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沿圖5中的箭頭方向依次貫穿相鄰的兩個第一單元板10上相互交錯的凸塊82上的通孔81,從而將相鄰的兩個第一單元板10可拆卸連接。還可根據使用需要,繞固定釬84轉動第一單元板10,從而調節相鄰的兩個第一單元板10之間的夾角。
[0044]第一圍板11可拆卸成三個第一單元板,組成第一圍板11的三個第一單元板的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二圍板12的兩個第一單元板的連接方法相同。
[0045]第三圍板13可拆卸成三個第一單元板,組成第三圍板13的三個第一單元板的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二圍板12的兩個第一單元板的連接方法相同。
[0046]第一集流板2也可拆卸成至少兩個第二單元板。至少兩個第二單元板依次排列,通過第二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第二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相同。
[0047]如圖7所示,第一集流板2包括不透水板21和透水板22。不透水板21位于透水板22的上方,與透水板22可拆卸連接或一體設置。不透水板21上設有一個第一排水孔91,第一排水孔91與外部的第一排水管71連通。
[0048]如圖1、2和7所示,第一集流板2呈V形,第一排水孔91設置在該V形的底部。且第一排水孔91設置在不透水板21上。第一集流板2的V形截面的底部通過褶皺線23連接,用于調節V形底部夾角α。
[0049]如圖8和9所示,透水板22包括殼體221,殼體221由不銹鋼絲編織而成。殼體221設有容腔,容腔內填充有顆粒狀填充物222,顆粒狀填充物222為塑料顆粒、樹脂顆粒、石子等。顆粒狀填充物222和至少一個殼體壁之間還設有無紡土工布223。本實施例優選方案,顆粒狀填充物222和朝向第二圍板12設置的殼體壁224之間設有無紡土工布223。第一圍板11、第二圍板12、第三圍板13和第一集流板2所圍成的區域內的水流混合泥沙向透水板22流動時,僅水流可以透過透水板22流出區域,而泥沙則被透水板22的不銹鋼絲編織的殼體221、殼體壁224和顆粒狀填充物222之間的無紡土工布223和顆粒狀填充物222層層阻擋,而無法透過透水板22,達到防沙滲水的效果。不銹鋼絲、顆粒狀填充物的規格根據土壤特性及降雨條件選擇。
[0050]如圖1、10-13所示,簡易式坡面徑流泥沙與壤中流收集裝置還包括第二集流槽4。第二集流槽4位于區域之外,與透水板22圍成第二集流腔。第二集流槽4上設有一個第二排水孔92,第二排水孔92與外部的第二排水管72連通。第一圍板11、第二圍板12、第三圍板13和第一集流板2所圍成的區域內的水流透過透水板22流出區域后,流入第二集流腔,被第二集流槽4收集,并自第二集流槽4上的第二排水孔92流出。
[0051]第二集流槽4包括底板41、第一側板42、兩個第二側板43和蓋板44。底板41設置在第一側板42的下端,與第一側壁42可拆卸連接。蓋板44設置在第一側板42的下端,與第一側板42可拆卸連接。其中一個第二側板43設置在第一側板42的左端,分別與第一側板42、底板41和蓋板44的左端部可拆卸連接,對第一側板42、底板41和蓋板44圍成的區域02的左端進行封堵。另一個第二側板44設置在第一側板42的右端,分別與第一側板42、底板42和蓋板44的右端部可拆卸連接,對第一側板42、底板41和蓋板44圍成的區域02的右端進行封堵。底板41上設有插槽411,第一集流板2的下端可插拔地插置于插槽411內,使透水板22與第一側板42相對并相互間隔,第二側板43和蓋板44分別抵靠在第一集流板2上,將透水板22和第一側板42之間的區域密封,使第一圍板11、第二圍板12、第三圍板13和第一集流板2所圍成的區域內的水流透過透水板22流出區域后,完全被第二集流槽4收集,并自第二集流槽4上的第二排水孔92流出,有效避免透過透水板22流出的水流泄漏。
[0052]底板41也可拆卸成至少兩個第三單元板410。如圖11所示,底板41可拆卸成多個第三單元板410。多個第三單元板410依次排列,通過第三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第三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相同。
[0053]第一側板42也可拆卸成至少兩個第四單元板420。如圖11和12所示,第一側板42可拆卸成多個第四單元板420。多個第四單元板420依次排列,通過第四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第四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相同。
