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屬于手工工具領域,特點是其具有可拆卸的雙規格套筒。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揭露了許多包含多規格尺寸套筒的套筒扳手,常見的一種是套筒一端設有套合孔一端設置有結合孔,套筒通過結合孔與扳手部件可拆卸的配合,通過替換不同尺寸的套筒實現扳手的多規格工作。使用時,十分占用空間不利于攜帶。由此,中國臺灣專利公告256148號“套筒的結構改良”產生,其主要在套筒一端同軸凹設有兩個尺寸相近的套合孔、另一端則設置有結合孔,可簡化成組套接件的數目,但是,該種套筒受限于結構設計,無法提供差異大的尺寸,有其配置的局限性,且造成兩套合尺寸辨識不清的困擾。針對這種缺陷,現有技術中公布了一種包含雙規格的套筒,將所述套筒的結合孔也設置成套合孔,即套筒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不同尺寸的套合孔。與扳手部件配合后,此套筒的一端完全包容于扳手驅動孔中,即在使用時需要提供適應整個扳手驅動端表面的平面才適于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產生干涉。有鑒于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在實際工作中能去除以上困擾的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更能適用于實際工作的可拆卸的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
[0004]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實施方案: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包括:套接部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與第二端的中間部分;扳手部件,包括握持端與套接端;以及,鎖定裝置,包括一推桿、一彈簧、一滾珠以及一卡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設有第一套合孔,所述第二端設有第二套合孔,所述第二套合孔節徑大于所述第一套合孔節徑,所述中間部分是一掣動部,其節徑比第一端節徑大,比第二端節徑小,所述套接端為一空心圓柱,其中部形成驅動孔,所述驅動孔與所述套接部件的所述掣動部套合,所述套接端設置有一收容孔,所述驅動孔的內壁徑向設有一徑向孔與所述收容孔相通,所述彈簧設置于所述推桿上,所述滾珠具有收容于所述徑向孔中,以及暴露出所述徑向孔外部的兩個位置。
[000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套合孔同軸,所述中間部分內部為連通所述第一、第二套合孔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一、第二套合孔的交接部位分別形成環帶狀肩部。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端形成有環狀的外周面、所述掣動部與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環狀外周面延伸相交,且交接部位設有倒角,所述套接部件能沿軸向而可拆卸的聯接于所述驅動孔內。
[0007]進一步的,所述掣動部的對應所述驅動孔的內壁的所述徑向孔的位置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與所述鎖定裝置相配合將所述套接部件鎖定在所述扳手部件所述套接端內。
[0008]進一步的,所述推桿的中間部位設置有一缺口,所述收容孔兩端直徑比中部直徑大,形成環帶狀的上肩與下肩,所述徑向孔的直徑比所述滾珠的直徑小。
[0009]進一步的,所述鎖定裝置的推桿的一端設有一按鈕,所述按鈕在所述推桿上與其他部位相交的位置形成端面,所述卡環連接于所述推桿的另一端的環形槽內。
[00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下表面為一傾斜平面,該傾斜平面與推桿外周表面延伸相交。
[0011]進一步的,所述彈簧設置于所述推桿的所述端面與所述收容孔上肩之間,所述卡環抵在所述收容孔的所述下肩上。
