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零部件轉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先進先出料架。
背景技術:
在汽車行業內,控制零件的先進先出(即,fistinfistout下文簡稱fifo)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汽車的日產量非常大,可能在某一個時間點零件即發生了技術更改(零件形式、結構、功能等發生變化),如果零件沒有實現fifo控制,那么可能造成已更改的零件錯誤安裝在整車上;這可能造成零件報廢、浪費工時、停臺、返修,更有整車質量風險和質量召回隱患;因此,fifo控制在汽車行業尤為重要。
現各汽車廠klt(周轉箱,標準箱)零件的存儲均為標準料架存放,例如有一種標準料架總裝的緩存klt料架尺寸為2250*1350*1600mm,線旁的料架尺寸為2500*1350*1600mm,以標準的塑料箱(即eu(豐田車系)箱600*400*140mm)供貨為例,在緩存的最大單通道可存儲5箱(因為目前單側進、單側出是被認為最安全的fifo控制方式),若該零件的高儲箱數為10箱,則必須采用雙箱通道供貨或者堆垛供貨的方式。采用雙通道則存在錯用的風險,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并排兩箱零件的先進先出,堆垛則可能在部分零件上無法實現(存在零件質量風險)。因此,急需研制一種解決這種高儲量零件fifo問題的料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先進先出料架,能夠對多個滑道層上的零件箱進行先進先出的自動控制,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占用空間小,而且相比單層的先進先出料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料架的零件箱容量。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先進先出料架,該料架具有多個滑道層,所述多個滑道層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多個滑道層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部分或全部重合,所述多個滑道層中的相鄰滑道層分別沿相對方向朝下傾斜,且相鄰滑道層相靠近的端部鄰近位置分別設置有可活動的承接板,使得所述承接板與相鄰滑道層可銜接。
優選地,所述多個滑道層包括第一滑道層、第二滑道層和第三滑道層,所述多個滑道層在豎直方向的截面結構呈z型,所述第一滑道層、第二滑道層和第三滑道層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相等且全部重合,所述第一滑道層與所述第二滑倒層的靠近端設置有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二滑道層與所述第三滑倒層的靠近端設置有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繞與紙面垂直的軸線可旋轉預定角度,使得所述第一承接板與所述第一滑道層的第一端、第二滑道層的第二端可銜接,所述第二承接板繞與紙面垂直的軸線可旋轉所述預定角度,使得所述第二承接板與所述第二滑道層的第三端、第三滑道層的第四端可銜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裝配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在所述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第一承接板上的第一旋轉軸、第一鎖定件以及安裝在第二承接板上的第二旋轉軸、第二鎖定件,所述第一鎖定件、第二鎖定件分別控制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在所述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重力感應器。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位于料架下方的踏板、與所述踏板相連的杠桿結構、以及與所述杠桿結構相連的滑輪裝置,所述滑輪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相連。
優選地,所述滑輪裝置包括位于料架底部的第一定滑輪、位于料架上部的第二定滑輪以及穿過所述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的鋼繩,所述鋼繩的第一端與所述杠桿結構相連,所述鋼繩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承接板相連,所述鋼繩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承接板相連。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接板兩側分別設有高強度彈簧,該高強度彈簧的每個的一端與料架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承接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張緊彈簧,所述第一承接板的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料架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承接板連接;所述第二承接板的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料架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承接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料架底部設有多個萬向輪,所述多個滑道層的每個分別布置有多個滾輪,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上分別設有第一側板、第二側板,所述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上分別設有第一側板、第二側板設有減震泡沫。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提供這樣一種先進先出料架:該料架具有多個滑道層,所述多個滑道層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多個滑道層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部分或全部重合,所述多個滑道層中的相鄰滑道層分別沿相對方向朝下傾斜,且相鄰滑道層相靠近的端部鄰近位置分別設置有可活動的承接板,使得所述承接板與相鄰滑道層可銜接,這樣的料架結構基于原有的單層料架結構,增加到多層料架結構,水平方向上無需增加空間,只在豎直方向上可選的范圍內增加高度,既增加了料架的零件箱容量,又由于在相鄰層分別設置起到承接作用的承接板,使得料架上的零件箱在供貨時滿足先進先出的原則,并且該先進先出料架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占用空間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fifo零件控制或供應工作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滑道層,2-第二滑道層,3-第三滑道層,4-第一承接板,41-第一側板,42-高強度彈簧,5-第二承接板,51-第二側板,52-支架,53-滑道底板,6-踏板,61-平衡底座,7-第一定滑輪,8-第二定滑輪,9-鋼繩,10-框架,11-萬向輪,12-滾輪,l-零件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關于“上部”、“底部”等方向上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的關系定義的,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裝置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先進先出料架,該料架具有多個滑道層,所述多個滑道層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多個滑道層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部分或全部重合,所述多個滑道層中的相鄰滑道層分別沿相對方向朝下傾斜,且相鄰滑道層相靠近的端部鄰近位置分別設置有可活動的承接板,使得所述承接板與相鄰滑道層可銜接,這樣的料架結構基于原有的單層料架結構,增加到多層料架結構,水平方向上無需增加空間,只在豎直方向上可選的范圍內增加高度,既增加了料架的零件箱容量,又由于在相鄰層分別設置起到承接作用的承接板,使得料架上的零件箱在供貨時滿足先進先出的原則,并且該先進先出料架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占用空間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fifo零件控制或供應工作中。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包括第一滑道層1、第二滑道層2和第三滑道層3,這里的滑道層表面具有可供放置在其上的零件箱滑動的滑道結構,示例性地可以采用鋁合金滑道。三個滑道層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設置:三個滑道層在豎直方向的截面結構呈z型,且第一滑道層1、第二滑道層2和第三滑道層3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相等且全部重合,第一滑道層1與第二滑倒層2的靠近端設置有第一承接板4,第二滑道層2與所述第三滑倒層3的靠近端設置有第二承接板5,第一承接板4繞與紙面垂直的軸線可旋轉預定角度,使得第一承接板4與第一滑道層1與第二滑道層2的靠近端可銜接,第二承接板5繞與紙面垂直的軸線可旋轉預定角度,使得第二承接板5與第二滑道層2與第三滑道層3的靠近端可銜接。
