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設工程鋼棧橋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鋼棧橋平臺施工方法是主要使用U型螺栓(騎馬螺栓)加墊片固接工字鋼和貝雷片后再鋪裝(焊接)第二工字鋼分配梁和鋼板,拆除時再將所有構件解體(氧氣乙炔切割)后轉移到下一個平臺重復拼裝焊接。傳統的鋼棧橋平臺施工方法鋼材用量大、操作復雜、重復割焊拆裝施工效率低,受外界環境(雨水、海洋潮濕空氣等)影響,U型螺栓(騎馬螺栓)螺紋銹蝕嚴重難以拆除,無法有效的進行回收利用,因此造價較高、功效低、高耗能、高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從上到下依次包括面板,面板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一工字鋼,第一工字鋼沿面板長度方向分布,第一工字鋼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二工字鋼或型鋼,第二工字鋼或型鋼與第一工字鋼垂直,第一工字鋼下側還焊接有定位件。
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整體吊裝轉移,避免重復割焊具有造價低、功效高、耗能低、污染小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建設工程鋼棧橋施工技術領域平臺施工或樁基鋼護筒孔 口覆蓋,根據施工現場工況可選擇移動式平臺的大小,或者組合使用移動式平臺面板。本實用新型中定位件的第一邊焊接固定在第一工字鋼上,定位件的第二邊卡接在貝雷片上,防止移動式平臺面板移動,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時方便移動式平臺面板拆裝,提高施工效率,節約鋼材用量,減少鋼材的重復割焊。
作為優選,定位件包括固定段,固定段設有第一邊和第二邊,第一邊焊接在第一工字鋼。第一邊連接在第一工字鋼上,在移動式平臺面板安裝過程中第二邊用于限位。
作為優選,還有貝雷片,貝雷片與第二邊連接。貝雷片用于臨時固定移動式平臺面板。
作為優選,貝雷片的頂面與第二工字鋼或型鋼的頂面齊平。貝雷片的頂面與第二工字鋼的頂面或型鋼的頂面齊平,起到限位作用。
作為優選,貝雷片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或型鋼之間。貝雷片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之間,或者貝雷片設在相鄰型鋼之間。
作為優選,定位件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或型鋼之間。定位件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之間,或者定位件設在相鄰型鋼之間。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建設工程鋼棧橋施工技術領域平臺施工或樁基鋼護筒孔口覆蓋,根據施工現場工況可選擇移動式平臺的大小,或者組合使用移動式平臺面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移動方便。本實用新型中定位件的第一邊焊接固定在第一工字鋼上,定位件的第二邊卡接在貝雷片上,防止移動式平臺面板移動,起到限位的作用;且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方便移動式平臺面板拆裝,提高施工效率,節約鋼材用量,減少鋼材的重復割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定位件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如圖1-2所示,從上到下依次包括面板1,面板1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一工字鋼2,第一工字鋼2沿面板長度方向分布,第一工字鋼2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與第一工字鋼2垂直,第一工字鋼2下側還焊接有定位件4。定位件4包括固定段,固定段設有第一邊和第二邊,第一邊焊接在第一工字鋼2。
實施例2
一種移動式平臺面板,如圖1-2所示,從上到下依次包括面板1,面板1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一工字鋼2,第一工字鋼2沿面板長度方向分布,第一工字鋼2下側焊接有至少兩個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與第一工字鋼2垂直,第一工字鋼2下側還焊接有定位件4。
定位件4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之間。定位件4包括固定段,固定段設有第一邊和第二邊,第一邊焊接在第一工字鋼2。還有貝雷片5,貝雷片5與第二邊連接。貝雷片5的頂面與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的頂面齊平。貝雷片5設在相鄰第二工字鋼或型鋼3之間。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