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產品生產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
背景技術:
在瀝青產品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瀝青物料需要升溫、降溫的過程,升溫的常規做法是將原料瀝青通過導熱油加熱的換熱器,達到加熱的目的,在生產的攪拌罐上增加伴熱或者伴冷管道,采用通過油、水、蒸汽的辦法,達到升溫、降溫的目的。由于罐體本身的直徑粗,伴熱/伴冷管道焊接在罐體表面,所以傳熱的效率低,加熱/冷卻的過程消耗的時間較長;而在生產最終制品時,存在著瀝青產品溫度太高對包裝物有損害、溫度太低流動性差的問題,因此要求瀝青溫度降低到一定的灌裝溫度才能進行成品生產和包裝;如何快速的降溫控溫是瀝青產品在成品灌裝環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現有的對瀝青產品進行降溫的方案為專利號:201120413252.9,名稱:便攜式移動臥式橡膠瀝青生產設備,但是此專利只能對瀝青產品進行降溫,無法對溫度過低的瀝青產品進行升溫,而瀝青產品溫度過低之后流動性會變差而無法順利進行灌裝。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種新的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通過所述換熱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無法在成品灌裝環節對瀝青產品快速地進行溫度調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包括順次連通的儲罐、一級出料管、瀝青泵和瀝青輸送管,所述儲罐與瀝青產品生產管線連通,所述儲罐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還包括與所述瀝青輸送管并聯設置的換熱器,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與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連通,所述回流管的出料端與所述儲罐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瀝青輸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輸送管電磁閥,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設置有換熱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三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為電磁閥,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輸送管包括二級出料管和三級出料管,所述二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和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通過二進一出三通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的進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回流電磁閥,所述三級出料管的出料端設置有灌裝電磁閥;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灌裝電磁閥和所述回流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輸送管包括二級出料管和三級出料管,所述二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和所述回流管通過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四溫度傳感器,所述二進二出電磁閥與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輸送管包括二級出料管和三級出料管,所述二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和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通過二進一出三通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的進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六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與所述第六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儲罐內設置有儲罐調溫管,所述儲罐調溫管的兩端分別與外部流體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截止閥和壓力表。
本實用新型還一種具有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的灌裝系統,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進步:
1、本實用新型采用包括所述儲罐、所述一級出料管、所述瀝青泵、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瀝青輸送管的設計,對于已經處于灌裝溫度的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直接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對于所述一級出料管中高于或低于灌裝溫度的液料通過所述瀝青泵泵入所述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對進入其中的液料進行加溫或降溫后再進入所述灌裝管線進行灌裝,解決了在罐體表面設置伴熱或半冷管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傳熱效率低,消耗時間長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采用還包括所述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與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連通,所述回流管的出料端與所述儲罐連通的設計;從所述換熱器流出的高溫的所述液料(或低溫的所述液料)可流回所述儲罐內,與所述儲罐內的液料進行熱交換,所述換熱器流出的高溫的所述液料(或低溫的所述液料)不斷的流回所述儲罐內,通過不斷的循環使所述儲罐內液料達到灌裝溫度。
3、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瀝青輸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換熱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電連接的設計;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瀝青泵流出的所述液料的溫度,當測得的溫度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打開,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和所述瀝青輸送管,所述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當測得的溫度不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換熱電磁閥,所述換熱電磁閥打開,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所述液料進入所述換熱器內進行熱交換,通過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判斷自所述瀝青泵流出液料的溫度,自動控制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器電磁閥的開閉情況,對不符合灌裝溫度的液料進行溫度調整。
4、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三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為電磁閥,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電連接的設計;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瀝青泵流出的所述液料的溫度,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當測得的溫度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輸送管,所述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當測得的溫度不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所述液料進入所述換熱器內進行熱交換,通過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判斷自所述瀝青泵流出液料的溫度,自動控制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器電磁閥的開閉情況,對不符合灌裝溫度的液料進行溫度調整。
