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基礎領域,尤其涉及到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
背景技術:
橋梁翼緣板下側及護欄外側的混凝土外觀是關系到橋梁的整體外觀效果的重要部位。同時,橋梁翼緣板底部縱向泄水管的安裝,燈光系統及護欄外側裝飾物、燈光系統也位于此部位。但由于橋梁的高度,工人很難進行該處部位的相關施工,同時施工作業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液壓升降車作為解決辦法存在著升降高度有限,對場地要求高,施工過程中移動不方便,購買成本高的缺點,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橋梁翼緣板底部、護欄外側施工中能夠方便地移動、保證施工人員安全的簡易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包括矩形載人平臺框架和用于懸掛在橋梁護欄上的倒“U”型受力框架,所述倒“U”型受力框架位于載人平臺框架的正上方且載人平臺框架和倒“U”型受力框架之間通過主框架連接,主框架固定在載人平臺框架和倒“U”型受力框架的側端面,所述載人平臺框架、倒“U”型受力框架和主框架都由槽鋼組合焊接而成;所述載人平臺框架上安裝有帶有防滑條的模板;所述倒“U”型受力框架的內側固定安裝有便于倒“U”型受力框架沿著橋梁護欄移動的滑輪。
優選的,所述載人平臺框架、倒“U”型受力框架與主框架的連接處焊接有由螺紋鋼彎曲后制成的加力筋,能夠有效的增加本裝置的整體受力強度。
優選的,所述滑輪包括一組主滑輪和兩組側滑輪,所述主滑輪垂直向下設置,兩組側滑輪對向設置在倒“U”型受力框架的兩個側面槽鋼上并卡在橋梁護欄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在施工過程中,主滑輪作為行走輪在橋梁護欄上移動,根據橋梁護欄的寬度設置好側滑輪剛好卡在橋梁護欄的內側面和外側面,確保本裝置在橋梁護欄上平穩移動。
優選的,所述載人平臺框架與主框架之間設置有加固連接的斜拉桿分別設于載人平臺框架與主框架的兩側端,且斜拉桿的數量至少有兩根,且斜拉桿傾斜角度的范圍為20°~80°,可根據載人平臺框架的重量增加斜拉桿根數。
在施工時,上述載人平臺框架與翼緣板底面保證1.2m工作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這種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結構簡易,能夠充分利用工地現場材料,解決了橋梁翼板下側混凝土外觀修飾難及泄水管安裝難問題,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投入液壓升降平臺車而增加的工程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載人平臺框架;2、倒“U”型受力框架;3、主框架;4、橋梁護欄;5、槽鋼;6、模板;61、防滑條;7、滑輪;71、主滑輪;72、側滑輪;8、加力筋;9、斜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包括矩形載人平臺框架1和用于懸掛在橋梁護欄4上的倒“U”型受力框架2,所述倒“U”型受力框架2位于載人平臺框架1的正上方且載人平臺框架1和倒“U”型受力框架2之間通過主框架3連接,主框架3固定在載人平臺框架1和倒“U”型受力框架2的側端面,所述載人平臺框架1、倒“U”型受力框架2和主框架3都由10#槽鋼5組合焊接而成,可根據載重情況適當增加框架橫向連接,由此增加整個結構受力強度;所述載人平臺框架1、倒“U”型受力框架2與主框架3的連接處焊接有加力筋8,加力筋8采用Φ16螺紋鋼,彎曲后焊在各框架的接合處,能夠有效的增加多功能架的整體受力強度,而且材料在施工現場非常易得。所述載人平臺框架1上鋪設有帶有防滑條61的模板6;所述倒“U”型受力框架2的內側固定安裝有便于倒“U”型受力框架2沿著橋梁護欄4移動的滑輪7,滑輪7包括一組主滑輪71和兩組側滑輪72,主滑輪71垂直向下設置,頂端直接焊接在倒“U”型受力框架2的內側,工作時,主滑輪71作為行走輪能夠沿橋梁護欄4平移,側滑輪72分別對向設置在倒“U”型受力框架2的兩個側面槽鋼5上并卡在橋梁護欄4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在制作前可根據橋梁護欄4的尺寸設置好兩組側滑輪72之間的距離。所述載人平臺框架1與主框架3之間設置有加固連接的斜拉桿9,斜拉桿9由四根螺紋鋼傾斜60°角組成分別設于載人平臺框架1與主框架3的兩側端,每側都設兩根,實際制作過程中,可根據載人平臺框架1的重量增加斜拉桿9的根數。
上述載人平臺框架1長和寬的尺寸分別設置為2.0m和1.5m,載人平臺框架1與翼緣板底面保證1.2m工作空間,可以保證大部分橋梁翼緣板下部修飾和材料安裝的施工;
這種簡易的橋梁護欄外掛式多功能裝置,能夠充分利用工地現場材料,解決了橋梁翼板下側混凝土外觀修飾難及泄水管安裝難問題,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投入液壓升降平臺車而增加的工程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