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路錐鋪設車,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高速公路施工路段高效率、長距離路錐鋪設的新型路錐鋪設車。
背景技術:
高速公路具有交通忙、車速高、流量大的特點,隨著中國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路面需要經常維護,這給人們出行帶來一定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在維護時和普通道路不同,高速公路不可能停止運行,所以只能使用道路分塊分批維護的方式,這就給人們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道路維護準備期間常有交通事故發生。人們對此類情況采取提前鋪設帶有反光貼標的路錐和反光識別標志的措施來起到提前預警的作用。但如今的路錐鋪設工作仍需人工完成,但高速公路維護路段普遍具有路段長、距離遠、處境危險的特點,并且傳統的人工鋪設路錐的模式效率低下、大量耗費人力物力、工作環境高危,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急需一款方便、高效、安全、功能完善的機械來代替。目前路錐鋪設方式主要是:根據高速公路道路維護方案確認要維護的路段,提前下達維護預告,通知地方電臺,制作預警提示牌放置維護路段方向出入口,提前提示車輛減速慢行,由通勤車輛載一定數量的路錐路障進入維護路段,由工作人員鋪設路錐將道路隔開,原單向行駛道路變為臨時雙向行駛道路,再將對側單行道用路錐和反光提示牌隔阻,進行一側道路的維護工作。
目前我國路錐鋪設工作仍需人工進行,但高速公路施工路段距離較長,鋪設路錐個數較多勞動強度較大、效率低下而且工作人員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處境高危,安全得不到保障。綜上所述,對于繁重路錐鋪設工作,我們迫切需要一種高效、方便、快捷的機械化設備,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確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實現和諧設計,和諧制造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的缺點,提供了一種新型路錐鋪設車。
本發明的新型路錐鋪設車,包括L型支架、兩前輪、兩后輪、兩托板、動力傳輸機構、路錐分離機構以及路錐放置機構,兩前輪通過前軸設置于L型支架的前端,兩后輪通過后軸設置于L型支架的后端,兩托板傾斜地固定于L型支架的頂部,兩托板之間形成放置路錐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輸機構由前皮帶輪、減速齒輪組、后皮帶輪組成,后皮帶輪固定于后軸上,后皮帶輪經減速齒輪組驅使前皮帶輪轉動;所述路錐分離機構由扇形齒輪、齒條、第一回位彈簧、限位板組成;
扇形齒輪與前皮帶輪固定于同一軸上,限位板位于凹槽的下方并與托板相固定,齒條位于限位板的下方,齒條的下表面與扇形齒輪相嚙合,齒條的后端通過第一回位彈簧固定于托板上;限位板的后部開設有中央開槽,中央開槽兩側的限位板上固定有對路錐進行限位的限位塊,中央開槽中設置有頂塊,頂塊通過第二回位彈簧與齒條相連接,中央開槽的兩側設置有朝上傾斜的導向槽,頂塊的兩側固定有置于導向槽中的導向軸;路錐放置機構用于將路錐平穩地放置于路面上。
本發明的新型路錐鋪設車,所述路錐放置機構由底板、兩立桿、支撐軸、左托盤和右托盤組成,底板固定于L型支架的前端,兩立桿豎直地固定于底板上,支撐軸可轉動地設置于兩立桿的頂端,左托盤和右托盤均通過轉軸可轉動地設置于支撐軸上;左托盤和右托盤均通過拉簧與支撐軸相連接,支撐軸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回位彈簧,拉簧和第三回位彈簧用于保證左托盤和右托盤處于傾斜的同一水平面內。
本發明的新型路錐鋪設車,所述減速齒輪組由第一組合齒輪、第二組合齒輪、第三組合齒輪和第四組合齒輪組成,第一組合齒輪和第四組合齒輪均由同軸設置的皮帶輪和齒輪組成,第二組合齒輪和第三組合齒輪均由同軸設置的較大齒輪和較小齒輪組成;
后皮帶輪經皮帶與第一組合齒輪上的皮帶輪相傳動,第四組合齒輪上的皮帶輪經皮帶與前皮帶輪相傳動;第一組合齒輪與第二組合齒輪之間、第二組合齒輪與第三組合齒輪之間、第三組合齒輪與第四組合齒輪之間均通過符合減速要求的齒輪嚙合傳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路錐鋪設車,通過在L型支架上設置前輪、后輪和動力傳輸機構,當人力或機械拉動鋪設車行進過程中,可將后輪的轉動傳遞至路錐分離機構,由路錐分離機構將單個路錐從托板上分離下來,分離下的路錐再經路錐放置機構平穩地放置于路面上,實現了路錐的自動放置。本發明的路錐鋪設車,適用于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路錐鋪設,鋪設效率高,適于長距離鋪設,避免了由于路錐鋪設所引發的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工作人員安全,有益效果顯著,適于應用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新型路錐鋪設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動力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路錐分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路錐分離機構的工作原理圖;
