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維修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扳手及氣動扳手。
背景技術:
扳手是一種常用的安裝與拆卸工具。利用杠桿原理擰轉螺栓、螺釘、螺母和其他螺紋緊持螺栓或螺母的開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兩端制有夾持螺栓或螺母的開口或套孔,使用時沿螺紋旋轉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擰轉螺栓或螺母。氣動扳手,也稱為是棘輪扳手及電動工具總合體,主要是一種以最小的消耗提供高扭矩輸出的工具。
然而,市售的扳手或氣動扳手的頭部較厚,很難深入發動機的內部,而且結構復雜,笨重,使用不方便。
例如專利號為CN200980117153.1公開了一種用于上緊螺旋接頭的氣動沖擊式扳手,包括具有壓縮空氣入口通道的外殼、排放空氣出口通道、旋轉電機、液壓沖擊發生器、以及用于空氣供給管道和電纜的連接部,電纜用于將所述沖擊式扳手連接至固定可編程控制單元。所述沖擊式扳手還包括連接至所述控制單元以用于響應于所述扳手的輸出扭矩的反饋電信號的扭矩指示裝置、布置在所述空氣入口通道中的電磁驅動入口閥、以及控制來自所述電機的排放空氣流的電磁驅動排氣閥,其中所述排氣閥是由線性操作電磁致動器驅動的比例閥,并且布置為響應于來自所述扭矩指示裝置的反饋信號并且根據編程上緊策略而連續地使得排放空氣流以及電機功率適合于被上緊的實際螺旋接頭的特征。
例如專利號為CN201310077448.9公開了一種通孔式動力棘輪扳手,包括套筒支架,擺動件,棘輪套筒,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擺動件可擺動地裝設于套筒支架中并靠近棘輪套筒的外周,兩棘爪可擺動地固定在擺動件上且與擺動件之間還連接有彈性元件,兩棘爪在彈性元件的偏壓下具有與棘輪套筒的外周接合的趨勢,另外還包括設置在兩棘爪和棘輪套筒之間用于隔開第一棘爪、第二棘爪與棘輪套筒的限位件,該限位件形成有適于兩棘爪通過的開口,且其可繞棘輪套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處于第一位置時,限位件的開口朝向第一棘爪;當處于第二位置時,限位件的開口朝向第二棘爪。本發明的通孔式動力棘輪扳手便于在狹窄的工作環境中進行換向,可有效提高作業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扳手及氣動扳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扳手。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扳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扳手,包括:扳手本體和扳手套筒;其中,
扳手本體,用于被操作工徒手握住進行作業,其頂部設有孔狀結構,相應地,其內部容納有與孔狀結構同軸設置的齒輪;
扳手套筒,用于與螺母配合旋緊,其底端為與齒輪內圈直徑相同的柱狀結構,其頂端為直徑大于所述齒輪內徑的圓盤,且其頂端內部設有與螺母配合的凹槽;
所述扳手套筒底端插入所述齒輪內圈,且底部通過定位機構與扳手本體固定,其頂端的圓盤卡住扳手本體,以能夠使齒輪和扳手套筒帶動螺母旋緊或松開。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機構為定位銷,所述定位銷沿扳手本體長度方向插入扳手套筒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扳手本體底部套設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錯落設置有多個防滑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多角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內六角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深度為0.5cm。
進一步地,所述扳手套筒厚度為1cm。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氣動扳手,包括上述的扳手,所述扳手本體底部連接有氣源,所述氣源通過扳手本體內部的傳動機構與齒輪相連;其中,
傳動機構,用于將氣源提供的原動力傳入扳手套筒,其包括制動片、用于控制制動片啟停的制動勾以及設置在制動片上且與齒輪配合設置的卡齒,所述制動勾一端固定在防滑套上。