5、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回流電磁閥,所述三級出料管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灌裝電磁閥的設計;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當所述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溫度傳感感器向所述回流電磁閥發送信號,所述回流電磁閥打開,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從所述換熱器或所述二級出料管流出的所述液體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溫度傳感感器向所述灌裝電磁閥發送信號,所述灌裝電磁閥打開,所述液料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6、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和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的設計;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并將信號發送至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當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回流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當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三級出料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三級出料管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7、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六溫度傳感器的設計;所述第六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當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和所述回流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當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三級出料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三級出料管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8、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儲罐內設置有所述儲罐調溫管,所述儲罐調溫管的兩端分別與外部流體連通的設計;所述儲罐調溫管可在所述儲罐內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與所述換熱器分別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加快了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的速度。
9、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截止閥和所述壓力表的設計,從所述壓力表可觀察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的壓力;所述截止閥用于一般檢修時截斷所述瀝青泵后與所述二級出料管或所述換熱器的連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包括順次連通的儲罐11、一級出料管12、瀝青泵13和瀝青輸送管14,所述儲罐11與瀝青產品生產管線5連通,所述儲罐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16通;還包括與所述瀝青輸送管并聯設置的換熱器15,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153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的進口與所述一級出料管連接,所述瀝青輸送管和所述換熱器分別與所述一進二出三通閥的出料端連接;所述換熱器的盤管通過多項連接閥155與外部熱源或冷源連通,使熱源或冷源內的流體進入所述換熱器的盤管內,進入所述盤管內的流體與進入所述換熱器內的所述液料進行熱量交換,從而調整進入所述換熱器內所述液料的溫度。本實施例采用包括所述儲罐、所述一級出料管、所述瀝青泵、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瀝青輸送管的設計,對于已經處于灌裝溫度的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直接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對于所述一級出料管中高于或低于灌裝溫度的液料通過所述瀝青泵泵入所述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對進入其中的液料進行加溫或降溫后再進入所述灌裝管線進行灌裝,解決了在罐體表面設置伴熱或半冷管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傳熱效率低,消耗時間長的問題。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還包括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171與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152連通,所述回流管的出料端172與所述儲罐連通。本實施例采用還包括所述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與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連通,所述回流管的出料端與所述儲罐連通的設計;從所述換熱器流出的高溫的所述液料(或低溫的所述液料)可流回所述儲罐內,與所述儲罐內的液料進行熱交換,所述換熱器流出的高溫的所述液料(或低溫的所述液料)不斷的流回所述儲罐內,通過不斷的循環使所述儲罐內液料達到灌裝溫度。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132設置有第三溫度傳感器101,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153為電磁閥,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電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三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為電磁閥,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電連接的設計;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瀝青泵流出的所述液料的溫度,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當測得的溫度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輸送管,所述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當測得的溫度不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所述液料進入所述換熱器內進行熱交換,通過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判斷自所述瀝青泵流出液料的溫度,自動控制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器電磁閥的開閉情況,對不符合灌裝溫度的液料進行溫度調整。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輸送管14包括二級出料管147和三級出料管148,所述二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132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152和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142通過二進一出三通閥183與所述三級出料管的進料端181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163,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163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六溫度傳感器102;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與所述第六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和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分別與所述二進一出三通閥的進料端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所述二進一出三通閥的出料端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六溫度傳感器的設計;所述第六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當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和所述回流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當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三級出料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三級出料管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儲罐內設置有儲罐調溫管113,所述儲罐調溫管的兩端分別與外部流體連通。本實施例采用所述儲罐內設置有所述儲罐調溫管,所述儲罐調溫管的兩端分別與外部流體連通的設計;所述儲罐調溫管可在所述儲罐內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與所述換熱器分別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加快了對所述液料進行溫度調整的速度。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截止閥133和壓力表134。本實施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截止閥和所述壓力表的設計,從所述壓力表可觀察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的壓力;所述截止閥用于一般檢修時截斷所述瀝青泵后與所述二級出料管或所述換熱器的連通。
