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工業生產等的日益繁榮,這些行業所產生的污水量也在逐漸增多,所以污水處理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污水處理的初級工作是在預制泵站中完成的。普通的預制泵站是將格柵、水泵、檢修平臺、閥門等設置在一個玻璃鋼井筒內。當泵站需要檢修的時候,檢修工人進入井筒內到檢修平臺處將閥門關閉,對閥門和水泵進行檢修維護。然而,井筒內污水等產生的惡臭氣體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目前,即使檢修工人戴著防毒面具并同時進行相應的通風措施,還是難以降低檢修工作的危險系數。
由此可見,如何研究出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具備有效改善檢修工人的工作環境,提高維修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包括預制泵站和預制閥門井,所述預制閥門井和所述預制泵站為位于地下的兩個相對獨立的池體,所述預制閥門井距地面的深度小于所述預制泵站距地面的深度。所述預制泵站于遠離所述預制閥門井一側連接有進水管,所述預制閥門井于遠離所述預制泵站一側連接有出水管,所述預制泵站底部安裝有潛水排污泵,所述潛水排污泵出水口連接污水輸送管道,所述污水輸送管道通過地下通道進入所述預制閥門井中并穿過所述預制閥門井后連接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預制閥門井中的所述污水輸送管道沿污水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止回閥和閘閥,所述預制閥門井為干式結構的集成式閥門井。因所述集成式閥門井中無在污水存在,所以檢修人員在井底進行止回閥和閘閥的開啟、關閉操作十分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閥門井內集成有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安裝于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中的所述止回閥和閘閥,用于將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與所述預制泵站中污水輸送管對接的橡膠軟接頭,用于將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與所述出水管對接的管道連接件。
進一步地,所述潛水排污泵的數量為多臺,每臺所述潛水排污泵出口均密封連接有與之對應的一個所述污水輸送管道。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閥門井中的多個所述污水輸送管道和所述出水管之間密封連接有多通管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潛水排污泵出口與所述預制泵站中污水輸送管道之間以及所述預制閥門井中污水輸送管道和所述出水管之間均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泵站側壁和預制閥門井側壁上均安裝有爬梯。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該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中,通過設計一個深度較小的預制閥門井,并將潛水排污泵出水口的止回閥和閘閥設置在該預制閥門井中,且該預制閥門井為干式結構,距離地面又較近,所以該設計能夠為檢修工人進出所述預制閥門井調控止回閥和閘閥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其次,當預制泵站需要檢修的時候,檢修工人只需在外部預制閥門井內將止回閥和閘閥關閉,然后從預制泵站頂部潛水排污泵檢修孔將潛水排污泵吊出該預制泵站進行檢修即可,無需下到預制泵站的井筒內,因此該設計顯著提高了維修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極大地改善了維修人員的工作環境。
最后,由于預制閥門井是在工廠內進行預制的一種集成式閥門井,即所述預制閥門井內集成有橡膠軟接頭、止回閥、閘閥及連接管等構件。如此,在預制泵站現場只需要做好預制閥門井的基礎,之后進行進水管路、出水管路對接即可,可見該預制閥門井是一種集成化較高的模塊化設備。該設計可有效提高預制閥門井的組裝效率,使其在實際安裝使用過程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進水管,2、潛水排污泵,3、爬梯,4預制泵站,5、止回閥,6、閘閥,7、出水管,8、預制閥門井。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2所示,一種帶預制閥門井的預制泵站,包括預制泵站4和預制閥門井8,所述預制閥門井8和所述預制泵站4為位于地下的兩個相對獨立的池體,所述預制閥門井8距地面的深度小于所述預制泵站4距地面的深度。該設計為實現將潛水排污泵2出水口的止回閥5和閘閥6由設置與所述預制泵站4中優化為設置于該預制閥門井8中提供了便利條件。
其中,所述預制泵站4于遠離所述預制閥門井8一側連接有進水管1,所述預制閥門井8于遠離所述預制泵站4一側連接有出水管7,所述預制泵站4底部安裝有潛水排污泵2,所述潛水排污泵2出水口連接污水輸送管道。所述污水輸送管道通過地下通道進入所述預制閥門井8中并穿過所述預制閥門井8后連接所述出水管7。位于所述預制閥門井8中的所述污水輸送管道沿污水輸送方向依次安裝有止回閥5和閘閥6,所述預制閥門井8為干式結構的集成式閥門井。由于該預制閥門井8為干式結構,且距離地面又較近,所以該設計能夠為檢修工人進出所述預制閥門8井調控止回閥5和閘閥6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此外,為了方便工作人員進出所述預制泵站4和所述預制閥門井8更加便利,所以在所述預制泵站4側壁和所述預制閥門井8側壁上均安裝有爬梯3。
所述預制閥門井8的集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所述預制閥門井8內集成有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安裝于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中的所述止回閥5和閘閥6,用于將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與所述預制泵站4中污水輸送管對接的橡膠軟接頭,用于將預制閥門井段污水輸送管與所述出水管7對接的管道連接件。因此,在預制泵站4現場只需要做好預制閥門井8的基礎,之后進行進水管路、出水管路對接即可,該設計提高了預制閥門井8使用過程中的便利性。
為了提高所述預制泵站4的污水初級處理效率,所以將所述潛水排污泵2的數量設計為多臺,且每臺所述潛水排污泵2出口均密封連接有所述污水輸送管道。
為了使所述污水管道與所述出水管7順利連接為一個整體,所以將所述預制閥門井8中的多個所述污水輸送管道和所述出水管7之間密封連接有多通管接頭。即若所述污水輸送管道的數量為三個則采用四通管接頭,換言之,所述污水管道總量加一即為所述多通管接頭的接口數量。
為了加強所述污水輸送管與所述潛水排污泵2、所述出水管7之間連接的密封性能,所以在所述潛水排污泵2出口與所述預制泵站4中污水輸送管道之間以及所述預制閥門井8中污水輸送管道和所述出水管7之間均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