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裝置及工藝,主要解決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孔壁坍塌及孔位偏斜等具體問題。
背景技術:
采用常規的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進行施工作業時,由于地層應力的作用,對孔壁的穩定性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地層應力的作用下,引起孔壁破壞的形式可分為擠壓破壞和張力破壞,其中擠壓破壞又是鉆孔施工中主要的破壞形式。地層壓力分為垂直壓力和側壓力,而導致孔壁產生坍塌破壞的是巖土側壓力,根據
不采取任何措施的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孔壁極易發生坍塌,或發生孔徑收縮,影響成樁質量,且對近距離構筑特影響大。所以對于松散破碎、松軟、膠結性差等復雜土層,采用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裝置及工藝來防止孔壁坍塌,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一種用于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在面臨松散破碎、松軟、膠結性差等復雜土層時,為提供更大的側向壓力,故將泥漿液面抬升抬升,來解決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孔壁坍塌、孔徑縮小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首先提出的一種用于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裝置,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裝置包括現澆有預埋鋼管的底座、頂層鋼管和若干中層鋼管;所述預埋鋼管與頂層鋼管、中層鋼管的管徑相同,所述預埋鋼管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頂層鋼管的下端,以及所述中層鋼管的兩端均設有用于三者相互拴接的法蘭;所述預埋鋼管內部形成供鉆孔灌注樁進入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軸線位于所述底座中軸線上;所述頂層鋼管的側壁設有泥漿排出管,所述泥漿排出管末端設有法蘭。
所述法蘭拴接外均設彈性密封墊。
所述底座為圓柱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外半徑為3-5倍鉆孔灌注樁直徑,厚度為1-2m;所述中心孔半徑大于設計孔洞半徑3-5cm。
所述預埋鋼管的法蘭高出所述底座頂面15-20cm,所述預埋鋼管的法蘭上螺孔之間的間隔為5-15cm。
所述泥漿排出管與頂層鋼管的結合部到頂層鋼管上端距離30-70cm。
另外,本發明還提出的一種用于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對場地進行勘察,確定設計孔洞的直徑和深度,以及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并基于勘察結果制作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預埋鋼管、頂層鋼管和多根中層鋼管;
b、對場地進行平整硬化,并在設計孔洞處挖筑底座安放槽,所述底座安放槽半徑為3-5倍鉆孔灌注樁直徑,深度為1-2m;
c、將所述底座安放槽內設10cm的素混凝土墊層,并安裝鋼筋;在所述設計孔洞處安放所述預埋鋼管;之后現場澆筑混凝土形成底座;之后根據所述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在所述預埋鋼管上由下至上依次安裝所述中層鋼管和頂層鋼管,并通過彈性密封墊密封所述預埋鋼管、中層鋼管和頂層鋼管之間的縫隙;在所述頂層鋼管的泥漿排出管上安裝連通沉淀池的泥漿管,泥漿排出管距離地面高度即為泥漿液面抬升高度;
d、泥漿泵將制備好的泥漿壓入成孔設備的中空鉆桿內;
e、鉆孔機械設備進行泥漿正循環成孔作業;
f、待成孔到設計深度后,再清孔,鋼筋籠安放,并進行混凝土灌注;
g、待灌注樁的混凝土灌注完成48-60小時后,再拆除所述頂層鋼管和中層鋼管,并將底座上預埋鋼管高出地面的部分切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普遍適應孔徑大、孔深大、各種復雜土層的鉆孔灌注樁施工。與常規鉆孔灌注樁施工相比,本發明使孔壁坍塌的情況得以較大程度的抑制,更使孔位偏斜、孔徑縮小的發生率極大地降低,避免了在施工過程中的不必要的財物損失。
本發明靈活控制泥漿液面抬升高度,從而控制孔內的靜液柱壓力,以防止由于地層擠壓而發生的孔壁坍塌、縮徑等現象。而通過底座的固定作用,解決了孔位偏斜、孔口塌陷等問題。裝置中,采用疊加的方式來構筑,鋼管之間、鋼管與底座之間通過法蘭連接,使裝置整體的穩定性提高。