在一優選方案中,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裝配有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控制裝置控制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在上述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
進一步優選地,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第一承接板4上的第一旋轉軸(圖中未示出)、第一鎖定件(圖中未示出)以及安裝在第二承接板5上的第二旋轉軸(圖中未示出)、第二鎖定件(圖中未示出),第一鎖定件、第二鎖定件分別控制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在上述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
在某一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包括重力感應器。零件箱在料架上進行先進先出供應過程中,當零件箱到達第一承接板4或第二承接板5上時,通過重力感應器的作用可以使第一承接板4或第二承接板5在上述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從而實現第一滑道層1、第二滑倒層2與第三滑道層3之間的銜接,最終實現零件箱在料架上的先進先出供應。
在一優選實施方式中,控制裝置包括位于料架下方的踏板6、與踏板6相連的杠桿結構(圖中未示出)、以及與杠桿結構相連的滑輪裝置,滑輪裝置分別與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相連。這里的料架利用半自動設計原理,使用杠桿式踏板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降低取貨端工人的勞動強度。進一步優選地,滑輪裝置包括位于料架底部的第一定滑輪7、位于料架上部的第二定滑輪8以及穿過第一定滑輪7、第二定滑輪8的鋼繩9,鋼繩9的第一端與杠桿結構相連,鋼繩9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承接板4相連,鋼繩9的第三端與第二承接板5相連。當踩下踏板6,通過與踏板6連接的杠桿結構以及滑輪裝置的鋼繩9,可以控制第一承接板4和第二承接板5,使得第一承接板4和第二承接板5在預定角度范圍內轉動,實現第一滑道層1、第二滑倒層2與第三滑道層3之間的銜接,從而最終實現料架的零件箱先進先出供應。這里,位于底部的第一定滑輪7可以采用平衡定滑輪,可使鋼繩9的偏移角度控制在1度以內,降低人工勞動負荷。
在一優選方案中,第一承接板4兩側分別設有高強度彈簧42,該高強度彈簧42的每個的一端與料架頂部固定連接,可以與料架頂部水平位置呈120度夾角,可有效避免彈簧長期高負荷運行而造成失效,另一端與第一承接板4連接,該高強度彈簧42可有效實現第一承接板4在旋轉之后的回位或回彈。
在一優選方案中,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的兩側分別設有張緊彈簧(圖中未示出),第一承接板4的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料架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承接板4連接;第二承接板5的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料架上,另一端與第二承接板5連接。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一優選實施方式中,前提條件是料架已處于高儲滿箱狀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工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取貨人員,從第三滑道層3的取貨口取走最外側零件箱,根據重力原理,第三層零件會順次向前移動一箱的距離,留出第三層最后一箱空位;
第二步:踩下踏板6至底部,第一滑道層1的最下端零件箱滑動至第一承接板4,與第二層之間等待過渡,同時第二層最下端零件箱過渡至第二承接板5,然后第一滑道層1的其他零件箱(包括最上端零件箱l)依次向下運動,同樣地第二滑道層2的其他零件箱也依次向下運動;
第三步:松開踏板6,第二承接板5零件箱滑動至第三層,第一承接板4箱滑動至第二層;往返循環至補貨。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一優選方案中,第二承接板5由第二側板51、支架52和滑道底板53構成。如圖6所示,滑道底板53的每個滑道布置有多個滾輪12。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先進先出料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在一優選方案中,料架還包括框架10,框架10包圍料架的內部結構,起到支撐整個料架或固定、連接料架內部件的作用。優選地,在料架底部、踏板6的兩側分別設有平衡底座61,用于在踏板6被踩下時保持料架底部的平衡,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料架的穩定性。
在一優選方案中,料架底部設有多個萬向輪11,方便料架的移動。多個滑道層的每個分別布置有多個滾輪12,滑道層這樣的滾輪結構更便于零件箱在滑道層上的滑動。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上分別設有第一側板41、第二側板51,用于在上面添加標識,防止層與層之間混淆錯亂,進一步保障了料架上的零件箱嚴格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進行供應。另外,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上可以分別設有減震泡沫,從而有效降低第一承接板4、第二承接板5閉合時產生的碰撞噪音。
上述所有可選技術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結合形成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提供這樣一種先進先出料架:該料架具有多個滑道層,所述多個滑道層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所述多個滑道層相對于地面的投影面積部分或全部重合,所述多個滑道層中的相鄰滑道層分別沿相對方向朝下傾斜,且相鄰滑道層相靠近的端部鄰近位置分別設置有可活動的承接板,使得所述承接板與相鄰滑道層可銜接,這樣的料架結構基于原有的單層料架結構,增加到多層料架結構,水平方向上無需增加空間,只在豎直方向上可選的范圍內增加高度,既增加了料架的零件箱容量,又由于在相鄰層分別設置起到承接作用的承接板,使得料架上的零件箱在供貨時滿足先進先出的原則,并且該先進先出料架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占用空間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fifo零件控制或供應工作中。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硬件來完成,也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上述提到的存儲介質可以是只讀存儲器,磁盤或光盤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