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橋梁減隔震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震是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之一,橋梁工程作為生命線工程,如果缺乏合理的抗震設計,地震時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現有的防落梁和減震耗能裝置的成本高,結構復雜,推廣使用起來比較困難。
所以現在需要一種新式的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防碰撞和防落梁功能的連梁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控制橋梁在地震時發生落梁或碰撞,保證橋梁的安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防碰撞和防落梁功能的連梁裝置,該裝置包括相互配合作用的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相互滑動設置,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之間設有摩擦片,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之間還設有將兩者之間的相對位置限定在一定范圍內的限位機構,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的尾部均設有用于與橋梁連接的連接座。
優選的,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均為筒式連接抽拉式結構,所述右端限位組件插在左端限位組件內且兩者相對滑動設置,所述摩擦片夾在左端限位組件與右端限位組件之間。
優選的,所述限位機構為:在所述右端限位組件的插入端處設有兩個并排設置的第一滑動桿,所述第一滑動桿的高度大于右端限位組件的高度,在所述左端限位組件的上下側板上設有兩對相互對正的第一條形孔,所述第一滑動桿上還連接有螺栓,通過螺栓將第一滑動桿兩端進行固定,所述第一滑動桿分別穿過一對第一條形孔,所述右端限位主件借助于第一滑動桿在第一條形孔的長度方向滑動。
優選的,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位于左端限位組件承插端的兩個并排設置的第二滑動桿,所述第二滑動桿的高度與第一滑動桿的高度相同,在所述右端限位組件的上下側板上設有兩對相互對正的第二條形孔,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穿過一對第二條形孔,所述第二滑動桿上還連接有螺栓,通過螺栓將第二滑動桿兩端進行固定,所述第二滑動桿分別穿過一對第二條形孔,所述左端限位主件借助于第二滑動桿在第二條形孔的長度方向滑動。
優選的,所述第二條形孔和第一條形孔的長度相等。
優選的,所述連接座呈半圓柱狀結構,所述連接座上設有鎖孔,所述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分別借助于鎖孔與兩側的橋梁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裝置采用采用左端限位組件、右端限位組件和耗能組件相結合的方案,使得本發明防墜落與防碰撞能力顯著加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能有效控制橋梁在地震時發生落梁或碰撞,便于推廣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a-a向的剖面圖;
圖4是本發明的平面圖;
圖5是本發明左端限位組件的平面圖;
圖6是本發明右端限位組件的平面圖;
圖7是本發明的b-b向的剖面圖;
圖8是本發明防碰撞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防落梁工作原理示意圖。
其中,1、左端限位組件,2、右端限位組件,3、摩擦片,4、連接座,5、第一滑動桿,6、第二滑動桿,7、第一條形孔,8、第二條形孔,9、鎖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圖6所示的一種具有防碰撞和防落梁功能的連梁裝置,該裝置包括相互配合作用的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相互滑動設置,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之間設有摩擦片3,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之間還設有將兩者之間的相對位置限定在一定范圍內的限位機構,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的尾部均設有用于與橋梁連接的連接座4。
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均為筒式連接抽拉式結構,所述右端限位組件2插在左端限位組件1內且兩者相對滑動設置,所述摩擦片3夾在左端限位組件1與右端限位組件2之間。
限位機構為:在所述右端限位組件2的插入端處設有兩個并排設置的第一滑動桿5,所述第一滑動桿5的高度大于右端限位組件2的高度,在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的上下側板上設有兩對相互對正的第一條形孔7,所述第一滑動桿5上還連接有螺栓,通過螺栓將第一滑動桿5兩端進行固定,所述第一滑動桿5分別穿過一對第一條形孔7,所述右端限位主件2借助于第一滑動桿5在第一條形孔7的長度方向滑動。
限位機構還包括位于左端限位組件1承插端的兩個并排設置的第二滑動桿6,在所述右端限位組件2的上下側板上設有兩對相互對正的第二條形孔8,所述第二滑動桿6的高度與第一滑動桿5的高度相同,在所述右端限位組件2的上下側板上設有兩對相互對正的第二條形孔8,所述第二滑動桿6分別穿過一對第二條形孔8,所述第二滑動桿6上還連接有螺栓,通過螺栓將第二滑動桿6兩端進行固定,所述第二滑動桿6分別穿過一對第二條形孔8,所述左端限位主件1借助于第二滑動桿6在第二條形孔8的長度方向滑動。
第二條形孔8和第一條形孔7的長度相等。連接座4呈半圓柱狀結構,所述連接座4上設有鎖孔9,所述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分別借助于鎖孔9與兩側的橋梁連接。
該裝置包括能與左梁連接的左端限位組件1、能與右梁連接的右端限位組件2和上下以及兩側呈框形設置的摩擦片3構成的耗能組件,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具有左右限制結構滑動的功能;耗能組件位于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之間,在地震作用下能夠耗散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使左梁和右梁離合時的地震力。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均為筒式連接抽拉式結構,通過第一滑動桿5在第一條形孔7以及第二滑動桿6在第二條形孔8內的來回滑動來限制結構產生滑動。在初始狀態的時候第一滑動桿5位于第一條形孔7的中間,第二滑動桿6也位于第二條形孔8的中間位置,這樣條形孔的兩側均預留可滑動的空間,來滿足梁體的小變位需求。
正常使用狀態下,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兩側的預留空間可滿足梁體的小變位需求。地震發生時,梁體相對位移在容許范圍內時,通過左端限位組件1與右端限位組件2的相對滑動來實現耗能構件耗散能量的功能;梁體相對位移達到極限值時,通過滑動桿和條形孔的端部限位來鎖定實現限位功能,放置梁體之間的相互碰撞或墜落。
如圖6中a、圖7中a所示,在初始安裝位置中,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均處于兩側條形孔的中間位置。正常運營狀態,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通過兩個滑動桿左右滑動來滿足梁體的變位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條形孔左右兩端均不與滑動桿接觸,溫度變化下梁體可以自由變形。在這種情況下,左端限位組件和右端限位組件發生相對滑動,耗能組件通過耗散能量來進一步減小梁體的變位。
如圖6中b所示,在地震作用下,當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的相對閉合位移增大,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耗能組件來進行耗散能量;當相鄰梁體閉合位移達到閾值時,即第一滑動桿5與第一條形孔7的左端接觸,或者第二滑動桿6與第二條形孔8的右端接觸,此時達到鎖定狀態,從而有效防止橋梁結構發生碰撞。
如圖7中b所示,在地震作用下,當左端限位組件1和右端限位組件2的相對分離位移增大,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耗能組件來進行耗散能量;當相鄰梁體分離位移達到閾值時,即第一滑動桿2與第一條形孔7的右端接觸,或者第二滑動桿6與第二條形孔8的左端接觸,此時達到鎖定狀態,從而有效防止橋梁結構發生落梁。
采用上述結構后,使得本發明防墜落與防碰撞能力顯著加強,且結構簡單,成本低,能有效控制橋梁在地震時發生落梁或碰撞,便于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