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鎖,該自動鎖具有電子方式正常開鎖功能,以及應急狀態下采用應急鑰匙進行機械開鎖的功能。
【背景技術】
[0002]傳動自動鎖包括電機組件和手動組件,其中電機組件和手動組件均配置有用于開鎖的傳動組件。但是其傳動組件的結構均較為復雜,而且占用空間較大,在防技術性開啟方面也存在缺陷。
【發明內容】
[0003]鑒于【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鎖,該自動鎖的開鎖傳動組件更加簡單、體積更小。
[0004]本發明是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自動鎖,包括電機組件和手動組件,所述手動組件包括鎖芯、鎖軸、轉動伸縮機構、傳動桿和頂桿,頂桿的端部帶有頂頭,所述傳動桿頂住頂桿,所述傳動桿配置有促使其朝向鎖軸方向復位的復位機構,所述頂桿配置有內桿,內桿與電子組件配合并受其驅動帶動傳動桿伸縮,所述轉動伸縮機構包括傳動桿尾部的帶有受推桿,受推桿處于轉動套的弧形槽內,所述鎖軸端部偏心設置有弧形擋塊,弧形擋塊進入弧形槽中,弧形擋塊端部帶有斜面,所述鎖軸轉動的過程中弧形擋塊頂動受推桿促使傳動桿向前移動;所述頂頭對準促使把手與帶動鎖舌開啟的傳動組件進行離合動作的離合機構,所述頂頭的頂動和脫離促使離合機構進行離合切換。
[0005]本發明中,采用應急鑰匙進行的機械開鎖和通過指紋識別系統或遙控等方式進行的智能開鎖通過一條傳動方式得以實現,使傳動結構更加簡單,制造和裝配更加方便,而且體積更小,有利于減小自動鎖的體積。
【附圖說明】
[0006]本發明有如下附圖:
圖1本發明提供的自動鎖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圖1中的自動鎖的后視狀態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3為圖1中的自動鎖的傳動機構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4為圖3中的自動鎖的傳動機構的后視狀態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10]圖5為圖1中的自動鎖的鎖芯、鎖軸和傳動桿部分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6為圖5中的自動鎖的鎖芯、鎖軸和傳動桿部分的后視狀態的分體結構不意圖。
[0012]圖7為圖1中的自動鎖的底殼和空旋座部分的分體結構不意圖。
[0013]圖8為圖7中的自動鎖的底殼和空旋座部分的后視狀態的分體結構不意圖。
[0014]圖9為圖1中的自動鎖在插入應急鑰匙并旋轉90度后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0015]圖10為圖9的自動鎖的橫向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附圖表示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實施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其實施例的各有關細節及其工作原理。
[0017]參照圖1、圖2、圖5、圖6所示,本發明提供的自動鎖,包括電機組件和手動組件,電子組件一般有密碼輸入開鎖和指紋輸入開鎖等,手動組件也就是作為應急用的備用鑰匙開鎖,所述手動組件包括鎖芯1、鎖軸2、轉動伸縮機構、傳動桿3和頂桿4,頂桿4的端部帶有頂頭6,所述傳動桿3頂住頂桿4,所述傳動桿3配置有促使其朝向鎖軸2方向復位的復位機構,所述傳動桿3和頂桿4配置有設置于殼體5內的導向槽7,所述傳動桿3和頂桿4在導向槽7中移動,導向槽7可使傳動桿3和頂桿4的移動更加精準,所述頂桿4配置有內桿41,內桿41與電子組件配合并受其驅動帶動傳動桿3伸縮,所述轉動伸縮機構包括傳動桿3尾部的帶有受推桿33,受推桿33處于轉動套19的弧形槽191內,所述鎖軸2端部帶有偏心設置有的弧形擋塊21,弧形擋塊21進入弧形槽191中,弧形擋塊21端部帶有斜面,所述鎖軸2轉動的過程中弧形擋塊21頂動受推桿33促使傳動桿3向前移動,從而將應急鑰匙轉動的動作轉化成向前推動傳動桿3的動作;所述頂頭6對準促使把手8與帶動鎖舌開啟的傳動組件進行離合動作的離合機構,所述頂頭6的頂動和脫離促使離合機構進行離合切換。在本實施例中,傳動桿3和頂桿4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傳動桿3和頂桿4 一體的結構對電子組件開鎖和手動組件開鎖之間存在一定干涉,但也能夠實施;而傳動桿3和頂桿4分體的結構更適于自動鎖中電子組件和手動組件的分別開鎖。
