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異型雙排樁的梁式連接節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基坑支護和邊坡防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及城鎮一體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場、地下商業廣場、地下鐵道等地下設施建設都需要進行基坑支護。這些基坑工程往往具有以下特點:地下室外墻緊鄰建筑規劃紅線;基坑周邊既有建筑及管網等地下設施大量分布;地下水位較高。由此,使得傳統基坑支護技術存在以下三個嚴重問題:(I)傳統土釘支護、復合土釘支護、粧錨支護技術都需要在水平方向施工數十米長的土釘或錨桿,往往超越建筑規劃紅線、周邊既有建筑地下室邊線或受地下管網等設施的影響,使得這些支護技術的應用受到限制;(2)傳統懸臂粧支護或內支撐支護技術盡管無土釘或錨桿施工,可以在建筑規劃紅線范圍內施工,不受周邊地下設施影響,但是懸臂粧支護技術剛度低,基坑深度一般不超過6米,且粧頂變形較大,故工程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內支撐支護技術需在基坑開挖的平面范圍內施工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梁或鋼結構支撐構件,不僅影響土方開挖和地下基礎及建筑施工,且對于大型基坑,大量支撐構件的安裝和拆除既延長工期又增加造價;(3)對于存在地下水的基坑,為減小地下水位對周邊既有建筑及地下管網設施的影響,傳統基坑支護技術還需要在基坑周邊施工一道連續的截水帷幕墻來阻止基坑外地下水流入基坑內,而截水帷幕墻的施工大大延長工程工期、增加工程造價。
[0003]為解決傳統基坑支護技術的問題,近幾年來采用兩排鋼筋混凝土灌注粧形成的雙排粧技術開始在建筑工程中應用。與傳統基坑支護技術相比,現有的雙排粧技術存在以下優點:(I)無土釘或錨桿施工,不會因其支護結構超過建筑紅線或受地下管網設施制約而受到限制;(2)前、后排鋼筋混凝土灌注粧通過梁板連接,形成門式剛架結構,整體剛度很大,具有明顯的抵抗變形的能力,支護結構變形小,支護基坑深度大;(3)雙排粧結構不需要在基坑開挖的平面范圍內施工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梁或鋼管形成內支撐,工期縮短,造價降低。
[0004]但是現有的雙排粧技術為解決基坑開挖時地下水的問題,往往在雙排粧外側或兩排粧中間再施工截水帷幕墻進行截水,由此導致了兩個嚴重問題:(I)雙排粧支護時,后排粧受力一般比前排粧受力小的多,后排粧仍然采用鋼筋混凝土灌注粧顯然不經濟實用;(2)雙排粧中的截水帷幕墻需要單獨施工,一般僅考慮其截水作用,而不考慮其擋土作用,不僅浪費材料,增加造價,還延長工期。
[0005]異型雙排粧是一種支護基坑側壁的新型雙排粧結構,由按一定粧間距布置的鋼筋混凝土灌注粧形成的前排粧及前排粧冠梁、水泥土攪拌墻和內置型鋼形成的后排墻及后排墻冠梁、連接前排粧和后排墻的剛架梁組成。而前排粧和后排墻必須形成門式剛架結構才能很好地組成剛架體系的支護結構,當后排墻的內置型鋼采用可回收方式時,前排粧和后排墻的連接節點對異型雙排粧的支護效果極其重要。
【發明內容】
[0006]當異型雙排粧中的后排墻內置可回收型鋼時,為保證前排粧和后排墻能形成良好的剛架結構體系,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采用該梁式連接節點,既可避免由于型鋼貫穿剛架梁導致剛架梁主筋無法穿越后排墻冠梁難題,同時可以解決型鋼貫穿剛架梁后導致剛架梁抗剪承載力和抗彎承載力大幅削弱的問題。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包括剛架梁、后排墻冠梁和型鋼,所述型鋼的高度高出所述后排墻冠梁的頂部高度30-50cm,所述后排墻冠梁內對應所述型鋼的翼緣兩側的位置上分別綁扎有多列后排墻冠梁縱筋,所述型鋼內置于所述后排墻冠梁與所述剛架梁的交接處,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之間通過包含小箍筋、U型主筋和型鋼外套箍筋的內置鋼筋進行連接,位于所述型鋼同一側的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綁扎有所述小箍筋,所述U型主筋具有開口端和閉口端,所述U型主筋的開口端錨入前排粧冠梁中,所述U型鋼筋的閉口端靠近所述型鋼的翼緣,所述型鋼外套箍筋按一定間距設置于所述型鋼的外側,所述小箍筋及所述U型主筋的閉口端分別套拉在所述型鋼外套箍筋相應的一側上。