進一步地,工作狀態時,制動勾另一端與制動片為接觸設置;暫停時,制動勾另一端于制動片不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一側還設有控制氣源啟閉的按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扳手及氣動扳手,能夠伸入電機內部,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以現有技術而言,該扳手及氣動扳手具有巨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該扳手結構簡單,相較于普通扳手長度較長,操作者就可以較小的力獲得較大的力矩,而且扳手頭的位置可以伸進電機的內部,對螺絲進行拆卸或者擰緊,實用性強,使用方便。
二、該氣動扳手采用氣動代替手動,且其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尤其適用于電機內部螺絲的拆裝,機械加工適應性強,具有極強的成本、市場潛力。
上述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扳手及氣動扳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扳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氣動扳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基于圖1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扳手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基于圖2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氣動扳手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扳手; 2-氣動扳手; 3-定位機構;
11-扳手本體; 12-扳手套筒;
111-孔狀結構; 112-齒輪; 113-防滑套;
114-按鈕;
121-柱狀結構; 122-圓盤;
1222-凹槽;
13-傳動機構;
131-制動片; 132-制動勾。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扳手1,包括:扳手本體11和扳手套筒12;其中,
扳手本體11,用于被操作工徒手握住進行作業,其頂部設有孔狀結構111,相應地,其內部容納有與孔狀結構111同軸設置的齒輪112;
扳手套筒12,用于與螺母配合旋緊,其底端為與齒輪112內圈直徑相同的柱狀結構121,其頂端為直徑大于上述齒輪112內徑的圓盤122,且其頂端內部設有與螺母配合的凹槽1222;
上述扳手套筒12底端插入上述齒輪112內圈,且底部通過定位機構3與扳手本體11固定,其頂端的圓盤122卡住扳手本體11,以能夠使齒輪112和扳手套筒12帶動螺母旋緊或松開。
該扳手1結構簡單,相較于普通扳手1長度較長,操作者就可以較小的力獲得較大的力矩,而且扳手頭的位置可以伸進電機的內部,對螺絲進行拆卸或者擰緊,實用性強,使用方便。
更加具體地,下面針對本實施例中扳手1的各個部件進行詳細描述。
對于定位機構3而言,本實施例的定位機構3為定位銷,定位銷具有導向作用,其沿扳手本體11長度方向插入扳手套筒12底部。定位銷和圓盤122共同配合控制扳手套筒12的位置,使得扳手套筒12在齒輪112內轉動,并沿扳手本體11寬度方向幾乎不移動,使得其在工作過程中不易造成滑落。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定位機構3采用定位銷,僅作為一種舉例說明,還可以采用其他能夠固定扳手套筒12柱狀結構121的機構,在此就不一一說明。
對于扳手本體11而言,上述扳手本體11底部套設有防滑套113,上述防滑套113上錯落設置有多個防滑凸起。在擰動過程中,防滑套113防止人手打滑。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防滑套113上錯落設置有多個防滑凸起,僅作為一種舉例說明,還可以采用其他能夠防止打滑的防滑套113,在此就不一一說明。
優選地,對于凹槽1222而言,上述凹槽1222為多角凹槽1222。上述凹槽1222為內六角凹槽1222。上述凹槽1222深度為0.5cm。凹槽1222與螺母為配合設置,一般采用六角螺母,因此凹槽1222多為內六角凹槽1222。凹槽1222深度相較于整體深度較深,使得凹槽1222與螺母之間配合緊密,防止轉動時候產生晃動。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凹槽1222為多角凹槽1222,僅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凹槽1222為六角凹槽1222,僅作為一種最優選的實施方式,實際應用時,還必須根據螺母的形狀進行選擇,配合之后,只要能夠帶動螺母轉動即可,在此就不一一說明。