本實施例還一種具有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的灌裝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所述儲罐通過瀝青產品生產管線5與瀝青產品生產管線連通,所述瀝青出料管與灌裝裝置連接,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均為上海深滬牌DN15三通電磁閥,當然還可以選擇FUD I牌一進二出電磁閥或功科牌一進二出電磁閥,此處所列的電磁閥僅為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和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可選擇的型號,并不對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的型號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其他品牌型號的一進二出三通電磁閥,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中的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是在實施例一基礎上的改進,實施例一中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重復描述,實施例一公開的內容也屬于本實施例公開的內容。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順次連通的儲罐21、一級出料管22、瀝青泵23和瀝青輸送管24,所述儲罐21與瀝青產品生產管線6連通,所述儲罐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26通;還包括與所述瀝青輸送管并聯設置的換熱器25,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253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連通;所述第一一進二出三通閥的進口與所述一級出料管連接,所述瀝青輸送管和所述換熱器分別與所述一進二出三通閥的出料端連接;所述換熱器的盤管通過多項連接閥與外部熱源或冷源連通,使熱源或冷源內的流體進入所述換熱器的盤管內,進入所述盤管內的流體與進入所述換熱器內的所述液料進行熱量交換,從而調整進入所述換熱器內所述液料的溫度。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還包括回流管27,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與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連通,所述回流管的出料端與所述儲罐連通。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232設置有第一溫度傳感器201,所述瀝青輸送管的進料端241設置有輸送管電磁閥243,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251設置有換熱電磁閥254,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瀝青輸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換熱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電連接的設計;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瀝青泵流出的所述液料的溫度,當測得的溫度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打開,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和所述瀝青輸送管,所述液料通過所述瀝青輸送管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當測得的溫度不在灌裝溫度范圍內時,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將電信號傳輸至所述換熱電磁閥,所述換熱電磁閥打開,導通所述一級出料管與所述換熱器的進料端,所述液料進入所述換熱器內進行熱交換,通過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判斷自所述瀝青泵流出液料的溫度,自動控制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器電磁閥的開閉情況,對不符合灌裝溫度的液料進行溫度調整。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輸送管24包括二級出料管247和三級出料管248,所述二級出料管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232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與外部灌裝裝置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252和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242通過二進一出三通閥283與所述三級出料管的進料端281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上設置有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263,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第二一進二出三通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接;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271設置有回流電磁閥273,所述三級出料管的出料端設置有灌裝電磁閥264;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二溫度傳感器202;所述灌裝電磁閥和所述回流電磁閥分別與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回流管的進料端設置有所述回流電磁閥,所述三級出料管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灌裝電磁閥的設計;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當所述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溫度傳感感器向所述回流電磁閥發送信號,所述回流電磁閥打開,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從所述換熱器或所述二級出料管流出的所述液體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第二溫度傳感感器向所述灌裝電磁閥發送信號,所述灌裝電磁閥打開,所述液料進入所述灌裝裝置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儲罐內設置有儲罐調溫管213,所述儲罐調溫管的兩端分別與外部流體連通。
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設置有截止閥233和壓力表234。
本實施例還一種具有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的灌裝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所述儲罐通過瀝青產品生產管線6與瀝青產品生產管線連通,所述瀝青出料管與灌裝裝置連接,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本實施例中所述回流電磁閥、所述灌裝電磁閥、所述輸送管電磁閥和所述換熱電磁閥均為亞德客品牌2V130-15型一進一出電磁閥,當然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geerte品牌兩通電磁閥、澎博環保品牌DMF-Z-25DMF-Z-20、FESTO品牌VUVY-F-L-B52-H-G18-1C1等,此處所列的電磁閥僅為各所述電磁閥可選擇的型號,并不對其規格型號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其他品牌型號的一進一出電磁閥,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中的瀝青快速升降溫系統是在實施例二基礎上的改進,實施例一中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重復描述,實施例二公開的內容也屬于本實施例公開的內容。
參見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瀝青輸送管34包括二級出料管347和三級出料管348,所述二級出料管347與所述瀝青泵的出料端332連通,所述三級出料管348與外部灌裝裝置36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352、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342和所述回流管37通過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383與所述三級出料管348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352設置有第四溫度傳感器302,所述二進二出電磁閥與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所述二級出料管的出料端和所述回流管通過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與所述三級出料管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料端設置有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的設計;所述第四溫度傳感器可感應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體的溫度,并將信號發送至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當未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回流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回流管并流回所述儲罐內;當達到灌裝溫度時,所述二進二出四通電磁閥導通所述換熱器與所述三級出料管,所述液料進入所述三級出料管進行灌裝;本實用新型可對自所述換熱器流出的所述液料進行溫度判斷,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可直接進入外部灌裝裝置進行灌裝,節省了資源,避免了達到灌裝溫度的所述液料重新進入所述儲罐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出料管進入所述灌裝管線,加快了生產速度,且避免了資源浪費。
本實施例中其他結構與實施一相同,且具有與實施例一相同的功能,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三溫度傳感器、第四溫度傳感器、第五溫度傳感器和第六溫度傳感器均為鎧裝牌熱電偶溫度傳感器當然還可以選擇MEAS品牌TSED-01、MEAS品牌TEEM-08或MEAS品牌TESP-01其中之一,此處僅為各溫度傳感器可選擇的型號,并不對各溫度傳感器的型號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其他品牌型號的溫度傳感器,此處不再過多贅述。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