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用于道路鋪裝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側石。
背景技術:
側石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位于路面與綠化帶、路面與人行道之間的長條形的構造物。它既是區分不同功能分區的標志,相當于交通標志的提示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支撐保護功能。側石前面一般為路面,后面一般為人行道或綠化帶。路面與人行道之間的側石具有安全功能,路面距離側石頂的高差(規范要求為10~15cm)可以防止車輛誤入人行道;路面與綠化帶之間的側石則起到對前面的路面、后面的土體的支撐保護作用。
雖然側石具有以上功能,但是由于其高出路面一定的高度,也阻擋了路表水的快速排出,特別是位于路面與側綠化帶之間的側石(一般路段道路橫坡背離中線,中央綠化帶不具備收集路面水的功能)。目前市政道路表面的雨水主要通過收水口進入市政雨水管道排走,渠道單一。收水口位于道路兩側的側石旁,分為平入式和側入式兩種,道路橫坡(包括車行道和人行道的橫坡)的方向朝向收水口以便于收水。暴雨時段,當地表雨量超過道路排水口的集水效率或排水管道的通水設計負荷,因在側石的限制下,無其他的排水通道,路面將形成積水,為行車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造成暴雨時段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頻發。
因此,結合周邊情況,在路面的收水口之外,增加路表水的去向,無疑對于降低暴雨時段城市道路的行車風險有很大幫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側石,其在保持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排水功能,從而改變了當前城市道路排水渠道單一的形態,降低了城市道路暴雨時段的積水隱患。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側石,包括側石本體,側石本體具有迎道路側和迎綠化帶側,側石本體上設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在側石本體的迎道路側形成水流入口,水流通道在側石本體的迎綠化帶側形成水流出口,所述水流出口的寬度大于水流入口的寬度。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水流通道呈弧形走向。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水流通道沿水流入口到水流出口方向逐漸向逆車行方向偏轉。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側石本體在頂部開槽形成所述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槽深小于側石本體的高度。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側石本體上設有若干水流通道。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水流通道在側石本體上均勻分布。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側石本體在迎道路側的頂部具有向迎綠化帶側傾斜的斜面,斜面與側石本體的頂面采用圓角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側石本體上設置水流通道,在暴雨期,路面的橫向水流可通過水流通道由迎道路側流向迎綠化帶側,結合下沉式側綠化帶,對路面與側綠化帶之間的側石形狀稍加改動,使其在保持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排水功能,從而改變了當前城市道路排水渠道單一的形態,降低了城市道路暴雨時段的積水隱患;此外,為了避免水流將以較大流速直接沖刷綠化帶邊緣的土體,而造成該區域形成土坑,影響到側石的側向約束。水流通道采用喇叭口狀的結構,使過水斷面由小變大,流量相同的情況下,斷面流速下降;因此,本方案使水流對側石后綠化帶種植土的沖刷大幅降低,對種植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前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后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各元件的結構特點,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時,是以圖2所示的結構為參考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在城市道路外側有低于道路路面的綠化帶或排水通道的情況下,或當前的側綠化帶雖高于道路路面、但可改造為下沉式時,保持當前側石的基本尺寸和形狀不變,在側石內設置水流通道。設計方式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石,包括側石本體1,側石本體1具有迎道路側11和迎綠化帶側12,所述側石本體1在迎道路側11的頂部具有向迎綠化帶側12傾斜的斜面13,斜面13與側石本體1的頂面采用圓角14過渡。側石本體1上設有水流通道2,側石本體1在頂部開槽形成所述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2的槽深小于側石本體1的高度。水流通道2在側石本體1的迎道路側11形成水流入口,水流通道2在側石本體1的迎綠化帶側形成水流出口,所述水流出口的寬度大于水流入口的寬度,水流入口寬可取約5cm,向水流出口逐漸加寬至約10cm,呈小喇叭狀;所述水流通道2呈弧形走向,所述水流通道2沿水流入口到水流出口方向逐漸向逆車行方向偏轉。當側石本體1上設有多個水流通道2時,水流通道2在側石本體1上均勻分布,間距可取20~30cm。
上述設計方式的優點如下:
1)消能。在暴雨期,路面的橫向水流較急,過水流通道若太直,水流將以較大流速直接沖刷綠化帶邊緣的土體,造成該區域形成土坑,影響到側石的側向約束。水流通道呈弧形的小喇叭狀,將從三個方面削減部分流水動能:①水流在弧形作用下轉向過程中形成壅高和紊流,消散了部分動能;②小喇叭口使過水斷面由小變大,流量相同的情況下,斷面流速下降;③相對于直線形,弧形通道的流水路徑增長,也消減了部分能量。因此,本方案使水流對側石后綠化帶種植土的沖刷大幅降低,對種植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2)防止堵塞。通道若設計成孔狀,雖有利于側石的整體強度,但通道呈隱蔽狀態,很難觀察到其是否堵塞,也較難疏通。而本方案設計的水流通道,很容易觀察到其堵塞狀況,也非常便于掃清堵塞物。
3)具有一定的美感。側石中實體段與開口段的錯落分布以及弧形的開口,都使得側石不再僅僅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硬的建筑材料,而變成了具有動感和美感的藝術品。
4)不會給駕駛者造成負面心理影響。側石不同于防撞墻,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防撞功能,而更大程度上是給駕駛者一種行車指示和心理上的安全暗示。本方案讓側石內的水流通道從水流入口處向逆車行方向偏轉,使得駕駛者視線所及都是側石的實體結構,而不會看到側石中有貫穿的通道而產生安全上的錯覺,造成心理波動,影響駕駛安全。
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