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水利護坡墻。
背景技術:
水利設施是對自然界的水進行控制、調節、開發、利用和保護,以減輕和免除水旱災害,并利用水資源,適應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需要的設施。水利護坡墻在水里工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護坡是河壩抵御洪水的第一關卡,目前的護坡多由石頭砌成,由于石頭在施工過程中有縫隙,洪水在漲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會往縫隙里灌水,加上洪水的沖擊,很容易被沖斷,導致附近百姓受災。
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30007910U)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護坡墻,包括基體和斜坡,雖然該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洪水對于護坡墻的損壞,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積水容易在坡體中形成積累,嚴重損壞坡體內部結構,同時現有的坡體可變性較強,施工時不能根據坡體地形完整變化施工,導致坡體存在易損壞位置,影響整體護坡墻的堅固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護坡墻,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利護坡墻,包括斜坡和基底,所述斜坡內部水平位置設有過濾網,斜坡內部豎直位置設有攔砂板,所述斜坡下端設有過濾帶,過濾帶下端設有集水槽,集水槽下端連接有通水管,所述基底內部填充有沙袋,基底上端設有內壩,所述斜坡上端設有多塊防洪墻,防洪墻包括上墻體、強化層和下墻體,所述強化層兩端設有連接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強化層為鋼筋混凝土材料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墻體和下墻體厚度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水管底端穿過基底連接有回水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內壩為砂石混凝土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坡角度為20-30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種水利護坡墻,結構合理,設計新穎,通過設有通水管和回水槽實現了對護坡墻內部積累水的高效排出,避免水在內部損壞護坡墻,同時通過設有的過濾帶將水中含有的大量砂石進行過濾,避免堵塞通水管,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此外,通過設有的連接槽實現了防洪墻的多塊連接,大大增加了施工時的可變性,同時維修方便,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水利護坡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水利護坡墻中防洪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種水利護坡墻中防洪墻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水利護坡墻,包括斜坡2和基底7,所述斜坡2角度為20-30度,從而減小了洪水對于整個護坡墻的撞擊,所述斜坡2內部水平位置設有過濾網10,用于過濾出砂石,避免洪水中的雜質進入到護坡墻內部,減小了對護坡墻的承重能力,斜坡2內部豎直位置設有攔砂板9,減小了砂石對于護坡墻的沖擊力,所述斜坡2下端設有過濾帶3,除去進入到通水管5中的雜質,過濾帶3下端設有集水槽4,集水槽4下端連接有通水管5,通水管5底端穿過基底7連接有回水槽15,從而將進入內壩6中的水通過回水槽回流到湖泊中,所述基底7內部填充有沙袋8,基底7上端設有內壩6,內壩6為砂石混凝土結構,所述斜坡2上端設有多塊防洪墻1,防洪墻1包括上墻體12、強化層11和下墻體13,強化層11為鋼筋混凝土材料組成,上墻體12和下墻體13厚度相同,從而實現了上墻體12和下墻體13組合,所述強化層11兩端設有連接槽14。
所述一種水利護坡墻,施工時,通過在內壩6內部設有通水管5實現了對水的排出,同時在防洪墻1施工時不用進行整體施工,而是通過多塊防洪墻1進行組合拼接,當斜坡2上的某個位置出現損壞時,只需要更換相應的防撞墻1即可, 維修方便,同時也增加了施工的可變性。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設計新穎,通過設有通水管5和回水槽15實現了對護坡墻內部積累水的高效排出,避免水在內部損壞護坡墻,同時通過設有的過濾帶3將水中含有的大量砂石進行過濾,避免堵塞通水管5,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此外,通過設有的連接槽14實現了防洪墻1的多塊連接,大大增加了施工時的可變性,同時維修方便,適用性強。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