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及其制造方法,屬于地質級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是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降雨特別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積水,降雨強度比較大、時間比較長也有可能形成積水。
[0003]為了解決城市內澇的問題,需要地質級配能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0004]因此,急需滲透性能好、蓄水能力強、凈水效果好的地質級配,從而解決城市地面內澇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及其制造方法,滲透性能好、蓄水能力強、凈水效果好。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包括面磚層、第一導水層,第一導水層的下部設有第一級配砂石層,第一級配砂石層的下部設有第二導水層,第二導水層的下部設有第二級配砂石層,第二級配砂石層的下部設有土壤層,第一級配砂石層和第二級配砂石層內均設有若干儲水構件。
[0007]所述儲水構件包括第一構件,第一構件上設有若干排盛接構件,每一個盛接構件上設有一個第二構件,第二構件上設有若干個通孔。
[0008]所述第二構件上還設有對稱設置的鋸齒狀的連通孔,每排相鄰兩個第二構件之間設有連接構件。
[0009]所述盛接構件為內部為空的倒立的圓錐體結構,第二構件為內部中空的球體結構,連接構件的兩個端部為鋸齒狀,連接構件的端部可插入連通孔內。
[0010]所述第二構件內設有海綿或竹炭包或活性炭包。
[0011]所述第二導水層為浮石、活性炭、竹炭的混合物,浮石、活性炭、竹炭的質量比為:1:1.2:1.4ο
[0012]所述第一級配砂石層和第二級配砂石層均為土、沙、石的混合物,土、沙、石的質量比為1:1。
[0013]所述第一級配砂石層為礫砂、碎石、吸水石、中砂、粗砂、玻璃纖維、糯米水的混合物,礫砂、碎石、吸水石、中砂、粗砂、玻璃纖維、糯米水的質量比為:5-5.5:5-5.5:7.8-8.5:3_3.8:3.5_4.1: 1.3_1.9:2.6_30
[0014]所述第二級配砂石層為礫砂、吸水石、中砂、粗砂、水的混合物,礫砂、吸水石、中砂、粗砂、水的質量比為:5-5.5:7-7.6:3-3.8:3-3.8:2-2.5。
[0015]—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挖方按1:1放坡開挖,清槽整平;
b、基坑底整平后,上面鋪設一層土壤層,土壤層厚度為40-60cm;
c、土壤層的上面鋪設第二級配砂石層,控制第二級配砂石層的含水量在5%-10%,第二級配砂石層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d、壓平后,在第二級配砂石層的上面鋪設第二導水層,進行表面拉線找平;
e、第二導水層的上面鋪設第一級配砂石層,控制第一級配砂石層的含水量在6%-9%,第一級配砂石層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f、第一級配砂石層的上面鋪設第一導水層;
g、第一導水層的上面鋪設面磚層。
[0016]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明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地表下10-20cm處土壤含水率為28.1%,地表下20_30cm處土壤含水率為26.5%,地表下30-40cm處土壤含水率為18.9%,比其他地區普通地質級配的土壤含水率10-20cm為12.2%,20-30cm為9.9%,30-40cm為10.9%有著很大幅度的提高。
[0017]2、滲透性能好:能較快的滲水,比普通地質級配的滲水速度提高15%以上;
3、凈水效果好:可以有效吸附掉雨水中的雜質。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9]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儲水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連接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
1-面磚層,2-第一導水層,3-第一級配砂石層,4-第二導水層,5-第二級配砂石層,6- 土壤層,7-儲水構件,8-第一構件,9-第二構件,10-通孔,11-連接構件,12-盛接構件,13-連通孔,14-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包括面磚層1,面磚層I的下部設有第一導水層2,第一導水層2的下部設有第一級配砂石層3,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下部設有第二導水層4,第二導水層4的下部設有第二級配砂石層5,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下部設有土壤層6。
[0023]第一導水層2為粒徑為4_6mm的浮石層;
第一級配砂石層3和第二級配砂石層5均為土、沙、石的混合物,土、沙、石的質量比為:1:1:1,石的粒徑均為4_6mm ;
第二導水層4為浮石、活性炭、竹炭的混合物,浮石、活性炭、竹炭的質量比為:
