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相關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沖切模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背膠類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光電、通訊、電腦、汽車等行業,為了便于貼合使用,通常采用模切方式加工成保護膜、離型膜、雙面膠、先剝離型膜組成的四層結構,或保護膜、單面膠、先剝離型膜組成的三層結構。現有的模切方式通常是通過壓力機和裝有壓力裝置的機械壓合沖切模具,沖切出所需形狀。
現有的沖切模具通常是凸模的下端面作為其沖切刃口,凹模的進料口與沖切口的交界處作為凹模的刃口,在進行背膠類產品的沖切時,通過凸模的沖切刃口與凹模的刃口之間相壓合,通過壓合產生的沖切力將背膠類產品擠壓至斷裂,完成沖切,但是當背膠類產品的韌性較高時,上述沖切模具會存在無法完成沖切背膠類產品的情況,此時背膠類產品被凸模拉伸,導致損壞而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沖切模具,以解決現有沖切模具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沖切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凹模上設有進料口以及供凸模伸入的沖切口,所述進料口的下端面與沖切口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凹模的刃口,所述刃口為朝向凸模的尖端狀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刃口的側壁傾斜設置,且一端與沖切口的內壁相連接形成所述刃口的尖端部。
作為優選,所述側壁與所述內壁之間的夾角α為30°-45°,所述側壁與所述內壁的連接處到進料口下端面的距離為0.1mm-0.15mm。
作為優選,還包括設置在凹模上的觀察口,所述觀察口與所述進料口相互連通且呈十字形的貫穿凹模設置,且所述觀察口的下端面與進料口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為優選,所述凹模上表面開設有連通所述沖切口的第一凹槽,所述凸模穿過第一凹槽設置,所述第一凹槽與凸模之間形成有盛液空間,所述凸模沖切結束且脫離進料口時,所述盛液空間內的清潔液劑涂布所述凸模的沖切刃口。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凹槽上開設有出液口,所述凹模內設有連通于外界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連通于所述出液口。
作為優選,所述凹模上開設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連通于所述注液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凸模未伸入凹模的一端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連接于動力裝置并由所述動力裝置驅動向靠近凹模的方向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沖切口貫穿所述凹模設置,所述凸模沖切結束時,其沖切刃口置于進料口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清潔液劑為清潔劑、離型劑或者潤滑劑。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進料口的下端面與沖切口相交的位置形成凹模的刃口,且該刃口為朝向凸模的尖端狀結構,通過該尖端狀結構的刃口,在進行背膠類產品的沖切時,該尖端狀結構的刃口可以輕易的對背膠類產品沖切,不會出現因背膠類產品韌性較高,而導致沖切不成功的情況,避免了背膠類產品的損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沖切模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凹模的寬度方向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凹模的長度方向的剖視圖。
圖中:
1、凸模;2、凹模;3、固定板;21、進料口;22、沖切口;23、第一凹槽;24、出液口;25、注液通道;26、注液口;27、觀察口;221、內壁;222、側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沖切模具,如圖1-3所示,該新型沖切模具包括凸模1和凹模2,在凹模2上設有進料口21以及沖切口22,上述進料口21貫穿凹模2設置,其用于放置背膠類產品(圖中未示出),沖切口22同樣貫穿凹模2設置,且與進料口21垂直設置,其用于凸模1的伸入。本實施例中,上述凸模1的下端面即為其沖切刃口,進料口21的下端面與沖切口22相交的位置形成凹模2的刃口,該刃口可通過銑削成型,通過沖切刃口和凹模2的刃口的配合,將背膠類產品沖切。
