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預制件制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密度均勻的水泥預制件。
背景技術:
在建筑物建造并架設的過程中,需在建筑物的底部澆注水泥基礎,由于澆注后使用時間長,且需時時養護放置開裂、坍塌,大大降低了建筑物建造的效率,費時費力,且使用時還得擔心其穩定性等問題。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320355039.6,申請日為2013.06.20,專利名稱為桿塔基礎水泥預制件的實用新型,解決了建筑物建造效率低和建筑時費時費力等問題,但是還是沒能保證其長期使用時優異的穩定性,需要時刻去養護和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密度均勻的水泥預制件,密度均勻,長時間使用穩定性依然優良,大大增強了該水泥預制件的使用周期,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密度均勻的水泥預制件,包括水泥預制件底座、支撐桿和水泥倒灌平臺,所述水泥倒灌平臺的上表面設置有水泥倒灌口,且水泥倒灌口連接有固定板,在固定板的內部通有加固鋼筋,且固定板的內部倒灌有水泥預制件主體,所述支撐桿上固定安裝有交流電機,且加固鋼筋還貫穿通過交流電機的內部,在加固鋼筋上設置有螺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桿的底端安裝有栓接棒,且在水泥預制件底座的對應位置處設有固定卡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加固鋼筋上螺紋的間隔設置為一致均勻。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交流電機的數量為六個,且六個交流電機對稱分布在支撐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水泥倒灌平臺設置在支撐桿的上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水泥倒灌口設置為倒梯形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桿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支撐桿分別設置在水泥預制板底座的兩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密度均勻的水泥預制件,通過設置加固鋼筋,配合交流電機的來回傳動作用,能夠有效的將水泥預制件主體的各個密度最大化的保持一致,從而保證了水泥預制件主體質量的穩定性,大大加強了水泥預制件的使用周期,也間接的減少了水泥預制件的施工周期,節約了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水泥預制件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泥預制件底座;2-支撐桿;3-水泥倒灌平臺;4-水泥倒灌口;5-固定板;6-栓接棒;7-固定卡件;8-交流電機;9-加固鋼筋;10-螺紋;11-水泥預制件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密度均勻的水泥預制件,包括水泥預制件底座1、支撐桿2和水泥倒灌平臺3,所述水泥倒灌平臺3的上表面設置有水泥倒灌口4,且水泥倒灌口4連接有固定板5,在固定板5的內部通有加固鋼筋9,且固定板5的內部倒灌有水泥預制件主體11,所述支撐桿2上固定安裝有交流電機8,且加固鋼筋9還貫穿通過交流電機8的內部,在加固鋼筋9上設置有螺紋10,所述支撐桿2的底端安裝有栓接棒6,且在水泥預制件底座1的對應位置處設有固定卡件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體制作時,向水泥倒灌口4倒入足量的水泥,并啟動六組交流電機8,帶動加固鋼筋9的左右旋動,有利于水泥各個密度保持均勻一致,待旋動工作進行完畢后,等待水泥預制件主體11的干燥。
待水泥預制件主體11干燥完畢后,分離栓接棒6和固定卡件7之間的連接,人為拿走支撐桿2和水泥倒灌平臺3,并鋸開加固鋼筋9,留一部分在水泥預制件主體11的內部,也增加了該水泥預制件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