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收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雜物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目前的樹葉收集裝置而言,用戶使用樹葉收集裝置時需要握持收集部才能對樹葉進行收集。但是握持收集部進行收集時會使用戶頻繁彎腰,增加用戶使用時的體力消耗,影響用戶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用戶握持收集部收集樹葉時導致的頻繁彎腰而增加用戶體力消耗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避免用戶頻繁彎腰、節省用戶體力、提高收集效率的的雜物收集裝置。
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雜物收集裝置,包括:
收集耙,所述收集耙具有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邊緣位置的收集邊沿;
與所述收集耙連接的支架組件,所述支架組件包括與所述底板連接的連接部以及設置于所述連接部上的握持部;
所述握持部與所述收集邊沿之間存在第一預設距離,且所述第一預設距離的范圍為40cm~120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撐桿,兩個所述支撐桿的一端均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朝向遠離所述收集耙的方向延伸;
所述握持部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兩個所述支撐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連接部上;
所述握持部與所述支撐桿連接處設置有鎖緊部件,所述鎖緊部件能夠將所述握持部鎖緊并固定于所述支撐桿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包括第一管部及相對于所述第一管部可伸縮設置的第二管部;
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與所述底板連接,所述第二管部安裝于所述第一管部中,且所述握持部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部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連接部上的抵靠部,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握持部遠離所述收集耙的一側;
所述握持部與所述抵靠部之間存在第二預設距離,所述第二預設距離的范圍為15cm~40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遠離所述收集耙的一端朝向背對所述收集耙的收集表面所在的方向彎折延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抵靠部呈弧形設置,弧形的所述抵靠部具有內側表面及背對所述內側表面的外側表面,所述外側表面的直徑大于所述內側表面的直徑;
所述內側表面朝向遠離所述收集耙的方向凸出,且所述內表面的朝向與所述收集耙的收集表面的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還包括第三管部及相對于所述第三管部可伸縮設置的第四管部;
所述第三管部的一端與所述握持部連接,所述第四管部安裝于所述第三管部中,且所述第四管部的另一端與所述抵靠部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板在所述收集邊沿處呈直線型或鋸齒形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收集耙包括圍設于所述底板收集表面上的半封閉擋板,所述收集邊沿位于所述半封閉擋板的開口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收集耙用于收集樹葉等雜物,通過握持部方便用戶對收集耙進行握持,并且,握持部與收集邊沿之間的第一預設距離在40cm~120cm范圍內時,能夠使得連接部的長度加長,進而使得握持部與收集耙的收集邊沿之間的距離增加。這樣當用戶使用雜物收集裝置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與處理時,由于連接部的長度加長,用戶握持在支架組件的握持部上并通過收集耙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用戶無需彎腰即可通過收集耙的收集邊沿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使得收集樹葉等雜物的過程更加省力,進而提高收集效率,便于用戶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通過加長連接部的長度使收集耙的收集邊沿與握持部之間的距離在第一預設范圍內,使樹葉等雜物收集的過程更省力,有效的解決用戶握持收集部收集樹葉時導致的頻繁彎腰而增加用戶體力消耗的問題,提高收集效率,便于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雜物收集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雜物收集裝置的主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雜物收集裝置的右視圖;