圖6為本發明中路錐放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L型支架,2前輪,3后輪,4托板,5凹槽,6動力傳輸機構,7路錐分離機構,8路錐放置機構,9扇形齒輪,10前軸,11后軸,12路錐,13前軸孔,14后軸孔,15上軸孔,16皮帶,17第一組合齒輪,18第二組合齒輪,19第三組合齒輪,20第四組合齒輪,21前皮帶輪,22齒條,23第一回位彈簧,24限位板,25導向槽,26限位塊,27頂塊,28導向軸,29導向槽,30第二回位彈簧,31立桿,32左托盤,33右托盤,34支撐軸,35轉軸,36第三回位彈簧,37拉簧,38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給出了本發明的新型路錐鋪設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給出了本發明中動力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所示的路錐鋪設車由L型支架1、兩前輪2、兩后輪3、兩托板4、動力傳輸機構6、路錐分離機構7、路錐放置機構8組成,所示的L型支架1起固定和支撐作用,L型支架1的前端、后端分別開設有前軸孔13、后軸孔14,L型支架1的上端開設有上軸孔15。前軸孔13中設置有前軸10,兩前輪2設置于前軸10的兩端;后軸孔14中設置有可進行自由轉動的后軸11,兩后輪3固定于后軸11的兩端,以便后輪3帶動后軸11進行轉動。
兩托板4相對設置,兩托板4之間形成放置路錐的凹槽5,兩托板4經上軸孔15傾斜地固定于L型支架1上,兩托板4靠近前輪2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待鋪設的路錐置于凹槽5中。如圖2所示,所示的動力傳輸機構6由后皮帶輪、減速齒輪組、前皮帶輪21組成,后皮帶輪固定于后軸上,前皮帶輪21余扇形齒輪9同軸設置。以便在后輪3帶動后軸11轉動的過程中,依次經后皮帶輪、減速齒輪組、前皮帶輪21帶動扇形齒輪9轉動,實現動力傳遞。
所示的減速齒輪組由第一組合齒輪17、第二組合齒輪18、第三組合齒輪19、第四組合齒輪20組成,第一組合齒輪17和第四組合齒輪20均由同軸設置有的皮帶輪和齒輪組成,第二組合齒輪18和第三組合齒輪19均由同軸設置有的較大直徑尺寸齒輪和較小直徑尺寸齒輪組成。后軸11上的后皮帶輪經皮帶16與第一組合齒輪17上的皮帶輪傳動連接,第一組合齒輪17與第二組合齒輪18之間、第二組合齒輪18與第三組合齒輪19之間、第三組合齒輪19與第四組合齒輪20之間均通過齒輪嚙合傳動,且均符合減速傳動的要求。第四組合齒輪20上的皮帶輪與前皮帶輪21經皮帶傳動,這樣,通過減速齒輪組的傳動,可控制路錐在路面上等間距鋪設。
如圖3所示,給出了本發明中路錐分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給出了本發明中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所示的路錐分離機構由扇形齒輪9、齒條22、第一回位彈簧23、限位板24組成,限位板24位于凹槽5的下方,限位板24上開設有中央開槽25,中央開槽25兩側的限位板24上設置有限位塊26,通過限位塊26對路錐的阻擋,實現了路錐的限位作用。齒條22位于限位板24的下方,并與限位板24平行設置,齒條22的后端通過第一回位彈簧23固定于托板4上,齒條22的下表面與扇形齒輪9相嚙合。中央開槽25中設置有頂塊27,頂塊27經第二回位彈簧30與齒條22固定連接。中央開槽25兩側的限位板24的側壁上開設有導向槽29,導向槽29的前端朝上傾斜,頂塊27的兩端設置有導向軸28,導向軸28置于導向槽29中。如圖5所示,給出了本發明的路錐分離機構的工作原理圖,在扇形齒輪9帶動齒條22向前運動的過程中,頂塊27會隨齒條22一起超前運動,進而頂塊27會將限位塊26上限位的路錐頂出,實現最前端路錐的分離。
如圖6所示,給出了本發明中路錐放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所示的路錐放置機構由底盤38、兩立桿31、支撐軸34、左托盤32、右托盤33組成,底板38固定于L型支架1的前端,兩立桿31豎直地固定于底板38上,支撐軸34轉動設置于立桿31的頂端,支撐軸34的一端設置有對其轉動角度進行限位的第三回位彈簧36。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端部的外側均通過轉軸35轉動設置于支撐軸34上,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端部的內側均通過拉簧37與支撐軸34固定連接。在第三回位彈簧36和拉簧37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處于朝向傾斜狀態,以便對落下的路錐進行阻擋。
當托板4最下端的路錐被路錐分離機構7分離后,首先會落到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上,在路錐的壓力作用下,支撐軸34首先發生轉動,使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旋轉為基本水平狀態,由于路錐12的進一步施壓,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克服拉簧37的拉力而打開,隨著左托盤32和右托盤33的不斷打開,路錐12會逐漸進一步朝下運動,最終平穩地落在路面上,實現了路錐12的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