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組裝夾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微組裝夾具是電子設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基礎工藝元素之一,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兵器、電子等工程技術領域的電子設備的微組裝制造生產中,使用微組裝夾具正確、方便、快捷地安裝和固定零部件,是進行微組裝工藝操作的先決條件,它對于微組裝工藝操作的質量、生產效率以及成本有著直接的關鍵的影響。
根據微組裝夾具的適用性,微組裝夾具一般被分為專用夾具和通用夾具。專用夾具適用于某一臺或某一類微組裝設備,應對某臺或某類操作平臺的安裝方式進行限位及固定,并根據某種零部件的尺寸進行不同的設計。由于微組裝工藝的不同使得各種工藝設備不同,又由于各種設備生產廠家、生產的型號尺寸不同,使得各種微組裝設備的操作平臺尺寸及安裝方式不同,再加上不同的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尺寸不同,導致如果要完成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對于多種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需要設計很多不同形式的專用夾具。而傳統的通用夾具也無法在不同的微組裝設備操作平臺上使用。這極大地影響了微組裝工藝操作的效率、便捷程度以及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微組裝夾具及其使用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于多種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需要設計多種不同夾具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微組裝夾具,包括:
底座,適于固定在操作平臺上;所述底座上開設有十字形槽;
第一緊固組件,與所述十字形槽相適配;
限位卡塊,通過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卡塊開設有與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適配的限位部,用于對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進行限位固定。
優選的,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包括:
滾花螺釘;和
第一緊固墊塊,整體呈長方體,且開設有與所述滾花螺釘適配的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緊固墊塊的大小與所述十字形槽適配;
所述限位卡塊上開設有與所述滾花螺釘適配的通孔;
其中,所述滾花螺釘旋入所述第一螺紋孔和所述通孔并旋緊時,所述第一緊固墊塊與所述十字形槽的槽壁抵觸,以提供阻止所述限位卡塊相對于所述底座滑動的摩擦力,并將所述限位卡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滾花螺釘旋松時,所述第一緊固墊塊與所述十字形槽槽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以使得所述限位卡塊相對于所述底座能夠滑動。
優選的,所述限位卡塊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間具有預設夾角;所述預設夾角與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對應。
優選的,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交界處開設有防止觸碰到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的避讓槽。
優選的,所述限位卡塊包括固定部;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均設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第一緊固組件穿過所述固定部,將所述限位卡塊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優選的,所述微組裝夾具還包括第二緊固組件;所述底座上還開設有第一T型槽;
所述底座通過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和所述第一T型槽適配,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優選的,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包括第一螺釘;所述第一螺釘與所述第一T形槽和所述操作平臺上的螺紋孔適配,以將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優選的,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包括:
第二螺釘;和
第二緊固墊塊,整體呈長方體,且開設有與所述第二螺釘適配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緊固墊塊的大小與所述操作平臺的第二T形槽適配;
其中,所述第二螺釘旋入所述第一T形槽和所述第二螺紋孔并旋緊時,所述第二緊固墊塊與所述第二T形槽的槽壁抵觸,以提供阻止所述底座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移動的摩擦力,并將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所述第二螺釘旋松時,所述第二緊固墊塊與所述第二T型槽槽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以使得所述底座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能夠移動。
優選的,還包括:
支撐塊,用于放置在所述操作平臺上,支撐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微組裝夾具的使用方法,所述微組裝夾具包括:底座,適于通過第二緊固組件固定在操作平臺上;所述底座上開設有十字形槽;第一緊固組件,與所述十字形槽相適配;限位卡塊,通過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卡塊開設有與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適配的限位部,用于對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進行限位固定;
所述微組裝夾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將所述限位卡塊安裝在所述底座上;
通過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將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將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使得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與所述限位卡塊的限位部位置對應;
調整所述第一緊固組件,通過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使得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與所述限位卡塊的限位部相抵觸;
其中,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與所述操作工件的兩個相對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的兩個相對端角對應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至少可取得下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實施例,限位卡塊通過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上,底座固定在操作平臺上,通過將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固定在操作平臺上,然后調整第一緊固組件,使得限位卡塊上設置的限位部與將操作工件相對的兩個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相對的兩個端角相抵觸,從而將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固定在操作平臺上,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適用于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多種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尺寸,實現夾具在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上的快速、方便地拆裝及更換,避免傳統夾具使用范圍局限單一、制造夾具浪費等不利因素,有效地提高微組裝工藝的操作效率,大大節約經濟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內容和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微組裝夾具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所述的微組裝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右視圖;
