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水火的檢查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為一種防水火的檢查井。
【背景技術】
[0002]通信線纜在鋪設的過程中,為了方便今后的維護和檢查,需要預埋通信檢查井。
[0003]由于檢查井低于地面,檢查井中常常積聚了一些可燃的氣體,當遇到明火后,可燃氣體快速燃燒,容易蔓延至整個地下通信網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0004]目前通信檢查井的設計體系中,最多具有排水,不具備滅火功能,不具有減滅火災或阻隔火災蔓延速度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種防水火的檢查井。
[0006]本實用新型實現其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防水火的檢查井,包括井座、井筒、進管和出管;所述井筒、進管和出管交匯于井座;所述井筒豎立設置;所述進管和出管同軸心設置;所述井筒包括第一圓柱筒、第一圓臺筒和第二圓柱筒;所述第一圓柱筒內壁底端設置有凹陷的卡環;卡環處嵌設有燃具;所述第一圓臺筒呈倒置的圓臺狀,第一圓臺筒上端連接第一圓柱筒,下端連接第二圓柱筒;所述第一圓臺筒內壁卡觸有上護具;所述進管和出管之間架設有中間管;所述中間管一端設置有凸環,凸環內側套設密封環,中間管另一端外側軸向均布有卡條;所述進管內壁設置有與凸環相適應的滑動槽;所述出管內壁軸向均布有凹條;所述卡條插設于凹條;所述井座的側壁開設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繞井座中心等間距排布;所述井座外壁套設有排水環;所述排水環和井座圍設成出排水腔;所述排水孔和排水腔相連通;所述排水環連接有排水管。
[0008]所述燃具包括水平設置的燃環和豎立設置的燃套;所述燃環呈中心開口的圓環狀;燃環的中心開口直徑小于第一圓柱筒的最小內徑;所述燃套為中空的圓柱體;燃套頂端連接于燃環的外圓周;所述燃套外側壁與卡環相頂觸;所述燃套底端與上護具相觸接。
[0009]所述上護具包括水平設置的上護環和豎立設置的上護套;所述上護環呈中心開口的圓環狀;上護環的中心開口直徑與第二圓柱筒的內徑相同;所述上護環的外圓周與第一圓臺筒的內壁相頂觸;所述上護套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上護套頂端連接于上護環的內圓周;所述上護套底端觸碰于第一圓臺筒的底面。
[0010]所述上護套的外壁垂直延伸出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外端頂觸于第一圓臺筒的內壁。
[0011]所述燃具由易燃材料制成;所述上護具由膨脹石墨制成。
[0012]所述井座架設有水平的站條;所述站條的高度低于進管和出管,且高于排水孔;所述站條的底部貼設有底護具;所述底護具為有膨脹石墨制成的長條。
[0013]所述井筒上端蓋合有導入板,導入板的中心設置有圓形的導入區,導入區的直徑不大于燃環的內徑;導入區上布設有導入孔;所述導入孔包括上孔和下孔;所述上孔的內壁呈圓柱形;所述下孔與上孔同軸心設置,且下孔的內壁呈倒立的圓臺形。
[0014]導入孔上可以插設堵桿;堵桿的形狀與導入孔的形狀相吻合。
[0015]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當遇到火災時,本檢查井封閉了內部空間,從而有效地隔絕了檢查井與外圍空間,防止火勢的蔓延以及煙霧的擴散。
[0017]2.本檢查井具有排水的效果。檢查井中積聚的水,通過排水孔進入排水腔,最后由排水管排出。多個排水孔的設計,增加了通流能力,相對于開設一個大的孔洞,本結構減小了應力集中,保證了井座側壁的強度,且底部排水效果更佳理想。排水環起到聚集排水孔排水的作用,相對于每個排水孔都連接一個管道的設計,本結構加工更簡單,材料更節省。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0019]圖2是導入板的剖視示意圖;
[0020]圖3是燃具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4是上護具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5是中間管的剖視示意圖;
[0023]圖中:100-井筒、110~第一圓柱筒、Ill-導入板、11 Ia-導入孔、11 Ib-上孔、IllC-下孔、Illd-堵桿、112-卡環、113-燃具、113a-燃環、113b-燃套、120-第一圓臺筒、121-上護具、121a-上護環、121b-上護套、121c-上支架、130-第二圓柱筒、200-井座、201-站條、202-底護具、203-排水孔、204-排水環、205-排水腔、206-排水管、300-進管、400-出管、500-中間管、501-凸環、502-密封環、503-卡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5]一種防水火的檢查井,包括井座200、井筒100、進管300和出管400 ;所述井筒100、進管300和出管400交匯于井座200 ;所述井筒100豎立設置;所述進管300和出管
400同軸心設置。
[0026]所述井筒100包括第一圓柱筒110、第一圓臺筒120和第二圓柱筒130。第一圓臺筒120上端連接第一圓柱筒110,下端連接第二圓柱筒130。
[0027]所述第一圓柱筒110內壁底端設置有凹陷的卡環112 ;卡環112處嵌設有燃具113 ;所述燃具113包括水平設置的燃環113a和豎立設置的燃套113b ;所述燃環113a呈中心開口的圓環狀;燃環113a的中心開口直徑小于第一圓柱筒110的最小內徑,更有利用燃具113接收外部環境的影響,增加燃具113的觸發敏感性。所述燃套113b為中空的圓柱體;燃套113b頂端連接于燃環113a的外圓周;所述燃套113b外側壁與卡環112相頂觸。在邊角處,燃套113b和燃環113a相互垂直,更有利于燃具113的安裝定位。同時,燃套113b為燃環113a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力,燃環113a騰出更多的區域接觸外部環境。所述燃套113b底端與上護具121相觸接,縮短了燃具113和上護具121的距離,燃具113觸發后,能有更多的熱量傳輸給上護具121。
[0028]所述第一圓臺筒120呈倒置的圓臺狀,所述第一圓臺筒120內壁卡觸有上護具121 ;所述上護具121包括水平設置的上護環121a和豎立設置的上護套121b ;所述上護環121a呈中心開口的圓環狀;上護環121a的中心開口直徑與第二圓柱筒130的內徑相同。所述上護環121a的外圓周與第一圓臺筒120的內壁相頂觸;所述上護套121b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上護套121b頂端連接于上護環121a的內圓周;所述上護套121b底端觸碰于第一圓臺筒120的底面。作為優選,所述上護套121b的外壁垂直延伸出有上支架121c ;所述上支架121c的外端頂觸于第一圓臺筒120的內壁。
[0029]上護具121的內壁與第二圓柱筒130的內徑相同,做到兩者的貼合過渡。第一圓臺筒120上寬下窄的設計,使得第一圓臺筒120能容納更多材料的上護具121,保證了上護具121在觸發后能充分封閉第二圓柱筒130的通道。上護具121各處厚度較薄,且具有更多的表面積,在確保上護具121足夠的強度的同時,保證了上護具121充分了靈敏度。
[0030]第二圓柱筒130上端與第一圓臺筒120插接,第二圓柱筒130和第一圓臺筒120的連接處設置密封圈。第二圓柱筒130下端與井座200插接,第二圓柱筒130和井座200之間設置密封圈。由于北方和南方的井深不同,設置第二圓柱筒130以便調節深度。
[0031]所述進管300和出管400之間架設有中間管500。所述中間管500 —端設置有凸環501,凸環501內側套設密封環502,中間管500另一端外側軸向均布有卡條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