[0018]參照圖7、圖8所示,所述帶動鎖舌開啟的傳動組件為空旋座9,所述離合機構包括轉軸10和空旋座9,空旋座9上帶有離合銷孔91,離合銷孔91內安裝有離合銷11,離合銷11配置有促使其向外移動的第三復位彈簧12,所述轉軸10插裝于空旋座9內孔中,所述轉軸10上對準離合銷11開設有連接孔101,所述空旋座9配置有促使其始終復位的第一扭簧13,所述轉軸10配置有促使其始終復位的第二扭簧,所述轉軸10復位時所述離合銷11對準連接孔101,所述把手8與轉軸10連接,把手8轉動帶動轉軸10轉動。為了使空旋座9能夠在轉動后復位,所述空旋座9底部帶有第一扭簧撥塊92,殼體5的底殼51上有第一扭簧定位塊52,所述空旋座9轉動促使第一扭簧撥塊92撥動第一扭簧13的一只腳,第一扭簧13的另一只腳被第一扭簧定位塊52阻擋,從而促使所述空旋座9具有復位功能。離合銷11在被頂桿4頂動時可以進入到空旋座8的離合銷孔91中,促使空旋座9可與轉軸10一起轉動,當頂桿4松開時轉軸10轉動無法帶動空旋座9轉動。
[0019]參照圖1、圖2、圖9、圖10所示,所述空旋座9配置有把手換向轉盤14,把手換向轉盤14上帶有鎖槽141,鎖槽141沿把手換向轉盤14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一般每90度角分布一個鎖槽141,所述殼體5上設置有與鎖槽141匹配的鎖塊15,鎖塊15插入鎖槽141后可固定把手換向轉盤14的位置,所述鎖塊15配置有推紐151,推紐151和鎖塊15固定一體并配置促使其向后退出鎖槽141的第二復位彈簧16,所述轉軸10設置于把手換向轉盤14中并可相對把手換向轉盤14轉動,把手換向轉盤14上帶有第一限位槽142、空旋座9上有第二限位槽93,所述轉軸10上對應第一限位槽142和第二限位槽93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02,第一限位塊102處于第一限位槽142和第二限位槽93中,所述底殼51上開設有第三限位槽53,所述空旋座9上設置有第二限位塊94,第二限位塊94處于第三限位槽53中。把手換向轉盤14可相對殼體5轉動,帶推紐151的鎖塊15卡入把手換向轉盤14的鎖槽141中即可固定住把手換向轉盤14,使其不能轉動,第二限位槽93、第一限位槽142與第一限位塊102配合限定了把手8能夠擺動的角度。把手8換向時,使用者可以推動推紐151使鎖塊15退出鎖槽141,此時只需轉動把手180度即可使鎖塊15對準下一個鎖槽141,且因第一限位槽142的位置也相應轉動,從而使把手8能夠轉動90度到下一位置(因在未受外力狀態下,第一限位塊102處于第一限位槽142的中間位置,因此第一限位塊102首先需要走完半個第一限位槽142的行程,然后再推動把手換向轉盤14,因此把手8轉動了 180度后,把手換向轉盤14轉動的弧度都低于180度),并在該位置限定的角度內轉動,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轉動把手換向轉盤14,實現把手上、下、左、右互換。上述空旋座9上設置有第二限位塊94與底殼51上的第三限位槽53配合限定了空旋座9的轉動角度,因此可以限定把手8的換向方向和換向角度。
[0020]參照圖3、圖4所示,所述傳動桿3包括相互連接的豎桿31和L形桿32,所述復位機構包括第一復位彈簧17,第一復位彈簧17設置于L形桿31與固定在殼體5上的擋壁18之間,所述頂桿4包括與傳動桿3配合的外桿42和與電機組件配合的內桿41,內桿41受電機驅動,所述內桿41配置有促使其向下復位的第四復位彈簧,所述頂頭6呈月牙形且設置于外桿42的端部,該月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