[0054]第二側板43也可拆卸成至少兩個第五單元板。至少兩個第五單元板依次排列,通過第五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第五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相同。
[0055]蓋板44也可拆卸成至少兩個第六單元板440。如圖10所示,蓋板44可拆卸成多個第六單元板440。多個第六單元板440依次排列,通過第六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第六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法相同。
[0056]用于連接第一圍板11和第一集流板2的連接件,用于連接第三圍板13和第一集流板2的連接件,用于連接第二圍板12和第一圍板、第二圍板的連接件,也同上述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和連接方式相同。
[0057]如圖12和13所示,第二集流槽4的第一側板42呈V形,第二排水孔92設置在該
V形的底部。且第二排水孔92設置在第一側板42和底板41的交界處(如圖11所示)。
[0058]本實施例提供的簡易式坡面徑流泥沙與壤中流收集裝置的安裝方法如下:
[0059]事先在被測坡面上規劃好被測區域,計算好被測坡面的面積,根據被測坡面的面積拼裝圍板、第一集流板2和第二集流槽3。按照第一集流板2位于被測坡面上的地表徑流的下游、第二圍板12位于被測坡面上的地表徑流的上游的方向將圍板、第一集流板2的下端插入被測土壤內,并通過用于連接各單元板的固定釬固定在土壤內,使第一集流板2的不透水板21和透水板22的交界處恰好與被測坡面齊平,從而使不透水板21位于被測坡面之上,透水板22位于被測坡面之下,第二集流槽4與透水板22相對應地埋在了被測坡面之下。根據實際經驗,圍板或第一集流板2插入被測坡面以下的深度占圍板或第一集流板2總高度Η的1/3-2/5。
[0060]安裝好簡易式坡面徑流泥沙與壤中流收集裝置后,采用上述簡易式坡面徑流泥沙與壤中流收集裝置進行監測的過程如下:
[0061]第一集流板2的不透水板21位于被測坡面之上,被測坡面上的地表徑流沿被測坡面流動,流至第一集流板2的不透水板21。由于不透水板21呈V形,對地表徑流起到匯集作用,使地表徑流匯集至V形的底部后從第一排水孔91流出,并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和分析。當第一排水孔91與不透水板21和透水板22的交界線相切時,可使第一排水孔91位于不透水板21上的高度最低處,從而使得匯流至不透水板21的V形底部的地表徑流完全從第一排水孔91流出,避免地表徑流滯留在被測坡面上被圍板和不透水板21所圍的區域內而影響測量分析結果。
[0062]第一集流板2的透水板22位于被測坡面之下,被測坡面下的壤中流流至第一集流板2的透水板22,并透過透水板22流出圍板和第一集流板2所圍區域,而與壤中流混合的泥沙則被透水板22阻擋在圍板和第一集流板2所圍區域內。透過透水板22的壤中流進一步流入透水板22和第二集流槽4圍成的第二集流腔。由于第二集流槽4的第一側板42呈V形,對壤中流起到匯集作用,使壤中流匯集至V形的底部后從第二排水孔92流出,并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和分析。當第二排水孔92與第一側板42和底板41的交界線相切時,可使第二排水孔92位于第二集流槽4上的高度最低處,從而使得匯流至第一側板42的V形底部的壤中流完全從第二排水孔92流出,避免壤中流滯留在透水板22和第二集流槽4之間的區域內而影響測量分析結果。
[0063]為了提高密封性能,還可在各單元板之間的銜接處涂抹793玻璃膠,以避免地表徑流或壤中流從各單元板之間的銜接處泄漏出去而影響測量分析結果。
[0064]—般使用的徑流小區,大多采用磚塊、水泥皇砌而成,無法拆卸搬運,僅限于對固定區域進行監測分析,無法重復利用。且廢棄的徑流小區還會對被測坡面造成損壞。
[0065]本實施例提供的簡易式坡面徑流泥沙與壤中流收集裝置,包括圍板和第一集流板,并且圍板和第一集流板采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連接,方便拆卸搬運,可重復利用,且不會廢棄在被測區域,避免對被測區域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