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排灌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城市、工礦企業和農田抗洪防汛搶險排澇時大多應用固定水泵站來排水,但是,在應急特殊的條件下會經常出現出乎意料的積水險情。每當這種險情來臨,就會急需一種自帶動力的移動式防汛搶險排灌泵組來排出積水解除險情。移動式水泵站符合了上述應急特殊的條件下的作業要求。為適應各種特殊任務,移動式水泵站需要攜帶全套的排水設施,包括吸、排水管或水帶及接頭等。然而,傳統移動式水泵站由于移動底盤的空間有限,沒有空間放置排、吸水管,通常是單獨再配置一輛車單獨運輸排、吸水管、接頭等配套工具。例如,排水車上的每臺水泵通常最遠能排300米,排水量為3300m3/h的排水車上是一臺水泵,就至少需要300米的出水帶,而排水量為6600m3/h的排水車上共有兩臺水泵,則需要600米的出水帶。僅300米的出水帶占用的空間就很大,更何況單獨配一輛裝載配件的車時,除了出水帶之外還需要裝配其他配件。使用時,需要先將排、吸水管、接頭等配套工具從單獨的運輸車輛上取下,并安裝到移動式水泵站上;使用完畢后,又需要從移動式水泵站上拆卸下來,然后放回單獨的運輸車輛上,從而導致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大大提高了成本。因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包括移動底盤,所述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還包括水帶架提升機構,所述水帶架提升機構包括:
[0005]支撐部,固定設置所述移動底盤上;
[0006]移動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并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07]驅動部,驅動所述移動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08]起吊部,設置在所述移動部上,并用于在所述移動部移動至預定位置時收起或釋放水帶架。
[0009]進一步地,所述水帶架提升機構還包括:
[0010]引導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并與所述移動部配合以引導所述移動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11]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為立板,所述立板沿豎直方向設置在所述移動底盤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引導部包括設置在所述立板上的多個滾輪,所述多個滾輪分為上下兩排設置,所述上下兩排之間的間距不變。
[0013]進一步地,所述移動部為行走桿,所述行走桿被夾持在所述多個滾輪的上下兩排之間,所述行走桿的遠離所述立板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齒條,所述齒條的齒端向外。
[0014]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為設置在所述立板上的行走電動機,所述行走電動機的輸出端設置有齒輪,所述齒輪與所述齒條嚙合。
[0015]進一步地,所述行走電動機包括電動機和減速器,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與所述電動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通過軸連接所述齒輪。
[0016]進一步地,所述起吊部為起吊電動機,所述起吊電動機設置在所述行走桿的遠離所述移動底盤的外端。
[0017]進一步地,所述起吊電動機的輸出軸通過吊繩連接所述水帶架,在所述行走桿移動至預定位置時,所述起吊電動機通過正轉或反轉以便收起或釋放所述吊繩,從而相應的收起或釋放所述水帶架。
[0018]進一步地,所述水帶架包括水帶輪和一對三角架,所述一對三角架相對設置且彼此的底邊上的兩個頂點通過連桿相互連接,所述水帶輪位于所述一對三角架之間且能夠繞著所述一對三角架的最上面的頂點上的銷軸旋轉。
[0019]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于移動部能夠相對于支撐部沿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從而移動部上設置的起吊部可以在移動部移動至預定位置時收起或釋放水帶架,使得水帶架提升機構具有收納和釋放功能,占用空間小,無需單獨設置車輛來運輸水管等配套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20]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帶架提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水帶架提升機構的俯視圖;
[002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帶架提升機構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帶架提升機構從再一角度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需要說明的是,在沒有明確限定或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2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包括移動底盤,所述移動式防洪排澇消防系統還包括水帶架提升機構,所述水帶架提升機構包括:
[0027]支撐部,固定設置所述移動底盤上;
[0028]移動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并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29]驅動部,驅動所述移動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30]起吊部,設置在所述移動部上,并用于在所述移動部移動至預定位置時收起或釋放水帶架。
[0031]進一步地,所述水帶架提升機構還包括:引導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并與所述移動部配合以引導所述移動部沿所述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0032]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移動部能夠相對于支撐部沿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從而移動部上設置的起吊部可以在移動部移動至預定位置時收起或釋放水帶架,使得水帶架提升機構具有收納和釋放功能,無需單獨設置車輛來運輸水管等配套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0033]在本申請中,除非特別限定,術語“前方”是指移動底盤行駛的前進方向,“后方”、“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均以此為基準。
[0034]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帶架提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水帶架提升機構的俯視圖。
[0035]如圖1和圖2所示,該實施例的水帶架提升機構,包括立板10、滾輪20、行走桿30、行走電動機40和起吊電動機50。其中,立板10作為該水帶架提升機構的支撐部,其為板狀結構,且沿豎直方向設置在移動底盤上。優選地,立板10的兩個側面沿著該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延伸,即立板10同時也垂直于該移動底盤的前后方向布置。
[0036]在立板10的一個側面的上部,設置有多個滾輪20。多個滾輪20分為上下兩排設置,且上下兩排之間的間距不變,即上下兩排平行地設置在立板10上。
[0037]如圖1所示,行走桿30被夾持在多個滾輪20的上下兩排之間。行走桿30可以是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桿狀結構。為了減輕其本身的重量,可以將行走桿30設置為空心結構。
[0038]由于行走桿30的一端會懸掛重物(下面會詳述)且行走桿30需要往復移動,采用上下兩排的滾輪20來夾持行走桿30,一方面可以提高滾輪20和行走桿30之間的配合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行走桿30相對于滾輪20的可移動性。
[0039]結合圖2,行走桿30的遠離立板10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齒條31,且齒條31的齒端向外,即齒條31上的每個齒均朝著遠離立板10的方向形成。行走電動機40設置在立板10上,其輸出端設置有齒輪,該齒輪與行走桿30上的齒條31嚙合。優選地,行走電動機40的輸出端的軸線與下排滾輪的各個軸線平行,且位于下排滾輪的各個軸線構成的平面之中。
[0040]如圖2所示,行走電動機40可以包括電動機41和減速器42,減速器42的輸入端與電動機41的輸出端連接,減速器42的輸出端通過軸43連接齒輪,該齒輪與行走桿30上的齒條31嚙合。減速器42可以是渦輪蝸桿減速機構。
[0041]由此,多個滾輪20構成了該水帶架提升機構的引導部,行走桿30構成了移動部,行走電動機40構成了驅動部。并且,多個滾輪20與行走桿30配合,以引導行走桿30往復移動,優選為沿著移動底盤的左右方向往復移動。行走電動機40則利用其輸出端的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