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屬于汽車生產線附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逐步提高,汽車產業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以及差異化,從而對汽車生產線的兼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有技術中的總裝線駕駛室支撐裝置只適用于輕卡駕駛室,而不能適用于具有一定市場空間的中卡駕駛室車型,這種生產單一品種的剛性汽車線產能利用率低,已不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錯失了很多開拓市場的機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它既能用于支撐輕卡駕駛室,又能夠用于支撐中卡駕駛室,有效提高總裝線的應用范圍,同時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包括前支撐底座和后支撐機構,所述前支撐底座和所述后支撐機構均固定在總裝線線體上,所述后支撐機構包括支撐腿和支撐架,所述支撐腿為兩個,垂直固定在所述總裝線線體上,所述支撐架固定在兩個所述支撐腿的頂部,所述支撐架靠近所述前支撐底座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兩個對稱布置的第一支撐板,其中部設有兩個對稱布置的第二支撐板;所述支撐架的中部設有2個第一安裝孔,2個所述第一安裝孔上均插接有第一支腳,所述支撐架上遠離所述前支撐底座的一端對稱設有2個第二安裝孔,2個所述第二安裝孔上均插接有第二支腳。
前述的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橫梁、第二橫梁、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所述第一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縱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的一端,所述第二縱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橫梁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縱梁和所述第二縱梁的中部。
前述的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中,優選地,2個所述第一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縱梁和所述第二縱梁靠近所述前支撐底座的一端的端部,2個所述第二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縱梁和所述第二縱梁的中部。
前述的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中,優選地,2個所述第一安裝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二橫梁上,所述第一支腳沿豎直方向與所述第一安裝孔插接連接;2個所述第二安裝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橫梁上,所述第二支腳沿豎直方向與所述第二安裝孔插接連接。
前述的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支腳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桿的頂部,所述第一支撐桿與所述第一安裝孔插接連接;所述第二支腳包括第二支撐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撐桿的頂部,所述第二支撐桿與所述第二安裝孔插接連接。
前述的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中,優選地,還包括定位機構,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上分別設有2個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鎖銷、手柄、第一固定環和第二固定環,所述第一固定環和所述第二固定環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或所述第二橫梁的頂面上,所述鎖銷與所述第一固定環和所述第二固定環插接連接,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鎖銷上,且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環和所述第二固定環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桿上設有與所述鎖銷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撐桿上設有與所述鎖銷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支撐架上設置了可調節高度的第一支腳和第二支腳,通過對第一支腳和第二支腳高度的調節,使后支撐機構可以適用于多種不同車型的駕駛室,如短版輕卡駕駛室、長版輕卡駕駛室、短板中卡駕駛室和長版中卡駕駛室,有效解決了現有總裝線駕駛室支撐裝置的缺陷,提高總裝線的產品適應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后支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支撐短版輕卡車型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是支撐長版輕卡車型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是支撐短版中卡車型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是支撐長版中卡車型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前支撐底座,2-后支撐機構,21-支撐腿,22-支撐架,221-第一橫梁,222-第二橫梁,223-第一縱梁,224-第二縱梁,23-第一支腳,231-第一支撐桿,232-第一托板,233-第一定位孔,24-第二安裝孔,25-第一支撐板,26-第二支撐板,27-第一安裝孔,28-第二支腳,281-第二支撐桿,282-第二托板,283-第二定位孔,31-鎖銷,32-手柄,33-第一固定環,34-第二固定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卡車總裝線的駕駛室支撐裝置,包括前支撐底座1和后支撐機構2,所述前支撐底座1和所述后支撐機構2均焊接固定在總裝線線體上,所述前支撐底座1用于支撐汽車駕駛室的前端,所述后支撐機構2用于支撐汽車駕駛室的后段,所述后支撐機構2包括支撐腿21和支撐架22,所述支撐腿21為兩個,垂直固定在所述總裝線線體上,所述支撐架22固定在兩個所述支撐腿21的頂部,所述支撐架22水平設置,且垂直于所述支撐腿21,所述支撐架22靠近所述前支撐底座1的一端的端部設有兩個對稱布置的第一支撐板25,其中部設有兩個對稱布置的第二支撐板26;所述支撐架22的中部設有2個第一安裝孔27,2個所述第一安裝孔27上均插接有第一支腳23,所述支撐架22上遠離所述前支撐底座1的一端對稱設有2個第二安裝孔24,2個所述第二安裝孔24上均插接有第二支腳28。所述第一支腳23和所述第二支腳28均沿豎直方向設置,且可在相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27和所述第二安裝孔24內上下滑動。
所述支撐架22可以采用平板結構或是骨架結構,為了在保證其強度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制造成本,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支撐架22采用如下結構,包括第一橫梁221、第二橫梁222、第一縱梁223和第二縱梁224,所述第一橫梁22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腿21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縱梁223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221的一端,所述第二縱梁224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2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橫梁22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縱梁223和所述第二縱梁224的中部。2個所述第一支撐板25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縱梁223和所述第二縱梁224靠近所述前支撐底座1一端的端部,2個所述第二支撐板26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縱梁223和所述第二縱梁224的中部。2個所述第一安裝孔27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二橫梁222上,所述第一支腳23沿豎直方向與所述第一安裝孔27插接連接;2個所述第二安裝孔24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橫梁221上,所述第二支腳28沿豎直方向與所述第二安裝孔24插接連接。
所述第一支腳23包括第一支撐桿231和第一托板232,所述第一托板23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桿231的頂部,所述第一支撐桿231與所述第一安裝孔27插接連接;所述第二支腳28包括第二支撐桿281和第二托板282,所述第二托板282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撐桿281的頂部,所述第二支撐桿281與所述第二安裝孔24插接連接。
還包括定位機構,所述第一橫梁221和所述第二橫梁222上分別設有2個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鎖銷31、手柄32、第一固定環33和第二固定環34,所述第一固定環33和所述第二固定環34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梁221或所述第二橫梁222的頂面上,所述鎖銷31與所述第一固定環33和所述第二固定環34插接連接,所述手柄32固定在所述鎖銷31上,且所述手柄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環33和所述第二固定環34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桿231上設有與所述鎖銷3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233,所述第二支撐桿281上設有與所述鎖銷3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83。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支撐短板輕卡車型駕駛室時,駕駛室的前端通過前支撐底座1進行固定,駕駛室的后端通過第一縱梁223和第二縱梁224端部的第一支撐板25進行固定;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支撐長版輕卡型駕駛室時,使用手柄32將鎖銷31從第一支撐桿231的第一定位孔233中抽出,使第一支撐桿231沿第一安裝孔27下移,直至第一托板232與第二橫梁222相接觸為止,長版輕卡型駕駛室的前端通過前支撐底座1進行固定,后端通過第一縱梁223和第二縱梁224端部的第二支撐板26進行固定;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在支撐短版中卡型駕駛室時,將第一支撐桿231沿第一安裝孔27提升至最高位置,然后用手柄32將鎖銷31的端部插入第一支撐桿231上的第一定位孔233內,將第一支撐桿231固定住。短版中卡型駕駛室的前端通過前支撐底座1進行固定,后端通過第一支撐桿231頂部的第一托板232進行固定。
如圖1、圖2和圖6所示,在支撐長版中卡型駕駛室時,使用上述方法將第一支撐桿231將至最低位置,將第二支撐桿281提升至最高位置。長版中卡型駕駛室的前端通過前支撐底座1進行固定,后端通過第二支撐桿281頂部的第二托板282進行固定。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