圖4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操作平臺的預留固定方式為螺紋孔時,微組裝夾具的工作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操作平臺的預留固定方式為T型槽時,微組裝夾具的工作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提供以下參照附圖的描述來幫助全面理解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以下描述包括幫助理解的各種具體細節,但是這些細節將被視為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在不脫離本公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對本文所述的各種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另外,為了清晰和簡潔,公知功能和構造的描述可被省略。
以下描述和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和詞匯不限于文獻含義,而是僅由發明人用來使本公開能夠被清晰和一致地理解。因此,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該明顯的是,提供以下對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的描述僅是為了示例性目的,而非限制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開的目的。
應該理解,除非上下文明確另外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也包括復數指代。因此,例如,對“組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對一個或更多個這樣的表面的引用。
實施例一:
參考圖1至圖3,一個實施例中,微組裝夾具可以包括:
底座1,適于固定在操作平臺上;所述底座1上開設有十字形槽11。
第一緊固組件(圖未標),與所述十字形槽11相適配。
限位卡塊2,通過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11,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限位卡塊2開設有與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適配的限位部,用于對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進行限位固定。
上述微組裝夾具,限位卡塊2通過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11,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底座1固定在操作平臺上,通過將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固定在操作平臺上,然后調整第一緊固組件,使得限位卡塊2上設置的限位部與將操作工件相對的兩個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相對的兩個端角相抵觸,從而將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固定在操作平臺上,能夠適用于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多種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尺寸,從而實現夾具在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上的快速、方便地拆裝及更換,避免傳統夾具使用范圍局限單一、制造夾具浪費等不利因素,有效地提高微組裝工藝的操作效率,大大節約經濟成本。
參見圖1和圖3,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可以包括:
滾花螺釘3;和
第一緊固墊塊4,整體呈長方體,且開設有與所述滾花螺釘3適配的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緊固墊塊4的大小與所述十字形槽11適配。所述限位卡塊2上開設有與所述滾花螺釘3適配的通孔21。
其中,所述滾花螺釘3旋入所述第一螺紋孔和所述第二螺紋并旋緊時,所述第一緊固墊塊4與所述十字形槽11的槽壁抵觸,以提供阻止所述限位卡塊2相對于所述底座1滑動的摩擦力,并將所述限位卡塊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滾花螺釘3旋松時,所述第一緊固墊塊4與所述十字形槽11槽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以使得所述限位卡塊2相對于所述底座1能夠滑動。
所述第一緊固墊塊4的大小既可以在所述底座1的十字形槽11內自由移動;又能夠當滾花螺釘3旋入所述第一螺紋孔和所述第二螺紋并旋緊時,靠接觸作用力使得所述限位卡塊2相對于所述底座1固定。所述第一緊固墊塊4設置有與所述滾花螺釘3配合連接的第一螺紋孔。所述滾花螺釘3在通過所述限位卡塊2的通孔和第一緊固墊塊4配合連接后,能夠在所述底座1中間的十字形槽11內自由移動及緊固。
參見圖1和圖2,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限位卡塊2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間具有預設夾角。所述預設夾角與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對應。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相互垂直。即,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間的預設夾角為90°。由于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大多為直角,因此可以將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間的預設夾角設置為90°,以適應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外形。當然,對于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角度,與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間的預設夾角不相等的情況,也能夠對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
另外,對于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為圓弧角的情況,可以將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設置成與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相適配的圓弧狀。對于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為其他形狀的情況,也可以將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設置成與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相適配的形狀即可。
優選的,參見圖1,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交界處開設有防止觸碰到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的避讓槽22。在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呈尖銳狀時,設置避讓槽22能夠防止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觸碰到限位卡塊2,避免限位卡塊2對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造成破壞。
其中,避讓槽22的截面可以為具有缺口的弧狀、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對此不做限制。只要避讓槽22能夠防止與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相抵觸即可。