對于扳手套筒12而言,上述扳手套筒12厚度為1cm。扳手套筒12厚度一般不會超過1.5cm,其作用主要在于,扳手套筒12伸入電機內部時候,防止由于過厚被卡住。
如圖2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氣動扳手2,包括上述的扳手1,上述扳手本體11底部連接有氣源,上述氣源通過扳手本體11內部的傳動機構13與齒輪112相連;其中,傳動機構13,用于將氣源提供的原動力傳入扳手套筒12,其包括制動片131、用于控制制動片131啟停的制動勾132以及設置在制動片131上且與齒輪112配合設置的卡齒,上述制動勾132一端固定在防滑套113上。卡齒與齒輪112相配合,其原理與棘輪機構相似(棘輪機構,由棘輪和棘爪組成的一種單向間歇運動機構。棘輪機構常用在各種機床和自動機中間歇進給或回轉工作臺的轉位上,也常用在千斤頂上。在自行車中棘輪機構用于單向驅動,在手動絞車中棘輪機構常用以防止逆轉。棘輪機構工作時常伴有噪聲和振動,因此它的工作頻率不能過高)。
該氣動扳手2采用氣動代替手動,且其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尤其適用于電機內部螺絲的拆裝,機械加工適應性強,具有極強的成本、市場潛力。
進一步地,工作狀態時,制動勾132另一端與制動片131為接觸設置,使得氣源通過傳動機構13能夠使氣動扳手轉動;暫停時,制動勾132另一端于制動片131不接觸,氣源無法傳遞動力至扳手套筒12,暫停工作。
更加具體地,下面針對本實施例中氣動扳手2的各個部件進行詳細描述。
優選地,對于防滑套113而言,防滑套113一側還設有控制氣源啟閉的按鈕114。
現就本實施例的扳手1的工作過程作以詳細分析說明:
一.操作工單手握住扳手本體11上的防滑套113,將扳手1的頭部伸入電機內部,將扳手套筒12套入需要擰緊或者拆卸的螺母上。
二.根據需要,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扳手1,對螺絲進行擰緊或者拆卸。
三.若擰緊,固定螺絲后,將扳手1直接取出;若拆卸,在螺絲晃動時,先將扳手1取出,后將螺絲取出,避免其掉落到電機內部。
至此,本實施例一個工作過程完成,操作者以較小的力獲得較大的力矩,而且扳手頭的位置可以伸進電機的內部,對螺絲進行拆卸或者擰緊,實用性強,使用方便。
現就本實施例的氣動扳手2的工作過程作以詳細分析說明:
一.啟動按鈕114,打開氣源,操作工單手握住扳手本體11上的防滑套113,將氣動扳手2的頭部伸入電機內部,將扳手套筒12套入需要擰緊或者拆卸的螺母上。
二.根據需要,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氣動扳手2,對螺絲進行擰緊或者拆卸。
三.在擰緊或者拆卸的過程中,如需中途暫停,可以通過按壓制動勾132,控制制動片131使扳手套筒12暫停轉動,需要開啟時,在放開制動勾132即可。
四.若擰緊,固定螺絲后,將氣動扳手2直接取出;若拆卸,在螺絲晃動時,先將氣動扳手2取出,后將螺絲取出,避免其掉落到電機內部。
五.按下按鈕114,關閉氣源。
至此,本實施例一個工作過程完成,該氣動扳手2采用雙開關模式,在工作過程中,無須關閉氣源,即可暫停工作,實用性強。
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扳手1及氣動扳手2,能夠伸入電機內部,結構簡單,實用性強。以現有技術而言,該扳手1及氣動扳手2具有巨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該扳手1結構簡單,相較于普通扳手1長度較長,操作者就可以較小的力獲得較大的力矩,而且扳手頭的位置可以伸進電機的內部,對螺絲進行拆卸或者擰緊,實用性強,使用方便。
二、該扳手1定位機構3可以為定位銷等多種形式,防止擰緊或拆卸螺絲的過程中,造成晃動,結構更加牢靠。
三、該凹槽1222與螺母配合設置,根據不同的螺母可以配合更換不同的扳手套筒12。
四、該氣動扳手2采用氣動代替手動,且其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尤其適用于電機內部螺絲的拆裝,機械加工適應性強,具有極強的成本、市場潛力。
五、該氣動扳手2采用雙開關模式,在工作過程中,無須關閉氣源,即可暫停工作,實用性強。
上述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扳手1及氣動扳手2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