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應用于農田噴灌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逐步被集約式的農業生產所取代,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的作業形式也需得到改變,在傳統作業模式中,對農田灌溉大多采用大水灌溉,不僅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水資源有很大的浪費,灌溉作業比較繁瑣,而且隨著社會發展,農田作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大水灌溉不能夠適用于所有農業作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具有節約資源、適用性強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包括:生產路、預制水泥埂、軌道槽、水總管、控制閥、二級水管、水桿底座、封蓋、立水桿、噴頭、排水渠、攔水埂、排水口,所述生產路修建在農田的左側,所述生產路的右側水平鋪設有預制水泥埂,且任意兩個相鄰預制水泥埂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軌道槽開設在預制水泥埂的上端中間,所述生產路右端地下埋有水總管,所述控制閥安裝在水總管上,所述預制水泥埂的內部設有一根左右延伸的二級水管,且每個二級水管的左端與水總管通接,所述二級水管上豎直安裝有水桿底座,所述水桿底座的上端與軌道槽的槽底平齊,所述水桿底座的上端螺紋連接一個封蓋,所述排水渠設置在生產路的左側,所述排水渠的左側修建有攔水埂,所述攔水埂的左側設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呈等距離分布。
所述立水桿與水桿底座螺紋連接,所述立水桿的上端安裝有噴頭。
所述水桿底座呈等距離分布在二級水管上。
采用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1、節約水資源;
2、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的縱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1-生產路;2-預制水泥埂;3-軌道槽;4-水總管;5-控制閥;6-二級水管;7-水桿底座;8-封蓋;9-立水桿;10-噴頭;11-排水渠;12-攔水埂;13-排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代農田的排灌系統,包括:生產路1、預制水泥埂2、軌道槽3、水總管4、控制閥5、二級水管6、水桿底座7、封蓋8、立水桿9、噴頭10、排水渠11、攔水埂12、排水口13,所述生產路1修建在農田的左側,所述生產路1的右側水平鋪設有預制水泥埂2,且任意兩個相鄰預制水泥埂2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軌道槽3開設在預制水泥埂2的上端中間,所述生產路1右端地下埋有水總管4,所述控制閥5安裝在水總管4上,所述預制水泥埂2的內部設有一根左右延伸的二級水管6,且每個二級水管6的左端與水總管4通接,所述二級水管6上豎直安裝有水桿底座7,所述水桿底座7的上端與軌道槽3的槽底平齊,所述水桿底座7的上端螺紋連接一個封蓋8,所述排水渠11設置在生產路1的左側,所述排水渠11的左側修建有攔水埂12,所述攔水埂12的左側設有出水口13,所述出水口13呈等距離分布。
所述立水桿9與水桿底座7螺紋連接,所述立水桿9的上端安裝有噴頭10。
所述水桿底座7呈等距離分布在二級水管6上,所述水桿底座7的數目根據農田的寬度而定。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在不需要對農田進行灌溉時,關閉水總管4上控制閥5,水桿底座7的頂端用封蓋8密封,軌道槽3可供軌道式機械行走,當需要灌溉時,拆除封蓋8,將立水桿9與水桿底座7連接,并在立水桿9的上端安裝噴頭,打開控制閥5即可對農田進行灌溉,實行節水灌溉,當需要進行大水灌溉時,可將立水桿9換成彎形水管,不加噴頭即可;同時當農田水位過高時,可通過排水渠11進行排水,排水口13用來控制排水渠11的水位。采用本技術方案,可在節水灌溉與大水灌溉之間來回切換,適用性強,節約水資源。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