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空作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高空作業中,安全帶固定是否牢固直接影響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于施工現場來說,由于具有較多的可作固定的支撐架及框架,它較易實現安全帶的固定及拆卸,即使對支撐架及框架有損傷,也便于對其進行裝修修復。但是,對于已裝修成型的建筑物來說,在進行高空作業時,例如安裝空調外機及防盜窗等,要做到既能實現對安全帶的固定,又能不破壞室內固定物,則成為繼續解決的課題。目前,已存在現有技術可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專利號200820098539.5所公開的一種高空作業保險繩安全固定裝置,它是由支撐臂和兩對可調節的夾具組成,它雖能減少對固定物的破壞,但是支撐臂及夾具的結構較為復雜,加工難度較大;同時,該固定裝置的組裝及安裝較為繁瑣,這樣,不僅會降低作業的效率,亦會影響各零部件配合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其中,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中各零部件均使用便于拆卸的連接方式,這樣,不僅便于固定裝置的收納與運輸,同時,也便于實現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兩個相對設置且分別連接于支撐組件前后兩端部的夾持組件;
支撐組件包括前后向設置的支撐桿、左右向設置的固定桿及左右向設置的調節桿,固定桿位于支撐桿與調節桿之間的區域;支撐桿一側中部連接有第一定位板,支撐桿另一側中部與固定桿的一端可拆卸連接,固定桿的另一端設置有盲孔;調節桿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定位板,調節桿的另一端部上套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定位套,調節桿的該端部置入盲孔內且可沿盲孔軸向移動,定位套套設在固定桿開設有盲孔的端部上且可沿固定桿軸向移動;
夾持組件包括調節器、滑動條、定位筒、定位桿及夾持板;調節器套設在支撐桿上,且調節器與支撐桿螺紋配合,調節器上設置有貫穿其左右端面的通口,調節器于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端面還設置有安全環;滑動條一端部貫穿通口,且該端部可相對通口進行左右向滑動,滑動條的另一端與定位筒相連;定位筒上設置有貫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孔,夾持板設置有連接桿,定位桿和連接桿分別從定位筒的兩端開口置入通孔內,且定位桿可與通孔螺紋配合,連接桿可沿通孔的軸向移動。
本實用新型安裝時,先將支撐桿、固定桿、調節桿、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一起放置在套裝門門框所包圍的區域內,且使得兩夾持組件分別位于門框的前后兩側。再轉動定位套,通過調節桿與定位套之間的螺紋配合,即可調整調節桿相對固定桿的軸向位置,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分別頂緊在門框上,如此,則完成支撐組件的安裝及固定。再移動量夾持組件中兩滑動條相對調節器的位置,使得兩夾持板能越過門框與墻壁的兩側相接觸;再轉動兩夾持組件中的調節器,通過調節器與支撐桿之間的螺紋配合,則可調整兩調節器之間的間距,使得兩夾持板能與墻壁的前后側相接觸;再轉動定位桿,通過定位桿與通孔之間的螺紋配合調整定位桿相對通孔的軸向位置,如此,則可頂緊兩夾持板使其能分別壓緊在墻壁的兩側,如此,則完成夾持組件的安裝及固定。這時,將安全帶鎖緊在兩夾持組件中的安全環上,即可進行高空作業。其中,在固定夾持組件時,為便于轉動調節器,可先移動滑動條使其脫離調節器,待調節器移動至所需位置時,再將滑動條貫穿通口來實現滑動條與調節器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轉動定位套即可對第一定位板與第二定位板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支撐組件能頂緊在套裝門的門框內。通過轉動兩夾持組件中的兩調節器及定位桿,即可對兩夾持板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它們能夾持在墻壁上,這樣,則可使固定裝置能牢固地固定在套裝門門框處。另外,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中各零部件的配合更緊湊優化,且均使用便于拆卸的連接方式,這樣,不僅便于固定裝置的收納與運輸,同時,也便于實現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的安裝。
為實現支撐桿與固定桿的連接以及支撐桿與兩夾持組件的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桿包括位于中部區域的支撐段和兩個位于兩端部區域的螺紋段;
所述第一定位板連接在支撐段上,兩個所述支撐組件分別連接于兩螺紋段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段于靠近所述固定桿的端面內設置有若干個連接孔;