圖4為圖1所示的雜物收集裝置的爆炸圖;
其中:
100-雜物收集裝置;
110-收集耙;
111-底板;
1111-收集邊沿;
112-半封閉擋板;
120-支架組件;
121-連接部;
122-握持部;
123-抵靠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雜物收集裝置100,該雜物收集裝置100用于收集樹葉、樹枝或者果皮紙屑等雜物。這里的收集是指將散落在地面上的樹葉、樹枝或者果皮紙屑等雜物集中在一起,還指將集中在一起的散落在地面上的樹葉、樹枝或者果皮紙屑等雜物夾起并運送至指定位置,可以運送至垃圾收集車中等等。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100能避免用戶在收集樹葉等雜物時頻繁彎腰,使得收集過程更省力,降低用戶的體力消耗,進而提高收集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雜物收集裝置100包括收集耙110及支架組件120。收集耙110是用來收集樹葉等雜物的。收集耙110包括底板111及設置于底板111邊緣位置的收集邊沿1111。通過收集邊沿111將雜物收集到底板111上。較佳地,收集耙110還包括圍設于底板111收集表面上的半封閉擋板112,收集邊沿1111位于半封閉擋板112的開口處。半封閉擋板112與底板111能夠圍設成收集腔室,收集邊沿1111與收集腔室相連通,使用收集耙110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時,樹葉等雜物通過收集邊沿1111進入收集腔室中,并存儲于收集腔室中,以便于樹葉等雜物的收集。收集耙110具有收集表面與非收集表面,收集表面為用于收集及盛放雜物的一表面,非收集表面為背對收集表面的表面。較佳地,在本實施例中,收集表面為收集腔室所在的一側的表面,非收集表面為背對收集腔室的一表面。而且,收集腔室從靠近收集邊沿1111一端的寬度尺寸向遠離收集邊沿1111一端的寬度尺寸逐漸減小,這樣能夠便于樹葉等雜物沿著傾斜設置的半封閉擋板112進入收集腔室中,方便收集。并且,半封閉擋板112的邊緣設置翻邊,以阻擋收集耙110中的樹葉等雜物掉落,提高可靠性。
支架組件120與收集耙110連接,用戶通過支架組件120實現收集耙110的握持,方便用戶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具體的,支架組件120包括與底板111連接的連接部121以及設置于連接部121上的握持部122。握持部122是用來便于用戶握持的,以方便用戶對收集耙110操作進行實現樹葉等雜物的收集操作。握持部122與收集邊沿1111之間存在第一預設距離,且第一預設距離的范圍為40cm~120cm。也就是說,通過對握持部122與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之間距離的限制,以增加連接部121的長度。這樣用戶在使用雜物收集裝置100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時,能夠增加用戶的手與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之間的距離。當通過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時,收集耙110具有收集邊沿1111的一端直接與樹葉等雜物,這樣能夠增加用戶的手與樹葉等雜物之間的距離,進而使得用戶無需彎腰即可實現樹葉等雜物收集操作,使得樹葉等雜物的收集操作更省力,節省用戶的體力消耗,延長用戶收集樹葉等雜物的收集時間,進而提高收集效率。
進一步地,底板111在收集邊沿1111處呈直線型或鋸齒形設置。這樣能夠便于用戶通過底板111在收集邊沿1111處的一端將樹葉等雜物聚集在一起,方便收集與處理。同時,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100可以是成對使用的,使用時兩個收集耙110的收集表面相向設置以將樹葉等雜物夾取在兩個收集耙110之間,避免雜物掉落,方便實用。當然,雜物收集裝置100也可以單獨使用,可以通過平板等輔助件便于收集耙110的收集腔室收集樹葉等雜物,并通過平板等輔助件遮擋收集腔室,以避免雜物掉落。
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100,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收集耙110用于收集樹葉等雜物,通過握持部122方便用戶對收集耙110進行握持,并且,握持部122與收集邊沿1111之間的第一預設距離在40cm~120cm范圍內時,能夠使得連接部121的長度加長,進而使得握持部122與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之間的距離增加。