I: 1.2:1.4,浮石的粒徑為2.5-3.5mm,活性炭、竹炭的粒徑均為0.8-1.5mm ;
第一級配砂石層3和第二級配砂石層5內均設有若干儲水構件7。
[0024]如附圖2、附圖3、附圖4和附圖5所示,儲水構件7包括第一構件8,第一構件8為方形框體,第一構件8上設有若干排盛接構件12,盛接構件12為內部為空的倒立的圓錐體結構,每一個盛接構件12上設有一個第二構件9,第二構件9為內部中空的球體結構,第二構件9上設有若干個通孔10,第二構件9上還設有對稱設置的鋸齒狀的連通孔13,每排相鄰兩個第二構件9之間設有連接構件11,連接構件11的兩個端部14為鋸齒狀,連接構件11的端部14可插入連通孔13內。
[0025]第二構件9內設有海綿或竹炭包或活性炭包,可從連通孔13內放入。
[0026]—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挖方按1:1放坡開挖,清槽整平;
b、基坑底整平后,上面鋪設一層土壤層6,土壤層6厚度為40-60cm;
c、土壤層6的上面鋪設第二級配砂石層5,控制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含水量在5%-10%,第二級配砂石層5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窮一窮壓半窮,窮窮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d、壓平后,在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上面鋪設第二導水層4,進行表面拉線找平;
e、第二導水層4的上面鋪設第一級配砂石層3,控制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含水量在6%-9%,第一級配砂石層3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f、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上面鋪設第一導水層2;
g、第一導水層2的上面鋪設面磚層I。
[0027]實施例2,如附圖1所示,一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包括面磚層1,面磚層I的下部設有第一導水層2,第一導水層2的下部設有第一級配砂石層3,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下部設有第二導水層4,第二導水層4的下部設有第二級配砂石層5,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下部設有土壤層6。
[0028]第一導水層2為粒徑為4_6mm的浮石層;
第一級配砂石層3為礫砂、碎石、吸水石、中砂、粗砂、玻璃纖維、糯米水的混合物,礫砂、碎石、吸水石、中砂、粗砂、玻璃纖維、糯米水的質量比為:5:5:7.8:3:3.5:1.3:2.6 ;礫砂的粒徑為2_3mm,碎石的粒徑為1.8-2.5mm,吸水石的粒徑為2.6-3.5mm ;
第二導水層4為浮石、活性炭、竹炭的混合物,浮石的粒徑為2.5-3.5_,活性炭、竹炭的粒徑均為0.8-1.5mm ;
第二級配砂石層5為礫砂、吸水石、中砂、粗砂、水的混合物,礫砂、吸水石、中砂、粗砂、水的質量比為:5:7:3:3: 2,礫砂的粒徑為2-3mm,吸水石的粒徑為2.6-3.5mm ;
第一級配砂石層3和第二級配砂石層5內均設有若干儲水構件7。
[0029]如附圖2、附圖3、附圖4和附圖5所示,儲水構件7包括第一構件8,第一構件8為方形框體,第一構件8上設有若干排盛接構件12,盛接構件12為內部為空的倒立的圓錐體結構,每一個盛接構件12上設有一個第二構件9,第二構件9為內部中空的球體結構,第二構件9上設有若干個通孔10,第二構件9上還設有對稱設置的鋸齒狀的連通孔13,每排相鄰兩個第二構件9之間設有連接構件11,連接構件11的兩個端部14為鋸齒狀,連接構件11的端部14可插入連通孔13內。
[0030]第二構件9內設有海綿或竹炭包或活性炭包,可從連通孔13內放入。
[0031]—種能提高蓄水能力的地質級配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挖方按1:1放坡開挖,清槽整平;
b、基坑底整平后,上面鋪設一層土壤層6,土壤層6厚度為40-60cm;
c、土壤層6的上面鋪設第二級配砂石層5,控制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含水量在5%-10%,第二級配砂石層5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窮一窮壓半窮,窮窮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d、壓平后,在第二級配砂石層5的上面鋪設第二導水層4,進行表面拉線找平;
e、第二導水層4的上面鋪設第一級配砂石層3,控制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含水量在6%-9%,第一級配砂石層3換填分層鋪攤,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級配砂石換填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f、第一級配砂石層3的上面鋪設第一導水層2;
g、第一導水層2的上面鋪設面磚層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