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孔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給腰帶等間距定位打孔的打孔器。
背景技術: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卡扣式腰帶的扣眼為固定式的,不能根據需要隨意調節,經常會出現這個扣眼太緊,下一個扣眼又太松的情況,只能再在腰帶上打孔才能適應佩戴者。現有技術中,打孔通常用鋼釘和錘子來實現,先根據佩戴者的腰圍狀況采用劃線法來確定腰帶上打孔位置,然后用鋼釘對準打孔位置,錘子敲打鋼釘鉆出一個孔。由于用鋼釘和錘子打孔時,定位不準確,有很大隨意性,因而在腰帶上打出的孔很不美觀。
為滿足人們的需求,部分打孔器帶有測距打孔功能,如CN201320172862.3中公布的一種腰帶打孔裝置,使用時需要將腰帶放入腰帶腔中,目測底座上的刻度來定位打孔。但因腰帶腔的尺寸固定,不能針對不同寬度型號的腰帶進行打孔,使用受限制,并且通過目測來定位打孔,同樣存在測距偏差大,定位不準確的問題,不適合腰帶大批量打孔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等間距定位腰帶打孔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打孔定位不準、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等間距定位腰帶打孔器,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底座兩側垂直向上安裝有夾板,兩側夾板之間安裝有倒L型的壓板,壓板的豎直臂兩側對稱設有兩組定位銷,定位銷插接在對應側夾板上的安裝孔中,壓板的水平臂延伸出夾板與底座平行,壓板的水平臂的端部上設有供錐釘垂直貫穿的通孔,錐釘的下端為空心圓柱體,其下端邊緣處設有刀刃,刀刃為波浪紋狀,底座上沿縱向設有刻度,刻度的側邊開設有與刻度平行的定位槽,定位槽的中心線與錐釘的中心線在同一個垂直面中,定位槽內安放有定位釘。
進一步的,所述刀刃的截面為倒三角形。
進一步的,定位槽的長度為2~10cm。
進一步的,通孔與錐釘的表面螺紋配合,錐釘的上端端面設有螺絲槽。
進一步的,所述螺絲槽為十字型或一字型。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上正對通孔的位置處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的,底座與兩側的夾板為一體鑄造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打孔時,設置定位釘一次定位即可完成多次循環等距離打孔,定位準確,打孔效率高,適合針對不同尺寸型號的腰帶進行批量打孔作業。只需將相匹配的螺絲刀擰動螺絲槽,不斷旋轉錐釘,即可將錐釘的刀刃逐漸切入腰帶進行打孔,省勁進而提高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腰帶打孔器的側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腰帶打孔器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1、底座;2、夾板;2-1、安裝孔;3、壓板;3-1、定位銷;3-2、通孔;4、錐釘;5、定位針;6、定位槽;7、刻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等間距定位腰帶打孔器,包括底座1,底座1兩側垂直向上安裝有夾板2,底座1與兩側的夾板2為一體鑄造制成,提高穩定性,兩側夾板2之間安裝有倒L型的壓板3,壓板3的豎直臂兩側對稱設有兩組定位銷3-1,定位銷3-1插接在對應側夾板2上的安裝孔2-1中,壓板3的水平臂延伸出夾板2與底座1平行,如圖2所示,壓板3水平臂的寬度小于其豎直臂,且其水平臂與豎直臂的銜接處為圓弧型,可以節省材料成本,且較窄的水平臂可以方便觀看腰帶打孔情況,防止擋住視線。壓板3的水平臂的端部上設有供錐釘4垂直貫穿的通孔3-2,錐釘4的下端為空心圓柱體,其下端邊緣處設有刀刃,刀刃為波浪紋狀,刀刃的截面為倒三角形,提高刀刃的鋒利度,方便快速切割腰帶打孔。底座1上沿縱向設有刻度7,刻度7的側邊開設有與刻度7平行的定位槽6,定位槽6的長度為2~10cm。定位槽6的中心線與錐釘4的中心線在同一個垂直面中,定位槽6內安放有定位釘5,可以方便定位腰帶的打孔位置。所述底座1上正對通孔的位置處設有橡膠墊,防止錐釘4打孔穿過腰帶后直接接觸底座,以保護錐釘4的刀刃。
本實用新型等間距定位腰帶打孔器的使用過程為,先將腰帶沿刻度7放置在底座上,根據打孔需要,依據刻度7的標尺調整定位槽6中定位釘5的位置,固定好定位釘5,沿腰帶長度方向畫一條中心線,錐釘4對準中心線上第一個孔的位置,敲打錐釘4的頂端,使錐釘4的刀刃切入腰帶直至貫穿,打下第一個孔,之后移動腰帶將定位釘5插入打下的第一個孔中,錐釘4對準中心線打下第二個孔,重復上述過程,循環打出等間距的孔。從而完成整個腰帶的打孔工作,由于定位釘5具有定位功能,因而打出的孔間距一致性好,美觀大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通孔3-2與錐釘4的表面螺紋配合,錐釘4的上端端面設有螺絲槽,所述螺絲槽可以為十字型或一字型,只需將相匹配的螺絲刀擰動螺絲槽,旋轉錐釘4,即可將錐釘4的刀刃切入腰帶進行打孔,此方式省勁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