所述固定桿的一端設置有置入若干個連接孔中任意一個連接孔的連接柱,連接柱可脫離連接孔。如此,可根據現場門框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連接孔位置以實現固定桿與支撐段之間的置入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柱的截面呈方形;所述連接孔與連接柱的形狀相適應。如此,可避免固定桿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相對支撐桿的轉動而影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對門框的頂緊狀態。
為實現定位桿對連接桿及夾持板的頂緊作用,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的截面呈方形;
所述通孔包括截面呈方形的方形段和可與所述定位桿螺紋配合的通孔螺紋段;
連接桿軸向長度長于方形段沿通孔軸向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組件還包括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套設在所述支撐桿上,且定位螺母與支撐桿螺紋配合。應用時,在轉動調節器至所需位置后,再轉動定位螺母使其與調節器相接觸即可鎖緊調節器的位置,這樣,可避免調節器發生相對支撐桿的軸向及周向移動,進而,可避免影響兩夾持板對墻壁的頂緊作用。
為實現調節桿與固定桿之間的伸縮配合,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桿包括與所述第二定位板相連的光滑段和與所述定位套螺紋配合的調節螺紋段;
調節螺紋段的端部置入所述盲孔,且調節螺紋段可沿盲孔的軸向移動。
為實現第二定位板與調節桿的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板于靠近所述光滑段的端面上設置有套設在光滑段的連接套。
為實現定位套與調節桿之間的螺紋配合以及定位套與固定桿之間的套設配合,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套設置有與所述調節螺紋段螺紋配合的定位螺紋段和與所述固定桿套設配合的套設段,且套設段的內徑大于定位螺紋段的內徑。
為避免破壞門框及墻壁,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及所述夾持板的外側面上均設置有彈性墊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轉動定位套即可對第一定位板與第二定位板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支撐組件能頂緊在套裝門的門框內。通過轉動兩夾持組件中的兩調節器及定位桿,即可對兩夾持板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它們能夾持在墻壁上,這樣,則可使固定裝置能牢固地固定在套裝門門框處。
2、本實用新型中,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中各零部件的配合更緊湊優化,且均使用便于拆卸的連接方式,這樣,不僅便于固定裝置的收納與運輸,同時,也便于實現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的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在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中調節器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支撐桿,2、固定桿,3、調節桿,4、盲孔,5、定位套,6、第一定位板,7、第二定位板,8、調節器,9、滑動條,10、定位筒,11、定位桿,12、通口,13、安全環,14、通孔,15、連接桿,16、方形段,17、通孔螺紋段,18、定位螺母,19、支撐段,20、螺紋段,21、連接孔,22、連接柱,23、光滑段,24、調節螺紋段,25、連接套,26、定位螺紋段,27、套設段,28、彈性墊層,29、夾持板,30、門框,31、墻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安全帶室內固定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兩個相對設置且分別連接于支撐組件前后兩端部的夾持組件;
支撐組件包括前后向設置的支撐桿1、左右向設置的固定桿2及左右向設置的調節桿3,固定桿2位于支撐桿1與調節桿3之間的區域;支撐桿1一側中部連接有第一定位板6,支撐桿1另一側中部與固定桿2的一端可拆卸連接,固定桿2的另一端設置有盲孔4;調節桿3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定位板7,調節桿3的另一端部上套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定位套5,調節桿3的該端部置入盲孔4內且可沿盲孔4軸向移動,定位套5套設在固定桿2開設有盲孔4的端部上且可沿固定桿2軸向移動;
