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橋梁維護領域,具體是一種橋梁維護設施。
背景技術:
橋梁不僅僅是重要的交通紐帶,還成為了各地的景觀的組成部分。在橋梁的日常維護工作中,路面的清洗尤為基礎性,小橋梁上一般采用人工灑水進行清洗的方式,這一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部分自動清洗車不能同時對路面和橋兩側的設施進行沖洗,不能調節沖洗的速度,清洗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包括機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機體頂部的儲液箱,所述儲液箱內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底部伸長段探入所述機體內,所述儲液腔底部末尾的所述機體內設有頂部與所述儲液腔聯通設置的輸液口,所述輸液口內穿貫設有左右伸長設置的滑腔,所述滑腔內設有密封控管裝置,所述輸液口底部聯通設置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底部聯通設有輸液腔,所述輸液腔底部內的中部設有與所述輸液腔前后內壁固定連接的分割板,所述分割板頂部的所述輸液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頂部固定設有探入所述容納腔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錐滑塊,所述滑塊前后兩側的所述輸液腔中均設有導滑槽,所述輸液腔左側的所述機體內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傳輸腔,所述傳輸腔后側伸長末尾位于后側所述導滑槽左側的所述機體內,所述傳輸腔前側伸長末尾位于前側所述導滑槽左側的所述機體內,前后兩側所述導滑槽內均左右伸長設有第一螺桿,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段均穿貫所述傳輸腔與所述導滑槽之間的所述機體內壁體且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末尾均探入所述傳輸腔內且末尾固定設有第一錐轉輪,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右側伸長段均與所述導滑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傳輸腔內設有與前后所述第一錐轉輪配合連接的傳輸裝置,所述傳輸腔左側的所述機體內設有用以與所述傳輸裝置配合連接的替換控管裝置,所述分割板左側的所述輸液腔底部設有第一清洗裝置,所述分割板右側的所述輸液腔底部設有第二清洗裝置,所述機體底面設置有萬向輪,所述機體左側外壁上固定設置有手推部,所述手推部遠距所述機體一側端上套設有防打滑套。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儲液腔內頂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內底部固定設有第一電轉機,所述第一電轉機底部配合連接有向下伸長設置的攪勻裝置,所述儲液箱頂部設有密封蓋。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密封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腔內且平滑配合連接密封滑板,所述滑腔左側伸長段位于所述輸液口左側內壁內,所述滑腔右側伸長段位于所述輸液口右側內壁內,左側所述滑腔內的左側內壁內固定設有第二電轉機,所述密封滑板左側端面內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二電轉機右側端配合連接的第二螺桿。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傳輸裝置包括位于前后兩側的所述第一錐轉輪左側且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所述轉繞軸后側末尾與所述傳輸腔后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轉繞軸前側末尾與所述傳輸腔前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所述第一錐轉輪左前側的所述轉繞軸上分別環繞固定設有與前后兩側所述第一錐轉輪咬合連接的第二錐轉輪,前后所述第二錐轉輪之間的所述轉繞軸上環繞固定設有第三錐轉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替換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電轉機左側的所述機體內且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一容納腔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腔底部伸長末尾且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二容納腔右側伸長末尾與所述傳輸腔聯通設置,所述第一容納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一導滑板,所述第一導滑板上側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左右伸長設置的第三螺桿,所述第三螺桿左側伸長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左側末尾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桿右側伸長末尾與所述第二電轉機左側端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容納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左側末尾探入所述第一容納腔內且與所述第一導滑板底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導滑板,所述第二導滑板右側端面內固定設有第三電轉機,所述第三電轉機右側端配合連接有探至所述第二導滑板右側端面外的第四錐轉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所述分割板左側的所述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一清洗水管,所述第一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有清洗口。