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翻轉式機械手。
背景技術:
目前,機械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現有的機械手在翻轉時其角度較小,如果需要利用機械手直接將片材進行折疊時,現在的機械手往往無法獨立完成,因此,發明人針對目前存在的難題進行了新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翻轉式機械手,本機械手具有結構簡單和翻轉角度大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翻轉式機械手,包括基座組件,所述基座組件至少設置有第一導向總成和第二導向總成,所述第一導向總成滑動連接有正向翻轉裝置,所述第二導向總成滑動連接有反向翻轉裝置;還包括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驅動正向翻轉裝置沿第一導向總成翻轉,所述第二傳動機構驅動反向翻轉裝置沿第二導向總成翻轉。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導向總成包括第一導向槽和與第一導向槽對稱的第二導向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向槽、第二導向槽均由多個限制輪沿翻轉軌跡均布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正向翻轉裝置包括扇齒輪和與扇齒輪連接的翻轉板,所述扇齒輪設置有第一導軌和與第一導軌對稱的第二導軌,所述第一導軌、第二導軌均與第一導向總成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基座組件還包括與第一導向總成平行的第三導向總成和與第二導向總成平行的第四導向總成,所述正向翻轉裝置還包括與第三導向總成滑動連接的輔助翻轉件,所述輔助翻轉件與翻轉板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輔助翻轉件設置有限制塊,所述基座組件設置有用于阻擋限制塊的第一限制件及第二限制件,所述第一限制件位于第三導向總成的一端,所述第二限制件位于第三導向總成的另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主動齒輪和用于驅動主動齒輪轉動的動力機構,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帶動正向翻轉裝置翻轉,所述主動齒輪帶動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機構為旋轉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主動齒輪開設有缺口。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翻轉式機械手,包括基座組件,所述基座組件至少設置有第一導向總成和第二導向總成,所述第一導向總成滑動連接有正向翻轉裝置,所述第二導向總成滑動連接有反向翻轉裝置;還包括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驅動正向翻轉裝置沿第一導向總成翻轉,所述第二傳動機構驅動反向翻轉裝置沿第二導向總成翻轉;本機械手利用正向翻轉裝置和反向翻轉裝置分別轉動90度,從而形成對片材的折合,結構簡單、翻轉角度大,可更好的適應180度角度翻轉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板打開狀態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板合攏狀態立體圖。
圖3為為圖2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基座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正向翻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基座組件--1,第三導向總成--11,第四導向總成--12,第一限制件--13,第二限制件--14,第一導向總成--2,第一導向槽--21,第二導向槽--22,限制輪--23,第二導向總成--3,正向翻轉裝置--4,扇齒輪--41,翻轉板--42,第一導軌--43,第二導軌--44,輔助翻轉件--45,限制塊--46,反向翻轉裝置--5,第一傳動機構--6,第一從動齒輪--61,第二從動齒輪--62,主動齒輪--63,旋轉氣缸--64,第二傳動