,當第二輸送機構22用于輸送大內襯盒時,使得大內襯盒伸入第一輸送機構21內大致120mm左右;當第二輸送機構22用于輸送中小內襯盒時,驅動氣缸12再次移動托板11,使得中小內襯盒伸入第一輸送機構21大致200mm左右,用于加快中小內襯盒與面紙的裝配速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上還裝設有第一滑軌,托板11滑動連接在第一滑軌上,優選地,托板11上安裝有卡塊,卡塊設有用于容設第一滑軌的導向槽,利用第一滑軌對托板11的移動方向進行導向,確保托板11在移動過程中不會發生歪斜。
所述機架1設有限位滑槽13,托板11裝設有突伸入限位滑槽13內的限位板14,當驅動氣缸12驅動托板11移動時,限位板14在限位滑槽13的長度范圍內移動,利用限位滑槽13對托板11的移動行程進行限位,防止因托板11過度移動致使蓋板114不能遮蓋住托板11。本實施例中,限位板14的上下兩端分別連接托板11及驅動氣缸12的活塞桿,托板11與限位板14的上端連接,驅動氣缸12的活塞桿與限位板14的下端連接。
所述機架1裝設有第二滑軌15、滑動連接在第二滑軌15上的第三滑軌16、滑動連接在第三滑軌15上并與第一輸送機構21配合的工業相機17,第二滑軌15與第三滑軌16彼此交叉設置,根據實際需要,第二滑軌15和第三滑軌16可以相互垂直設置,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手動將第三滑軌16沿第二滑軌15滑動,當然亦可手動將工業相機17沿第三滑軌16滑動,進而改變工業相機17相對第一輸送機構21上的面紙的位置。
利用所述工業相機17實現對天地盒的內襯盒與面紙的精確快速對位,相較于傳統的水平關節機器人方案,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且工業相機17便于實現動態定位,即工業相機17更容易實現面紙在移動過程中的定位。相較于傳統的直線絲桿導軌模組方案,工業相機17大大提升定位精度及定位速度。優選地,機架1上滑動連接有兩個工業相機17,利用兩個工業相機17對第一輸送機構21上的面紙進行定位,大大提升面紙的靜態定位精度。
所述拾取機構3包括裝設在機架1上的第一臂部、滑動連接在第一臂部上的第二臂部、裝設在機架1上或第一臂部上的第一驅動件、滑動連接在第二臂部上的第三臂部、裝設在第二臂部上的第二驅動件、可轉動且滑動連接在第三臂部的中空軸31、裝設在第三臂部上的步進電機、裝設在中空軸31上的吸嘴32,本實施例中,中空軸31即可相對第三臂部上下移動,又可相對第三臂部轉動,第一臂部位于第一輸送機構21及第二輸送機構22的上方,第一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二臂部連接并用于驅動第二臂部沿第一臂部來回移動,第二臂部與第一臂部交叉設置,第二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三臂部連接并用于驅動第三臂部沿第二臂部來回移動,步進電機用于驅動中空軸31運動。
所述拾取機構3的第一臂部是與第一輸送機構21的輸送方向平行設置的X軸,第一驅動件為電機,還設置有與第一臂部平行的滑軌做輔助軸,第二臂部是橫跨第一輸送機構21的Y軸,裝設在第二臂部上的是第三臂部,第三臂部是高度方向的Z軸,步進電機可以驅動中空軸31旋轉預定角度,當然,吸嘴32與通過真空的吸氣管連通。
所述步進電機驅動中空軸31進而帶動吸嘴32上下移動,針對不同高度的內襯盒用不同的高度行程,減少定位所需的時間,進一步輔助提升組裝效率。此外,步進電機與中空軸31的配置方式,相較于傳統的電機、減速機及同步輪的配置方式,大大減輕第二臂部的重量,輔助提升第二臂部運行的精準度,同時也輔助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托板11裝設有擋條111、第一限位條112及第二限位條113,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彼此間隔設置,優選地,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相互平行設置,第一限位條112、第二限位條113均位于第二輸送機構22與擋條111之間,根據需要,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遠離第二輸送機構22的一端還可以抵接在擋條111上,優選地,擋條111與第一限位條112、第二限位條113垂直設置,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之間的間隙與第二輸送機構22連通。所述第二輸送機構22流出的內襯盒流入到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之間,第一限位條112、第二限位條113分別抵接內襯盒的左右兩側,前后的內襯盒相互抵接,確保內襯盒沿預定的行進路線移動。擋條111用于阻擋離第二輸送機構22最遠的內襯盒,防止內襯盒從托板11上掉落。
所述第二限位條113滑動連接在托板11上,托板11裝設有第三驅動件,第三驅動件的輸出端與第二限位條113連接并用于驅動第二限位條113相對托板11移動,第一限位條112、第三驅動件分別位于第二限位條113的左右兩側。當第二輸送機構22輸送不同尺寸的內襯盒時,第三驅動件驅動第二限位條113靠近或遠離第一限位條112,進而使得第一限位條112與第二限位條113之間的距離符合內襯盒的尺寸。當然,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將擋條111與第一限位條112固定在一起一體式設計。
請參閱圖1,所述第一輸送機構21、第二輸送機構22均包括支架、可轉動連接在支架上的輸送帶、裝設在支架上的第四驅動件,第四驅動件的輸出端與輸送帶連接并用于驅動輸送帶相對支架轉動,支架可以裝設在機架1上,也可以與機架1分開獨立設置,第一輸送機構21的輸送帶貫穿機架1。當然,根據實際需要,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將輸送帶替換成輸送鏈板或輸送滾筒等。
實際使用時,各個驅動件、點膠機、工業相機17、步進電機分別經線纜與控制器連接,利用控制器設定各個電氣器件的運行參數,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天地盒組裝機可以無需人工自動化作業,確保天地盒組裝質量的穩定性。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