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所述分割板右側的所述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二清洗水管,所述第二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有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三清洗水管,所述第二清洗水管和所述第三清洗水管連接處設有加壓裝置,所述第三清洗水管右側末尾穿貫所述機體右側。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滑塊前后兩側端面均設有分別探入前后導滑槽內平滑配合連接的導滑塊,前后所述導滑塊分別與前后導滑槽內的所述導滑塊螺線紋配合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傳輸腔前側伸長末尾位于前側導滑槽左側的機體內,前后兩側導滑槽內均左右伸長設第一螺桿,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段均穿貫傳輸腔與導滑槽之間的機體內壁體且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末尾均探入傳輸腔內且末尾固定設第一錐轉輪,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右側伸長段均與導滑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傳輸腔內設與前后第一錐轉輪配合連接的傳輸裝置,傳輸腔左側的機體內設用以與傳輸裝置配合連接的替換控管裝置,分割板左側的輸液腔底部設第一清洗裝置,分割板右側的輸液腔底部設第二清洗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管傳輸替換工作以及清洗控管工作,滿足不同清洗的工作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成本。
2.通過密封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滑腔內且平滑配合連接密封滑板,滑腔左側伸長段位于輸液口左側內壁內,滑腔右側伸長段位于輸液口右側內壁內,左側滑腔內的左側內壁內固定設第二電轉機,密封滑板左側端面內螺線紋配合連接左側末尾與第二電轉機右側端配合連接的第二螺桿,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攪勻后沖清洗液的關開控管工作,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力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一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分割板左側的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一清洗水管,第一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清洗口,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普通清洗工作,第二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分割板右側的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二清洗水管,第二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三清洗水管,第二清洗水管和第三清洗水管連接處設有加壓裝置,第三清洗水管右側末尾穿貫機體右側,從而實現快速大范圍清洗工作,提高清洗工作效率。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控管清洗工作以及能滿足不同清洗方式,提高了清洗效率,清洗效果好,降低了勞動強度,使用起來省時省力,能滿足多種清洗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外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圖2“a-a”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普通清洗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快速清洗調節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快速清洗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橋梁維護設施,包括機體5以及安裝在所述機體5頂部的儲液箱6,所述儲液箱6內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儲液腔61,所述儲液腔61底部伸長段探入所述機體5內,所述儲液腔61底部末尾的所述機體5內設有頂部與所述儲液腔61聯通設置的輸液口51,所述輸液口51內穿貫設有左右伸長設置的滑腔53,所述滑腔53內設有密封控管裝置,所述輸液口51底部聯通設置的容納腔52,所述容納腔52底部聯通設有輸液腔54,所述輸液腔54底部內的中部設有與所述輸液腔54前后內壁固定連接的分割板541,所述分割板541頂部的所述輸液腔54內平滑配合連接有滑塊546,所述滑塊546頂部固定設有探入所述容納腔52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錐滑塊521,所述滑塊546前后兩側的所述輸液腔54中均設有導滑槽55,所述輸液腔54左側的所述機體5內設有前后伸長設置的傳輸腔56,所述傳輸腔56后側伸長末尾位于后側所述導滑槽55左側的所述機體5內,所述傳輸腔56前側伸長末尾位于前側所述導滑槽55左側的所述機體5內,前后兩側所述導滑槽55內均左右伸長設有第一螺桿551,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551左側伸長段均穿貫所述傳輸腔56與所述導滑槽55之間的所述機體5內壁體且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551左側伸長末尾均探入所述傳輸腔56內且末尾固定設有第一錐轉輪564,前后兩側所述第一螺桿551右側伸長段均與所述導滑槽55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傳輸腔56內設有與前后所述第一錐轉輪564配合連接的傳輸裝置,所述傳輸腔56左側的所述機體5內設有用以與所述傳輸裝置配合連接的替換控管裝置,所述分割板541左側的所述輸液腔54底部設有第一清洗裝置,所述分割板541右側的所述輸液腔54底部設有第二清洗裝置,所述機體5底面設置有萬向輪501,所述機體5左側外壁上固定設置有手推部502,所述手推部502遠距所述機體5一側端上套設有防打滑套503。