機構--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至圖5,一種翻轉式機械手,包括基座組件1,所述基座組件1設置有第一導向總成2和第二導向總成3,所述第一導向總成2滑動連接有正向翻轉裝置4,所述第二導向總成3滑動連接有反向翻轉裝置5;還包括第一傳動機構6和第二傳動機構7,所述第一傳動機構6機構驅動正向翻轉裝置4沿第一導向總成2翻轉,所述第二傳動機構7驅動反向翻轉裝置5沿第二導向總成3翻轉;本機械手在翻轉前,正向翻轉裝置4和反向翻轉裝置5均處于初始角度狀態,當需要翻轉時,第一傳動機構6帶動正向翻轉裝置4沿著第一導向總成2翻轉,第二傳動機構7驅動帶動反向翻轉裝置5沿著第二導向總成3翻轉,利用正向翻轉裝置4和反向翻轉裝置5分別轉動90度,從而形成對片材的折合,結構簡單、翻轉角度大,可更好的適應180度翻轉的需要。
所述基座組件1由三塊基板平行間隔設置,再利用螺栓等將三塊基板分別固定,該平行間隔的空間用于容置第一傳動機構6、第二傳動機構7、正向翻轉裝置4和反向翻轉裝置5等。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導向總成2包括第一導向槽21和與第一導向槽21對稱的第二導向槽22。正向翻轉裝置4與第一導向槽21和第二導向槽22配合,并沿著第一導向槽21和第二導向槽22滑動,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導向槽21、第二導向槽22均由多個限制輪23沿翻轉軌跡均布而成。所述限制輪23在限制正向翻轉裝置4和反向翻轉裝置5的滑動時,可以提供更好的滑動性,當然也可能采用凹槽的結構形式予以替換限制輪23的方式,在此不做進一步說明。
其中,所述第二導向總成3與第一導向總成2的結構相同,在此不一一詳述。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正向翻轉裝置4包括齒輪41和與齒輪41連接的翻轉板42,所述扇齒輪41設置有第一導軌43和與第一導軌43對稱的第二導軌44,所述第一導軌43、第二導軌44均與第一導向總成2滑動連接。正向翻轉裝置4在工作時,扇齒輪41被驅動沿著第一導向槽21第二導向槽22滑動,同時,所述第一導軌43和第二導軌44可以減少扇齒輪41的側面與第一導向總成2的摩擦,使傳動更加順暢。
為了使整個機械手的結構更加穩定,所述基座組件1還包括與第一導向總成2平行的第三導向總成11和與第二導向總成3平行的第四導向總成12,所述正向翻轉裝置4還包括與第三導向總成11滑動連接的輔助翻轉件45,所述輔助翻轉件45與翻轉板42固定連接。所述輔助翻轉件45隨同齒輪41同步翻轉,最重要的是輔助翻轉件45可對整個正向翻轉裝置4提供更加穩定的翻轉,結構更加可靠。而所述第三導向總成11與第一導向槽21或第二導向槽22結構相同。
當輔助翻轉件45在翻轉時,為了更好的限制正向翻轉裝置4翻轉過度,所述輔助翻轉件45設置有限制塊46,所述基座組件1設置有用于阻擋限制塊46的第一限制件13及第二限制件14,所述第一限制件13位于第三導向總成11的一端,所述第二限制件14位于第三導向總成3的另一端。在第一限制件13和第二限制件14的作用下,正向翻轉裝置4在翻轉時,第一限制件13對輔助翻轉件45的兩個方向的轉動形成角度限制,從而確保翻轉的可靠性。
顯然,反向翻轉裝置5與正向翻轉裝置4的結構相同,同樣也采用限制件對其翻轉角度進行限制,原理與正向翻轉裝置4相同,在此不一一介紹。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6包括第一從動齒輪61、第二從動齒輪62、主動齒輪63和用于驅動主動齒輪63轉動的動力機構,所述第一從動齒輪61、第二從動齒輪62帶動正向翻轉裝置4翻轉,所述主動齒輪63帶動第一從動齒輪61、第二從動齒輪62轉動。工作時,在主動齒輪63正向或反向的轉動時,第一從動齒輪61和第二從動齒輪62帶動正向翻轉裝置4進行翻轉,需要強調的時,本方案中利用兩個從動齒輪的目的在于:當扇齒輪41在轉動到較大的角度時,總會有其中一個從動齒輪與扇齒輪41保持嚙合傳動狀態,從而確保扇齒輪41轉動到最大的翻轉角度。
而第二傳動機構7與第一傳動機構6的結構相同,在此不一一介紹。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機構為旋轉氣缸64。所述旋轉氣缸64的成本更低,當然,也可采用伺服電機進行替換。
同時,為了使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63在嚙合時便于調試從動齒輪的位置,所述主動齒輪63開設有缺口。這樣,在安裝調試時,即可利用其缺口進行微調,組裝亦更加方便。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