夾持組件包括調節器8、滑動條9、定位筒10、定位桿11及夾持板29;調節器8套設在支撐桿1上,且調節器8與支撐桿1螺紋配合,調節器8上設置有貫穿其左右端面的通口12,調節器8于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7的端面還設置有安全環13;滑動條9一端部貫穿通口12,且該端部可相對通口12進行左右向滑動,滑動條9的另一端與定位筒10相連;定位筒10上設置有貫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孔14,夾持板29設置有連接桿15,定位桿11和連接桿15分別從定位筒10的兩端開口置入通孔14內,且定位桿11可與通孔14螺紋配合,連接桿15可沿通孔14的軸向移動。
本實施例安裝時,先將支撐桿1、固定桿2、調節桿3、第一定位板6及第二定位板7一起放置在套裝門門框所包圍的區域內,且使得兩夾持組件分別位于門框的前后兩側。再轉動定位套5,通過調節桿3與定位套5之間的螺紋配合,即可調整調節桿3相對固定桿2的軸向位置,使得第一定位板6和第二定位板7能分別頂緊在門框上,如此,則完成支撐組件的安裝及固定。再移動量夾持組件中兩滑動條相對調節器8的位置,使得兩夾持板29能越過門框與墻壁的兩側相接觸;再轉動兩夾持組件中的調節器8,通過調節器8與支撐桿1之間的螺紋配合,則可調整兩調節器8之間的間距,使得兩夾持板29能與墻壁的前后側相接觸;再轉動定位桿11,通過定位桿11與通孔14之間的螺紋配合調整定位桿11相對通孔14的軸向位置,如此,則可頂緊兩夾持板29使其能分別壓緊在墻壁的兩側,如此,則完成夾持組件的安裝及固定。這時,將安全帶鎖緊在兩夾持組件中的安全環13上,即可進行高空作業。其中,在固定夾持組件時,為便于轉動調節器8,可先移動滑動條9使其脫離調節器8,待調節器8移動至所需位置時,再將滑動條9貫穿通口12來實現滑動條9與調節器8的連接。
本實施例中,通過轉動定位套5即可對第一定位板6與第二定位板7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支撐組件能頂緊在套裝門的門框內。通過轉動兩夾持組件中的兩調節器8及定位桿11,即可對兩夾持板29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使得它們能夾持在墻壁上,這樣,則可使固定裝置能牢固地固定在套裝門門框處。另外,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中各零部件的配合更緊湊優化,且均使用便于拆卸的連接方式,這樣,不僅便于固定裝置的收納與運輸,同時,也便于實現支撐組件及夾持組件的安裝。
實施例2
為實現支撐桿1與固定桿2的連接以及支撐桿1與兩夾持組件的連接,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了如下進一步限定:所述支撐桿1包括位于中部區域的支撐段19和兩個位于兩端部區域的螺紋段20;
所述第一定位板6連接在支撐段19上,兩個所述支撐組件分別連接于兩螺紋段20上。
優選地,所述支撐段19于靠近所述固定桿2的端面內設置有若干個連接孔21;
所述固定桿2的一端設置有置入若干個連接孔21中任意一個連接孔21的連接柱22,連接柱22可脫離連接孔21。
如此,可根據現場門框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連接孔21位置以實現固定桿2與支撐段19之間的置入連接。
優選地,所述連接柱22的截面呈方形;所述連接孔21與連接柱22的形狀相適應。如此,可避免固定桿2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相對支撐桿1的轉動而影響第一定位板6和第二定位板7對門框的頂緊狀態。
實施例3
為實現定位桿11對連接桿15及夾持板29的頂緊作用,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了如下進一步限定:所述連接桿15的截面呈方形;
所述通孔14包括截面呈方形的方形段16和可與所述定位桿11螺紋配合的通孔螺紋段17;
連接桿15軸向長度長于方形段16沿通孔14軸向的長度。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了如下進一步限定:所述夾持組件還包括定位螺母18,定位螺母18套設在所述支撐桿1上,且定位螺母18與支撐桿1螺紋配合。應用時,在轉動調節器8至所需位置后,再轉動定位螺母18使其與調節器8相接觸即可鎖緊調節器8的位置,這樣,可避免調節器8發生相對支撐桿1的軸向及周向移動,進而,可避免影響兩夾持板29對墻壁的頂緊作用。
實施例5
為實現調節桿3與固定桿2之間的伸縮配合,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了如下進一步限定:所述調節桿3包括與所述第二定位板7相連的光滑段23和與所述定位套5螺紋配合的調節螺紋段24;
調節螺紋段24的端部置入所述盲孔4,且調節螺紋段24可沿盲孔4的軸向移動。
為實現第二定位板7與調節桿3的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板7于靠近所述光滑段23的端面上設置有套設在光滑段23的連接套25。
為實現定位套5與調節桿3之間的螺紋配合以及定位套5與固定桿2之間的套設配合,優選地,所述定位套5設置有與所述調節螺紋段24螺紋配合的定位螺紋段26和與所述固定桿2套設配合的套設段27,且套設段27的內徑大于定位螺紋段26的內徑。
為避免破壞門框及墻壁,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板6、所述第二定位板7及所述夾持板29的外側面上均設置有彈性墊層28。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