其中,所述儲液腔61內頂部設有橫桿62,所述橫桿62內底部固定設有第一電轉機621,所述第一電轉機621底部配合連接有向下伸長設置的攪勻裝置622,所述儲液箱6頂部設有密封蓋63,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攪勻,提高清洗液的均勻性。
其中,所述密封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腔53內且平滑配合連接密封滑板533,所述滑腔53左側伸長段位于所述輸液口51左側內壁內,所述滑腔53右側伸長段位于所述輸液口51右側內壁內,左側所述滑腔53內的左側內壁內固定設有第二電轉機532,所述密封滑板533左側端面內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二電轉機532右側端配合連接的第二螺桿531,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攪勻后沖清洗液的關開控管工作,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力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傳輸裝置包括位于前后兩側的所述第一錐轉輪564左側且前后伸長設置的轉繞軸561,所述轉繞軸561后側末尾與所述傳輸腔56后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所述轉繞軸561前側末尾與所述傳輸腔56前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所述第一錐轉輪564左前側的所述轉繞軸561上分別環繞固定設有與前后兩側所述第一錐轉輪564咬合連接的第二錐轉輪563,前后所述第二錐轉輪563之間的所述轉繞軸561上環繞固定設有第三錐轉輪562,通過第一錐轉輪564轉繞,并由第一錐轉輪564帶動第一螺桿551轉繞,從而實現傳輸控管導滑塊552以及導滑塊552上的滑塊546左右替換的傳輸控管工作。
其中,所述替換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電轉機532左側的所述機體5內且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一容納腔58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腔58底部伸長末尾且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二容納腔57,所述第二容納腔57右側伸長末尾與所述傳輸腔56聯通設置,所述第一容納腔58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一導滑板581,所述第一導滑板581上側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左右伸長設置的第三螺桿582,所述第三螺桿582左側伸長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58左側末尾轉繞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桿582右側伸長末尾與所述第二電轉機532左側端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容納腔57內平滑配合連接有左側末尾探入所述第一容納腔58內且與所述第一導滑板581底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導滑板571,所述第二導滑板571右側端面內固定設有第三電轉機572,所述第三電轉機572右側端配合連接有探至所述第二導滑板571右側端面外的第四錐轉輪573,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滑塊546左右替換的控管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所述分割板541左側的所述輸液腔54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一清洗水管542,所述第一清洗水管542底部聯通設有清洗口543,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普通清洗工作。
其中,所述第二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所述分割板541右側的所述輸液腔54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二清洗水管544,所述第二清洗水管544底部聯通設有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三清洗水管545,所述第二清洗水管544和所述第三清洗水管545連接處設有加壓裝置5451,所述第三清洗水管545右側末尾穿貫所述機體5右側,從而實現快速大范圍清洗工作,提高清洗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滑塊546前后兩側端面均設有分別探入前后導滑槽55內平滑配合連接的導滑塊552,前后所述導滑塊552分別與前后導滑槽55內的所述導滑塊552螺線紋配合連接。
初始狀態時,密封滑板533右側段最大程度穿過輸液口51,且使密封滑板533右側端面與輸液口51右側滑腔53內的右側內壁相抵接,此時,輸液口51處于關合狀態,同時,使第一導滑板581位于第一容納腔58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由第一導滑板581底部的第二導滑板571的右側末尾最大程度探入傳輸腔56內,同時,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端內的第三電轉機572上的第四錐轉輪573右后側與第三錐轉輪562左前側咬合連接,此時,導滑塊552位于導滑槽55內的最右側位置,同時由導滑塊552帶動滑塊546最大程度位于分割板541右側上方的輸液腔54內,使滑塊546左側端面最大程度遠距輸液腔54內左側壁,此時,滑塊546頂部錐滑塊521上的右側錐斜面與容納腔52右側錐斜面內壁相抵接,使錐滑塊521上的左側錐斜面最大程度遠距容納腔52左側錐斜面內壁。