參見圖1和圖2,所述限位卡2還可以包括固定部23。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均設置在所述固定部23上。所述第一緊固組件穿過所述固定部23,將所述限位卡塊2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具體的,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部23上;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部23上。然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呈一定角度。
進一步的,所述微組裝夾具還可以包括第二緊固組件(圖未標)。所述底座1上還開設有第一T型槽12。所述底座1通過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和所述第一T型槽12適配,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參見圖4,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可以包括第一螺6。所述第一螺釘6與所述第一T形槽12和所述操作平臺上的螺紋孔適配,以將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7上。本實施例中,操作平臺7的預留固定方式為螺紋孔。
其中,所述第一螺釘6旋入所述第一T形槽12和所述操作平臺7上的螺紋孔并旋緊時,所述底座1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7移動的摩擦力增大,最終使得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7上;所述第一螺釘6旋松時,所述底座1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7移動的摩擦力減小,最終使得所述底座1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7能夠移動。
參見圖5和圖6,作為另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可以包括:
第二螺釘61;和
第二緊固墊塊9,整體呈長方體,且開設有與所述第二螺釘61適配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緊固墊塊9的大小與所述操作平臺10的第二T形槽101適配。本實施例中,操作平臺10的預留固定方式為第二T形槽101。
其中,所述第二螺釘61旋入所述第一T形槽12和所述第二螺紋孔并旋緊時,所述第二緊固墊塊9與所述第二T形槽101的槽壁抵觸,以提供阻止所述底座1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10移動的摩擦力,并將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10上;所述第二螺釘61旋松時,所述第二緊固墊塊9與所述第二T型槽101槽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以使得所述底座1相對于所述操作平臺10能夠移動。
優選的,參見圖4和圖5,所述微組裝夾具還可以包括:
支撐塊5,用于放置在所述操作平臺上,支撐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具體的,在通過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將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固定時,可以將至少一個支撐塊5放置在操作平臺上,且位于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下部,以支撐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防止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位于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之間的部分因為重力等原因,向下彎曲變形,從而能夠更好的保護所述操作工件和操作工件載板。
一個實施例中,支撐塊5的厚度與底座1的厚度相同。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的兩個相對的端角部分對應放置在兩個底座上。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的中部通過至少一個支撐塊5支撐。
上述微組裝夾具,限位卡塊2通過第一緊固組件和所述十字形槽11,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底座1固定在操作平臺上,通過將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固定在操作平臺上,然后調整第一緊固組件,使得限位卡塊2上的限位部與將操作工件的兩個相對的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的兩個相對的端角相抵觸,從而將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固定在操作平臺上,能夠適用于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多種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尺寸,從而實現夾具在多種微組裝工藝操作設備上的快速、方便地拆裝及更換,避免傳統夾具使用范圍局限單一、制造夾具浪費等不利因素,有效地提高微組裝工藝的操作效率,大大節約經濟成本。
實施例二:
對應于上述微組裝夾具,本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微組裝夾具的使用方法,重復之處不再贅述。該微組裝夾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包括:
通過所述第一緊固組件將所述限位卡塊2安裝在所述底座1上;
通過所述第二緊固組件將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將所述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使得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與所述限位卡塊2的限位部位置對應;
調整所述第一緊固組件,通過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使得所述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與所述限位卡塊2的限位部相抵觸;
其中,至少兩個所述微組裝夾具與所述操作工件的兩個相對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的兩個相對端角對應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上。
具體的,該微組裝夾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a)、將螺紋孔為M5的第一緊固墊塊4放入底座1的十字形槽11內,保證第一緊固墊塊4可以在底座1的十字形槽11內自由滑動;
b)、將限位卡塊2放在底座1上,使紋螺為M5的滾花螺釘3通過限位卡塊2的通孔21擰入第一緊固墊塊4,確保滑動滾花螺釘4時,限位卡塊2和第一緊固墊塊4可沿底座1的十字形槽11一同自由移動;
c)、將一個經過步驟b)裝配后的結構放置于微組裝設備操作平臺上,并使用合適的固定方式將該結構固定:
當微組裝設備操作平臺的預留安裝固定方式為螺紋孔時,如該打標機的操作平臺預留安裝孔為M5螺紋孔,選用適配該螺紋孔的M5標準螺釘6在底座1的T形槽12將微組裝夾具固定,如圖4所示;
當微組裝設備操作平臺的預留安裝固定方式為第二T形通槽101,如該激光封焊的操作平臺預留安裝方式為第二T形通槽101,則需要將帶有螺紋孔的第二緊固墊塊9插入到設備操作平臺的第二T形通槽101,保證插入的第二緊固墊塊9的尺寸大小既可以沿第二T形通槽101自由移動,又能夠當其旋扭時靠接觸作用力使得微組裝夾具固定,選用適配該第二緊固墊塊9螺紋孔的第二螺釘61在底座1兩側的第一T形槽12擰緊第二螺釘61,將微組裝夾具固定,如圖5和圖6所示;
d)、將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放置于底座1上,并使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的一個直角邊卡入限位卡塊2的限位部內,同時在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的對角線直角邊的合適位置處放置相同的一個經過步驟b)裝配后的結構,并將其固定;
e)、滑動兩個限位卡塊2,將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卡緊,同時擰緊兩個滾花螺釘3,使得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固定;
f)、在操作工件端角或操作工件載板端角未安裝通用夾具的端角位置處加裝一個或兩個通用夾具或者加裝支撐塊5,用來穩定并支撐操作工件或操作工件載板。
盡管已參照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對其進行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