這樣當用戶使用雜物收集裝置100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與處理時,由于連接部121的長度加長,用戶握持在支架組件120的握持部122上并通過收集耙110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用戶無需彎腰即可通過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對樹葉等雜物進行收集,使得收集樹葉等雜物的過程更加省力,進而提高收集效率,便于用戶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雜物收集裝置100通過加長連接部121的長度使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與握持部122之間的距離在第一預設范圍內,使樹葉等雜物收集的過程更省力,有效的解決用戶握持收集部收集樹葉時導致的頻繁彎腰而增加用戶體力消耗的問題,提高收集效率,便于使用。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連接部121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撐桿,兩個支撐桿的一端均設置于半封閉擋板112上,支撐桿的另一端朝向遠離收集耙110的方向延伸。握持部122的兩端分別連接至兩個支撐桿。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桿能夠便于握持部122的固定,使得握持部122固定可靠,進而便于通過握持部122對收集耙110進行操作。并且,連接部121的加長是通過加長支撐桿的長度實現的。在本實施例中,兩個支撐桿分別固定設置于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兩側的半封閉擋板112上,并使收集邊沿1111朝向遠離支撐桿的方向設置,以便于收集耙110收集,提高雜物收集裝置100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握持部122可滑動地設置于連接部121上。握持部122與支撐桿連接處設置有鎖緊部件,鎖緊部件能夠將握持部122鎖緊并固定于支撐桿上。也就是說,握持部122在連接部121上的位置是可以調節的,以實現握持部122與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之間的距離的調節,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戶使用時的體力消耗。并且,握持部122在連接部121上滑動至所需位置后,為了避免握持部122傳動提高收集操作的使用性能,通過鎖緊部件將握持部122固定于連接部121上。較佳地,鎖緊部件可為頂緊螺栓、鎖緊套或者其他能實現握持部122調節位置后固定的結構。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支撐桿包括第一管部及相對于第一管部可伸縮設置的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一端與半封閉擋板112連接,第二管部安裝于第一管部中,握持部122設置于第二管部上。也就是說,通過第二管部相對于第一管部的伸出或者縮回調節握持部122在連接部121上的位置,以實現握持部122與收集耙110的收集邊沿1111之間的距離的調節,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戶使用時的體力消耗。并且,第一管部與第二管部的伸縮位置調節后通過卡緊件固定。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支架組件120還包括設置于連接部121上的抵靠部123,且抵靠部123位于握持部122遠離收集耙110的一側。抵靠部123是用來提高用戶握持時的舒適度的,用戶的手握持在握持部122上,并且小手臂能夠抵靠在抵靠部123上,為手臂提供支撐力,減少手臂的應力應變,使得用戶握持的更舒服,提高用戶使用時的舒適度。握持部122與抵靠部123之間存在第二預設距離,第二預設距離的范圍為15cm~40cm。也就是說,當握持部122與抵靠部123之間的距離在上述范圍內時能夠保證抵靠部123對手臂的支撐效果。當第二預設距離過小時,抵靠部123的支撐效果不大;當第二預設距離過大時,小手臂不能與抵靠部123相接觸,抵靠部123不起作用。
進一步地,支撐桿遠離收集耙110的一端朝向背對收集耙110的收集表面所在的方向彎折延伸。也就是說,支撐桿的一端朝向非手機表面所在的方向延伸,以收集耙110的收集表面所在的方向為內側,則非收集表面為外側,抵靠部123相對于握持部122而言位于外側,這樣便于抵靠部123為手臂提供更大的支撐力,便于用戶握持握持部122,提高收集效率。再進一步地,抵靠部123呈弧形設置。弧形的抵靠部123具有內側表面及背對內側表面的外側表面,外側表面的直徑大于內側表面的直徑。而且,用戶握持握持部122時,小手臂抵靠在抵靠部123的內側表面上。內側表面朝向遠離收集耙1110的方向凸出,且內表面的朝向與收集耙110的收集表面的朝向相同。這樣能夠便于抵靠部123與小手臂相貼合,便于抵靠部123為手臂提供更大的支撐力,便于用戶握持握持部122,提高收集效率。并且,可在握持部123上裹覆海綿或泡沫等軟性材料。較佳地,抵靠部123為弧形管或弧形表面。
當然,支撐桿還包括第三管部及相對于第三管部可伸縮設置的第四管部。第三管部的一端與握持部122連接,第四管部安裝于第三管部中,且第四管部的另一端與抵靠部123連接。也就是說,握持部122與抵靠部123之間的距離也是可以調節的。通過第四管部相對于第三管部的伸出或者縮回調節抵靠部123在連接部121上的位置,以實現握持部122與抵靠部123之間的距離的調節,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戶使用時的體力消耗。并且,第三管部與第四管部的伸縮位置調節后通過卡緊件固定。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