[0009]所述型鋼外套箍筋沿著所述后排墻冠梁的高度方向分布。
[0010]所述小箍筋和所述U型主筋設置在所述型鋼的翼緣寬度范圍內。
[0011]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分布在所述型鋼的兩側,位于所述型鋼同一側的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各有多根,此多根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分成兩列沿著所述后排墻冠梁的寬度方向設置,每列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分為多層沿著所述后排墻冠梁的高度方向設置。
[0012]所述小箍筋的高度為同一列所述后排墻冠梁最上層縱筋與最下層縱筋的外皮距離,所述小箍筋的寬度為位于所述型鋼同一側的兩列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的外皮距離。
[0013]所述內置鋼筋還包括用于連接前排粧和后排墻的多個通長主筋,所述通長主筋穿設在所述剛架梁內,所述通長主筋的一端錨入前排粧冠梁中,所述通長主筋的另一端錨入所述后排墻冠梁中。
[0014]所述通長主筋設置在所述型鋼的翼緣寬度范圍外。
[0015]所述后排墻冠梁中設置有多個將所述后排墻冠梁縱筋牢固綁扎在一起的整體箍筋,所述整體箍筋沿著所述后排墻冠梁的長度方向分布。
[0016]采用上述結構后,解決了兩大難題:
[0017](I)解決了剛架梁內的縱筋穿越后排墻冠梁的難題:由于后排墻內的型鋼貫穿后排墻冠梁及剛架梁,導致剛架梁內部分縱筋無法直接穿越后排墻冠梁,通過設置型鋼外套箍筋將位于型鋼相應側的小箍筋和U型主筋套拉住,可間接保證剛架梁縱向受力筋穿越后排墻冠梁,保障剛架梁縱向受力筋的連續性。
[0018](2)解決了剛架梁抗剪承載力和抗彎承載力難題:由于后排墻內型鋼貫穿后排墻冠梁及剛架梁,嚴重削弱了剛架梁與后排墻冠梁節點處的剛度,顯著減小了剛架梁在該處的抗剪和抗彎強度。通過在剛架梁內設置U型主筋、通長主筋和小箍筋保證了剛架梁的抗剪承載力;通過型鋼外套箍筋將位于型鋼相應側的小箍筋和U型主筋套拉住,保證了剛架梁的抗彎承載力。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一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發明一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后排墻有內置型鋼的部分);
[0021]圖3為本發明一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后排墻無內置型鋼的部分)。
[0022]圖中:
[0023]前排粧冠梁I剛架梁2
[0024]后排墻冠梁3前排粧4
[0025]后排墻5型鋼6
[0026]后排墻冠梁縱筋7和7’型鋼外套箍筋 81
[0027]小箍筋82U型主筋83
[0028]通長主筋84整體箍筋85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0030]—種用于異型雙排粧的梁式連接節點,參見圖1-圖3,包括前排粧冠梁1、剛架梁2、后排墻冠梁3和使得前排粧4和后排墻5形成剛架結構體系的內置鋼筋,前排粧冠梁I設置于前排粧4的頂部位置,后排墻冠梁3設置于后排墻5的頂部位置,前排粧冠梁I與后排墻冠梁3之間連接有剛架梁2,前排粧4和后排墻5通過剛架梁2形成雙排粧。
[0031]后排墻5內置有型鋼6,型鋼6位于后排墻冠梁3與剛架梁2的交接處,型鋼6的高度高出后排墻冠梁3的頂部高度30-50cm,后排墻冠梁3內對應型鋼6的翼緣兩側的位置上分別綁扎有多根后排墻冠梁縱筋7和7’,后排墻冠梁縱筋7和7’的根數由工程需要計算得到,本實施例中,后排墻冠梁縱筋7和7 ’共12條,此12根后排墻冠梁縱筋7和7 ’對稱分布在型鋼6的兩側,位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