[0012]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另一種實施方案為: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包括:套接部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與第二端的中間部分;扳手部件,包括握持端與套接端;以及鎖定裝置,包括一推桿、一彈簧、一滾珠以及一卡環,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棘輪換向裝置,其包括一棘輪環,一棘爪,一換向撥片、一插銷以及一“C”形卡扣,所述棘輪環通過所述“C”形卡扣安裝于所述套接端的中間位置,并可相對所述套接端轉動,所述棘輪環中設置有一驅動孔,所述棘輪環的環狀端面上設置有一收容孔,所述驅動孔內壁徑向設有一徑向孔與所述收容孔相通;所述套接端的一側另設有棘爪孔,所述棘爪容置于所述棘爪孔內,所述換向撥片一部分容置于所述棘爪孔內,所述棘爪與所述棘輪環可分離的相嚙合,所述換向撥片上設有一插孔,所述插銷插于所述插孔內,所述插銷的一端與所述棘爪相抵;所述第一端設有第一套合孔,所述第二端設有第二套合孔,所述第二套合孔節徑大于所述第一套合孔節徑,所述中間部分為掣動部,與所述驅動孔套合,其節徑比第一端節徑大,比第二端節徑小,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推桿上,所述滾珠具有收容于所述徑向孔中,以及暴露出所述徑向孔外部的兩個位置。
[0013]進一步的,所述扳手部件的套接端與握持端之間進一步形成有一頸部。
[0014]進一步的,所述套接端空心孔內設有周槽,所述棘輪環對應位置也設有凹槽,所述“C”型卡扣卡固于所述周槽與所述凹槽之間。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能夠同時滿足兩種尺寸需求,簡化成組套接件的數目。同時套筒鎖定裝置十分簡單,能快速實現替換套筒。本實用新型的套接部件是三段式的,兩個不同尺寸的套合孔分別設置于套接部件的兩端,可以克服尺寸相近的限制。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掣動部大于結合孔孔徑,在相同的手里狀態下,該掣動部有較不易變形的結構性。作為掣動部的中間部分收容于驅動孔內,而兩端位于驅動孔外,在使用時,對工作平面的空間要求更小,不易產生干涉。且本實用新型還可提供棘輪換向裝置,進一步改善套筒扳手的結構,更便于使用。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推桿的立體圖;
[0019]圖4是如圖2所示套接件處于鎖定狀態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0020]圖5是如圖2所示套接件處于解鎖狀態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
[0023]圖8是如圖7所示換向撥片與棘爪處于第一位置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0024]圖9是如圖7所示換向撥片與棘爪處于第二位置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26]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規格套筒扳手組件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套接部件I,扳手部件2以及鎖定裝置3。通過鎖定裝置3,套接部件I可沿軸向可拆卸的安裝于扳手部件2上。
[0027]所述套接部件I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中間部分13。第一端11的端面凹設有第一套合孔111,第二端端面凹設有第二套合孔121,中間部分是一掣動部13。第二套合孔121的節徑比第一套合孔111的節徑大,以同時滿足不同的需求。第一套合孔111與第二套合孔121的直徑與中間部分13的通孔直徑不相同,從而形成兩環帶狀肩部13a,13b,使用時可以抵住螺鎖組件的上表面。第一端11形成有環狀外周面11a,第二端12也形成有周長較大的環狀外周面12a。所述掣動部13與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環狀外周面11a,12a交接部位設有倒角13c,使掣動部13能與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環狀外周表面11a,12a延伸相交,方便套接部件I相對扳手部件2的沿軸向的安裝與拆卸。掣動部13的中間部分的角落位置進一步設有卡槽131,用于與鎖定裝置3配合,將套接部件I可拆卸的安裝于扳手部件2上。
[0028]所述板手部件2包括握持纟而21與套接纟而22。套接纟而22為一空;L.、的圓柱,空;L1、部分為驅動孔221,驅動孔221與掣動部13相互配合可提供扳手工作時所需扭矩。套接端22的環帶狀端面上設有一收容孔222,該收容孔222貫穿套接端22。收容孔222為一工字形孔,兩端直徑比中部直徑大,使其形成兩個環帶狀的上肩224與下肩225。驅動孔221內壁徑向于收容孔222中間位置開有一徑向孔223。該徑向孔223的位置與掣動部13上的卡槽131相對應。
[0029]所述鎖定裝置3包括一推桿31,一彈簧32,一滾珠33以及一卡環34。所述鎖定裝置3收容于收容孔222與徑向孔223中。推桿31的上端設有一按鈕311,該按鈕311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