當需要普通清洗工作時,首先通過打開密封蓋63,將清洗液混倒入儲液腔61內,然后通過第一電轉機621控管攪勻裝置622轉繞,實現攪勻工作,當攪勻完成后,通過第二電轉機532控管左右兩端的第三螺桿582以及第二螺桿531轉繞,由第三螺桿582帶動第一導滑板581逐漸沿第一容納腔58內的左側方向滑動,此時由第一導滑板581帶動底部的第二導滑板571左側段逐漸滑入第一容納腔58內,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末尾逐漸滑離傳輸腔56內,同時,由第二螺桿531帶動密封滑板533逐漸沿滑腔53內的左側方向滑動,直至如圖4所示第一導滑板581滑動至第一容納腔58內的最左側位置時候,此時,由第一導滑板581帶動第二導滑板571左側段最大程度探入第一容納腔58內,同時,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段最大程度滑入第二容納腔57內,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末尾的第四錐轉輪573最大程度遠距第三錐轉輪562,此時,密封滑板533完全滑入輸液口51左側的滑腔53內,同時,使密封滑板533右側端面最大程度遠距輸液口51內,此時,儲液箱6內的清洗液經輸液口51流入左側的容納腔52內,然后經左側的容納腔52流入第一清洗水管542上方的輸液腔54內,最后經第一清洗水管542以及第一清洗水管542底部的清洗口543排出;
當需要快速清洗工作時,首先通過打開密封蓋63,將清洗液混倒入儲液腔61內,然后通過第一電轉機621控管攪勻裝置622轉繞,實現攪勻工作,通過第三電轉機572帶動第四錐轉輪573轉繞,由第四錐轉輪573帶動第三錐轉輪562以及轉繞軸561轉繞,進而由轉繞軸561帶動前后兩側的第二錐轉輪563轉繞,并由前后兩側的第二錐轉輪563分別帶動前后兩側的第一錐轉輪564轉繞,進而由前后兩側的第一錐轉輪564帶動前后兩側的第一螺桿551轉繞,進而由前后兩側的第一螺桿551帶動前后兩側的導滑塊552逐漸沿導滑槽55內的左側方向滑動,同時由導滑塊552帶動滑塊546逐漸沿輸液腔54內的左側方向移動,直至如圖5所示由導滑塊552帶動滑塊546最大程度位于分割板541左側上方的輸液腔54內,使滑塊546右側端面最大程度遠距輸液腔54內右側壁,此時,滑塊546頂部錐滑塊521上的左側錐斜面與容納腔52左側錐斜面內壁相抵接,使錐滑塊521上的右側錐斜面最大程度遠距容納腔52右側錐斜面內壁,此時,控管第三電轉機572停止轉繞,然后通過第二電轉機532控管左右兩端的第三螺桿582以及第二螺桿531轉繞,由第三螺桿582帶動第一導滑板581逐漸沿第一容納腔58內的左側方向滑動,此時由第一導滑板581帶動底部的第二導滑板571左側段逐漸滑入第一容納腔58內,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末尾逐漸滑離傳輸腔56內,同時,由第二螺桿531帶動密封滑板533逐漸沿滑腔53內的左側方向滑動,直至如圖6所示第一導滑板581滑動至第一容納腔58內的最左側位置時候,此時,由第一導滑板581帶動第二導滑板571左側段最大程度探入第一容納腔58內,同時,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段最大程度滑入第二容納腔57內,使第二導滑板571右側末尾的第四錐轉輪573最大程度遠距第三錐轉輪562,此時,密封滑板533完全滑入輸液口51左側的滑腔53內,同時,使密封滑板533右側端面最大程度遠距輸液口51內,此時,儲液箱6內的清洗液經輸液口51流入右側的容納腔52內,然后經右側的容納腔52流入第二清洗水管544上方的輸液腔54內,最后經第二清洗水管544流入第三清洗水管545,此時通過開啟加壓裝置5451,使流入第三清洗水管545內的清洗液經加壓裝置5451吹出機體5右側端面外實現快速清洗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傳輸腔前側伸長末尾位于前側導滑槽左側的機體內,前后兩側導滑槽內均左右伸長設第一螺桿,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段均穿貫傳輸腔與導滑槽之間的機體內壁體且轉繞配合連接,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左側伸長末尾均探入傳輸腔內且末尾固定設第一錐轉輪,前后兩側第一螺桿右側伸長段均與導滑槽右側內壁轉繞配合連接,傳輸腔內設與前后第一錐轉輪配合連接的傳輸裝置,傳輸腔左側的機體內設用以與傳輸裝置配合連接的替換控管裝置,分割板左側的輸液腔底部設第一清洗裝置,分割板右側的輸液腔底部設第二清洗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管傳輸替換工作以及清洗控管工作,滿足不同清洗的工作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成本。
2.通過密封控管裝置包括設置在滑腔內且平滑配合連接密封滑板,滑腔左側伸長段位于輸液口左側內壁內,滑腔右側伸長段位于輸液口右側內壁內,左側滑腔內的左側內壁內固定設第二電轉機,密封滑板左側端面內螺線紋配合連接左側末尾與第二電轉機右側端配合連接的第二螺桿,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攪勻后沖清洗液的關開控管工作,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力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一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分割板左側的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一清洗水管,第一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清洗口,從而實現自動控管普通清洗工作,第二清洗裝置包括頂部與分割板右側的輸液腔底部聯通設置的第二清洗水管,第二清洗水管底部聯通設向右側伸長設置的第三清洗水管,第二清洗水管和第三清洗水管連接處設有加壓裝置,第三清洗水管右側末尾穿貫機體右側,從而實現快速大范圍清洗工作,提高清洗工作效率。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控管清洗工作以及能滿足不同清洗方式,提高了清洗效率,清洗效果好,降低了勞動強度,使用起來省時省力,能滿足多種清洗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