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基坑開挖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展,地鐵工程將會出現多條線路換乘的情況,車站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明挖車站從投資和進度上均具有優勢,但是明挖車站受周邊環境限制和交通疏導影響,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支護措施,尤其是異形基坑將會更多的出現,使得明挖車站的基坑支護措施和方法尤為重要,并且施工難度更大。如采用明挖法對一個開挖總面積約13345m2且最大開挖深度約26m的深基坑進行開挖時,為確保基坑開挖施工安全進行,通常采用圍護粧與多道鋼筋砼內支撐相結合的支護方案進行支護,雖上述支護方案能滿足基坑支護安全的要求,但采用該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鋼筋砼支撐需要整體逐層整體施工,完成后需等強至設計強度,施工周期長;第二、鋼筋砼支撐設計密,同時因跨度大,基坑內豎向臨時支撐多,且構件尺寸大,影響主體結構施工,并且結構后澆預留孔多;第三、鋼筋砼支撐結構尺寸大,又加之基坑跨度大,拆除吊裝需大型吊裝設備,施工困難,同時安全隱患大、工期長;第四、臨時支撐工程量大,雖能滿足基坑施工安全,但不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支護效果好,能解決現有圍護粧與鋼筋砼內支撐相結合的支護方案存在的多種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沿所開挖基坑的四周開挖邊線由前至后布設的圍護粧、一道位于多個所述圍護粧上方的冠梁和支撐于所開挖基坑內的內支撐體系;多個所述圍護粧的頂端均與冠梁緊固連接為一體,多個所述圍護粧均位于所開挖基坑的四周側壁上,且所開挖基坑的側壁上位于前后相鄰兩個所述圍護粧之間的區域均設置有掛網噴砼支護結構,多個所述圍護粧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呈豎直向布設;多個所述圍護粧均為鋼筋混凝土粧,所述冠梁呈水平布設且其為鋼筋混凝土梁;所述內支撐體系包括四個由上至下布設的內支撐結構,四個所述內支撐結構均呈水平布設且其由上至下分別為第一內支撐結構、第二內支撐結構、第三內支撐結構和第四內支撐結構;所述第一內支撐結構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設的鋼筋砼支撐,多道所述鋼筋砼支撐呈平行布設且其均與冠梁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所述鋼筋砼支撐均為一道鋼筋混凝土支撐梁且其左右兩端分別支撐在冠梁的左右內側壁上;所述第二內支撐結構、第三內支撐結構和第四內支撐結構的結構均相同且三者均為鋼管內支撐結構,所開挖基坑內由上至下設置有三道分別供所述第二內支撐結構、第三內支撐結構和第四內支撐結構固定的鋼圍檁,三道所述鋼圍檁的結構均相同且其均呈水平布設,三道所述鋼圍檁均固定在多個所述圍護粧的內側壁上,且每道所述鋼圍檁均與所固定的鋼管內支撐結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鋼管內支撐結構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設的鋼管內支撐,多道所述鋼管內支撐呈平行布設且其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所述鋼管內支撐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與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鋼圍檁的左右內側壁上。
[0005]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前后相鄰兩個所述圍護粧之間的間距均為200cm?260cm。
[0006]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上下相鄰兩個所述內支撐結構之間的間距為4m?7m。
[0007]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開挖基坑底部設置有混凝土墊層,所述第四內支撐結構與混凝土墊層之間的間距為4m?4.Sm,所述第三內支撐結構與第四內支撐結構之間的間距為4.6m?5.4m,所述第二內支撐結構與第三內支撐結構之間的間距為6m?7m,所述第一內支撐結構與第二內支撐結構之間的間距為5m?6m。
[0008]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三道所述鋼圍檁均為橫向鋼連接件且其形狀均與冠梁的形狀相同,三道所述所述鋼圍檁均位于冠梁的正下方。
[0009]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鋼管內支撐的左右兩端與鋼圍檁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或通過連接螺栓進行連接。
[0010]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鋼管內支撐由兩個并排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撐鋼管組成。
[0011]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支撐鋼管的直徑為Φ 550mm ?Φ 650mm。
[0012]上述一種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冠梁的上部外側設置有擋土板,所述擋土板的橫截面為L形;所述擋土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且其與冠梁澆筑為一體。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4]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較低。
[0015]2、僅有一道鋼筋砼支撐,施工周期短。
[0016]3、密度小,豎向臨時支撐小,不會影響主體結構施工,并且結構后澆預留孔少。
[0017]4、拆除方便,施工操作簡單,并且拆除過程安全隱患小。
[0018]5、臨時支撐工程量小,投入成本較低,經濟實用。
[0019]6、施工方便且支護效果好,能對所開挖基坑進行穩固支護。
[0020]7、將鋼筋砼支撐與鋼管內支撐相結合作為內支撐體系,充分利用了各種支護方式的長處,滿足基坑支護需求,并且大幅度減少了支護工程量,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同時為后結構施工提供了施工空間,大幅度提高了工效。
[002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支護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圍護粧與鋼筋砼內支撐相結合的支護方案存在的多種問題。
[0022]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I—所開挖基坑;2—圍護粧;3—冠梁;
[0026]4 一鋼筋砼支撐;5—鋼圍檁;6—鋼管內支撐;
[0027]7—混凝土墊層;8—擋土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多個沿所開挖基坑I的四周開挖邊線由前至后布設的圍護粧2、一道位于多個所述圍護粧2上方的冠梁3和支撐于所開挖基坑I內的內支撐體系。多個所述圍護粧2的頂端均與冠梁3緊固連接為一體,多個所述圍護粧2均位于所開挖基坑I的四周側壁上,且所開挖基坑I的側壁上位于前后相鄰兩個所述圍護粧2之間的區域均設置有掛網噴砼支護結構,多個所述圍護粧2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呈豎直向布設。多個所述圍護粧2均為鋼筋混凝土粧,所述冠梁3呈水平布設且其為鋼筋混凝土梁。所述內支撐體系包括四個由上至下布設的內支撐結構,四個所述內支撐結構均呈水平布設且其由上至下分別為第一內支撐結構、第二內支撐結構、第三內支撐結構和第四內支撐結構。所述第一內支撐結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