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橋梁蓋梁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橋墩蓋梁施工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橋墩蓋梁尺寸較大、重量較大的、高度較高,對支撐有較高要求。如支撐強度不夠,將導致出現施工安全事故或質量事故。但是,如果按照常規施工方法,搭設滿堂腳手架關模澆筑蓋梁的話,由于高度較大,必然導致施工難度加大、安全管理難度增大,同時施工成本也會變的較高,施工所需時間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橋墩蓋梁施工支撐結構,該結構能夠克服傳統施工方法中施工難度大、安全管理難度高的缺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橋墩蓋梁施工支撐結構,其關鍵在于:包括穿設于橋墩頂端的支撐鋼棒,該支撐鋼棒的設置方向與橋墩相垂直,在所述支撐鋼棒的上方還依次架設有橫向主梁與縱向分布梁,其中所述縱向分布梁的設置方向與所述支撐鋼棒相平行,且該縱向分布梁的上端面與橋墩的上端面齊平,在所述縱向分布梁上還鋪設有底模。
進一步的,在所述支撐鋼棒與橫向主梁之間還設置有加強板。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板的截面呈倒U字形,該加強板的兩端罩設在所述支撐鋼棒的上方,所述加強板的頂部與所述橫向主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縱向分布梁由多個并排設置的縱向梁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縱向梁之間的間距為20~50mm。
進一步的,所述橫向主梁與縱向梁均采用工字鋼,其中橫向主梁的尺寸大于所述縱向梁。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鋼棒為兩根,兩根支撐鋼棒并排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相較于傳統施工方式,降低了高度于施工難度,進而降低了施工成本,縮短了施工工期;另外,還通過設置加強板緩解了支撐鋼棒與橫向主梁之間搭接處應力集中現象,進一步加強了本方案的結構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橋墩蓋梁施工支撐結構,包括穿設于橋墩頂端的支撐鋼棒1,該支撐鋼棒1的設置方向與橋墩相垂直,在所述支撐鋼棒1的上方還依次架設有橫向主梁2與縱向分布梁3,其中所述縱向分布梁3的設置方向與所述支撐鋼棒1相平行,且該縱向分布梁3的上端面與橋墩的上端面齊平,在所述縱向分布梁3上還鋪設有底模4。
本實施例中,為了緩解支撐鋼棒1與橫向主梁2之間的應力集中現象,在所述支撐鋼棒1與橫向主梁2之間還設置有加強板5。
優選的,所述加強板5的截面呈倒U字形,該加強板5的兩端罩設在所述支撐鋼棒1的上方,所述加強板5的頂部與所述橫向主梁2固定連接。
參見附圖1,所述縱向分布梁3由多個并排設置的縱向梁31構成,且所述縱向梁31之間的間距為20~50mm。通過上述結構,在保持結構強度的情況下,簡化了施工難度,提高了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橫向主梁2與縱向梁31均采用工字鋼,其中橫向主梁2的尺寸大于所述縱向梁31。
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本實施例為了保證結構強度,所述支撐鋼棒1為兩根,兩根支撐鋼棒1并排設置。
本結構在施工時,采用在兩側橋墩與中間橋墩上穿兩根支撐鋼棒1,其上在橋墩兩側每兩墩之間各并排兩根工字鋼做橫向主梁2,在橫向主梁2上安放一排工字鋼形成縱向分布梁3,所述工字鋼即縱向梁31,之后再所述縱向分布梁3上設置所述底模4。在施工時,該結構的傳力途徑為底模4——縱向分布梁3——橫向主梁2——支撐鋼棒1。
在具體實施時,墩柱預埋的支撐鋼棒1下方則增加單層鋼筋網補強。
本結構相較于傳統施工方式,降低了高度于施工難度,進而降低了施工成本,縮短了施工工期;另外,還通過設置加強板緩解了支撐鋼棒與橫向主梁之間搭接處應力集中現象,進一步加強了本方案的結構穩定性和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