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設維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沿河高堤路及拼接路防開裂路基結構。
背景技術:
公路基礎設施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中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隨著經濟社會及交通運輸行業自身的不斷發展,對道路狀況、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江蘇省部分國道、省道是在原有老路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寬改造,部分國道、省道由于條件限制修建于沿河大堤堤頂上,道路填土高度較高,經過十多年的運營使用,有些道路產生了路面病害,特別是沿河高填土路段及新老路拼接路段產生了大量縱向裂縫,嚴重的路段在在拼接路基搭接部位產生了明顯差異沉降,影響了道路使用功能、行車舒適性及行車安全。目前,這些道路均陸續進入大中修養護階段,由于老路路基先天強度不足及拼接路基搭接處引起的差異沉降往往較難根治,若想徹底根治老路病害則需將老路進行深挖處理,所花費的代價高、難度大,且產生大量的棄方,造成了資源浪費,污染環境,同時也未必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影響了公路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沿河高堤路及拼接路防開裂路基結構,不對老路基進行深層開挖處理,通過采用一些具有較強抗裂性能的應力吸收層新材料與高強鋼塑格柵進行組合增設于路基結構層內,延緩路基病害反射至路面上來,減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異、以防止路面裂縫產生。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沿河高堤路及拼接路防開裂路基結構,包括至下而上的底基層、鋼塑土工格柵層、水穩碎石基層、路面應力吸收層、AC-16C廠拌熱再生瀝青砼層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層。鋼塑土工格柵層和路面應力吸收層組合,有效延緩路基病害反射至路面上來,減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異、以防止路面裂縫產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路面應力吸收層是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AR-SAMI、或改性乳化瀝青纖維封層、或高性能聚酯布。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水穩碎石基層厚度為20cm, AC-16C廠拌熱再生瀝青砼層厚度為5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層厚度為4cm。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拼接路中鋼塑土工格柵層、路面應力吸收層超中線80cm。超出中線部分起到很強的搭接作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本實用新型無需對老路基進行深層開挖處理,通過采用一些具有較強抗裂性能的應力吸收層新材料與高強鋼塑格柵進行組合增設于路基結構層內,延緩路基病害反射至路面上來,減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異、以防止路面裂縫產生。有效利用老路材料,節約資源、降低造價、保護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至下而上的底基層1、鋼塑土工格柵層2、水穩碎石基層3、路面應力吸收層4、AC-16C廠拌熱再生瀝青砼層5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層6。
所述路面應力吸收層4可以是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AR-SAMI、或改性乳化瀝青纖維封層、或高性能聚酯布。
以328 省道大修工程為例:
老路概況:328 省道淮安段位于灌溉總渠以南,為東西走向,是淮安區渠南片區重要的干線公路。道路標準為平原微丘區二級公路,設計速度80km/h,路面寬14m,路基寬15m,土路肩寬0.5m。
本養護路段位于灌溉總渠南側大堤上,填土高度很高,2000年以前老路為5m寬簡易瀝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寬度為8m;2000年市公路部門對老路進行拓寬改造,于老路南側進行半幅加寬,改造時路面結構層為: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6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瀝青封層+20cm二灰碎石+20cm12%石灰土;路基處理:老路位置將老路挖除70cm翻松20cm摻6%石灰處理+20cm6%石灰土至路面結構層底,老路南側新建加寬部分的路床80cm采用6%石灰土處理。
經過十幾年的使用,路面上出現大量的縱橫向裂縫、龜裂、沉陷、修補等嚴重的病害,特別是道路北半幅出現較多較長的縱向裂縫,嚴重的路段北半幅出現整體沉陷的狀況,導致沿道路中心出現嚴重的縱向裂縫,拼接處產生了明顯的差異沉降。市公路養護部門多次對病害嚴重的部位進行修補,以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但由于本路段重載車輛較多,且超載現象普遍,老路部分路基處理較薄弱,道路破損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給過往車輛及行人帶來了不便及安全隱患,路面已經不能滿足現有公路的使用要求。
工程改造思路:老路產生的病害主要是由于路基原因造成的,徹底的處理方案需將老路路基進行處理,但開挖量較大,缺方量較大,施工難度大,交通組織較困難,且造價高,同時也未必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老路養護提倡盡量利用老路材料,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另外,老路填土高度高,不適宜直接加鋪補強結構層,增加路基的承載重量,打破自身的平衡。因此考慮僅處理路面結構層部分,同時采用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AR-SAMI或改性乳化瀝青纖維封層或高性能聚酯布與鋼塑土工格柵進行組成,設置于路面結構層內,來延緩路基病害反射至路面上來,減少拼接路基的差異沉降。
鋪設方案:將老路全幅面層與基層挖除,然后對底基層病害進行處理,并清理好底基層后,再于道路右半幅(超出中線80cm)鋪設鋼塑土工格柵,其上鋪設20cm水穩碎石基層兼調平層,然后再于道路右半幅(超出中線80cm)鋪設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AR-SAMI(或改性乳化瀝青纖維封層或高性能聚酯布),其上再鋪設5cmAC-16C廠拌熱再生瀝青砼下面層+4cm SUP-1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