本實施例中,上述凹模2的刃口為朝向凸模1的尖端狀結構,通過該尖端狀結構,當凸模1下壓背膠類產品時,其尖端狀的結構能夠輕易的對背膠類產品沖切,不會出現因背膠類產品韌性較高,而導致沖切不成功的情況,避免了背膠類產品被拉伸損壞。
可參照圖2和圖3,上述刃口的側壁222傾斜設置,且一端與沖切口22的內壁221相連接形成該刃口的尖端部。通過該刃口的結構設置,能夠使得凹模2的刃口形成為朝向凸模1的尖端狀結構,使得刃口本身的鋒利程度增加,進而能夠輕易的對背膠類產品進行沖切。
優選的,上述側壁222與沖切口22的內壁221的連接處位于進料口21下端面的上方。通過該結構的設置,當背膠類產品被沖切時,背膠類產品由于側壁222與沖切口22的內壁221的連接處和進料口21下端面之間的高度差,會使得背膠類產品被繃直,隨后通過凹模2的上述刃口,能夠更快速的將背膠類產品沖切成型。
更為優選的,上述側壁222與沖切口22的內壁221之間的夾角α為30°-45°,該夾角α大小的設置,能夠達到最佳的沖切效果,如果角度過大,則依舊容易出現拉絲的現象。
上述側壁222與沖切口22的內壁221的連接處到進料口21的下端面的距離為0.1mm-0.15mm,該距離的設置,能夠對上述刃口加以保護,如果距離過大的話,容易造成刃口蹦裂,導致凹模損壞無法使用。
本實施例中,上述新型沖切模具還包括設置在凹模上的觀察口27,上述觀察口27與進料口21相互連通且呈十字形的貫穿凹模2設置,而且觀察口27的下端面與進料口21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便于凹模2的刃口的端部處于同一平面內,進而能夠實現對背膠類產品的同時沖切,使得沖切效果更佳。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觀察口27可用于對背膠類產品放置時的位置觀察,以及對刃口的銑削成型,即在進行刃口垂直于進料口21方向上的銑削時,銑刀可通過觀察口27進入進行銑削加工。
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凸模1的一端連接有固定板3,該固定板3固接有動力裝置(圖中未示出),通過動力裝置能夠驅動固定板3以及凸模1向凹模2移動,并且使凸模1伸入凹模2的沖切口22,對進料口21內的背膠類產品進行沖切。
考慮到在背膠類產品的模切過程中,由于背膠類產品過厚、粘性過強等原因,易出現粘刀現象(即膠粘住模具刃口),導致二次沖切時出現膠面拉絲、拉膠等不良現象,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在在凹模2上表面銑有連通沖切口22的第一凹槽23,且該第一凹槽23位于上述沖切口22的四周設置。上述凸模1穿過第一凹槽23設置,在第一凹槽23與凸模1之間形成有盛液空間,該盛液空間用于放置清潔液劑,具體的,上述清潔液劑為清潔劑、離型劑或者潤滑劑。當凸模1沖切結束時,凸模1的沖切刃口會向上脫離進料口21,上述盛液空間內的清潔液劑會持續清潔、涂布、潤滑凸模1外表面以及凸模1的沖切刃口,進而解決了現有模切加工過程中出現的粘刀現象,提高了作業效率。
本實施例中,當凸模1沖切結束時,其沖切刃口置于進料口21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23下方,進而能夠使得上述盛液空間內的多余的清潔液劑不會從沖切口22泄露。
具體的,在第一凹槽23上開設有出液口24,該出液口24開設在第一凹槽23的底面上,在凹模2上開設有注液口26,在凹模2內設有注液通道25,該注液通道25的兩端分別連通于出液口24和注液口26,上述注液口26連通于外界。通過注液口26、注液通道25以及出液口24,能夠隨時向第一凹槽23與凸模1形成的注液空間內注入清潔液劑,以便于對凸模1的清潔。
本實施例的上述新型沖切模具在工作時,首先將背膠類產品沿進料口21送入凹模2內側,隨后動力裝置控制固定板3下行,帶動凸模1沿沖切口22下行,凸模1下端面(即凸模1的沖切刃口)與凹模2的刃口相配合,沖切背膠類產品,由于凹模2的刃口的尖端狀結構,能夠使得背膠類產品的沖切更加快速。
在上述沖切的過程中,同時外部清潔劑、離型劑、潤滑劑等清潔液劑由凹模2側面的注液口26注入,經出液口24進入凹模2的第一凹槽23內;
隨后動力裝置帶動固定板3上行,固定板3帶動凸模1上抬,第一凹槽23內的清潔液劑持續清潔、涂布、潤滑凸模1的外表面,并且在凸模1上抬過程中從凸模1與沖切口22之間的間隙流至凸模1的下端面(即沖切刃口),完成對沖切刃口清潔液劑的涂布;當凸模1退至進料口21上側時,注液口26停止注入清潔液劑;
之后背膠類產品沿進料口21按固定步進向前進料,固定板3帶動凸模1下行沖切壓、上抬分離,盛液空間內的清潔液劑持續清潔、涂布、潤滑凸模1,直至背膠類產品全部完成沖切。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