附圖說明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其示例性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發明上述特征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圖1為超壓鉆孔灌注樁裝置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首先提供一種用于超壓護壁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裝置,包括:
底座1
底座1為圓柱形,采用高強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凝結時間應大于7天以達到高強度。底座1外半徑為3-5倍鉆孔灌注樁直徑,厚度為1—2m。底座1外緣設有4個繞其軸線旋轉對稱的預留鋼筋環。預留鋼筋環為圓形或橢圓形,半徑為3-5cm,其底部與底座1平面相切。
底座1預埋有預埋鋼管2。預埋鋼管2的軸線位于底座1的幾何中心,預埋鋼管2內部形成供鉆孔灌注樁進入的中心孔21,中心孔21半徑比設計孔洞半徑大3-5cm。預埋鋼管2上端還設有法蘭盤22。法蘭盤22高出底座1頂面15-20cm,其上螺孔之間的間隔為5-15cm。
中層鋼管3和頂層鋼管4
預埋鋼管2、中層鋼管3和頂層鋼管4具有相同管徑。其中:
頂層鋼管4的下端,以及中層鋼管3的兩端均設有與法蘭盤22相適配的法蘭。頂層鋼管的側壁距其上端30-70cm處設有泥漿排出管41。泥漿排出管41末端設有用于安裝泥漿管的法蘭,泥漿排出管41的半徑不小于10cm。
頂層鋼管4的頂部外緣處開設有與預留鋼筋環數量相同(本實施例中為4個)的對稱分布的孔洞。每個孔洞距頂層鋼管4上邊緣的距離為3-5cm,孔洞的半徑為3-5cm。通過鋼纜將頂層鋼管4的孔洞與底座1的連接環進行連接固定,以增加其穩定性。
另外,為達到防止泥漿滲漏的目的,施工裝置的所有法蘭外均設彈性密封墊5。在裝配時,法蘭之間通過彈性密封墊5密封,以起到密封效果。
以下結合使用該裝置后的新施工方法,對上述施工裝置使用方式進行詳細描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對場地進行勘察,根據土體的穩定性、物理力學性能、密實狀態、地下水位高度確定設計孔洞的直徑和深度,以及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
并基于勘察結果制作如上所述的預埋鋼管2、頂層鋼管4和多根中層鋼管3;中層鋼管3的數量和長度應根據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進行設計;在優選的實施例中,中層鋼管3應當分為2米規格(多根)和1米規格(1根),這樣無論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為多少,通過上述組合均能將誤差控制在0.5m之內。
b、對場地進行平整硬化,并在設計孔洞處挖筑底座安放槽,底座安放槽半徑為3-5倍鉆孔灌注樁直徑,深度為1-2m;
c、將底座安放槽內設10cm的素混凝土墊層,并安裝鋼筋;在設計孔洞處安放預埋鋼管2,預埋鋼管2的法蘭露出地面至少15-20cm;之后現場澆筑混凝土形成底座1;底座1硬化完后在其上做硬化地面7;
之后根據期望泥漿液面抬升高度,在預埋鋼管2上由下至上依次安裝中層鋼管3和頂層鋼管4,并通過彈性密封墊5密封預埋鋼管2、中層鋼管3和頂層鋼管4之間的縫隙。頂層鋼管4的泥漿排出管41上安裝連通沉淀池8的泥漿管6。此時,頂層鋼管4上泥漿排出管41距離地面高度即為泥漿液面抬升高度;
d、泥漿泵9將制備好的泥漿壓入成孔設備的中空鉆桿內;
e、鉆孔機械設備10進行泥漿正循環成孔作業;
f、待成孔到設計深刻后,再清孔,鋼筋籠安放,并進行混凝土灌注;
g、待灌注樁的混凝土灌注完成48-60小時后,再拆除中層鋼管3和頂層鋼管4,并將底座1上預埋鋼管2高出地面的部分切除。
在上述步驟中,從鉆孔灌注樁施工到混凝土灌注完工,泥漿始終保持在頂層鋼管4的泥漿排出管41高度,從而提高的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孔內的泥漿壓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普遍適應孔徑大、孔深大、各種復雜土層的鉆孔灌注樁施工。與常規鉆孔灌注樁施工相比,本發明使孔壁坍塌的情況得以較大程度的抑制,更使孔位偏斜、縮徑的發生率極大地降低,避免了在施工過程中的不必要的財物損失。
本發明靈活控制泥漿液面抬升高度,從而控制孔內的靜液柱壓力,以防止由于地層擠壓而發生的孔壁坍塌、縮徑等現象。而通過底座的固定作用,解決了孔徑縮小、孔口塌陷等問題。裝置中,采用疊加的方式來構筑,鋼護管之間通過法蘭連接,鋼護管與底座之間通過法蘭連接;又通過鋼纜進一步加固裝置,使裝置整體的穩定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僅限于此,在上述實施例的指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或者變形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