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型鋼柱腳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全鋼結構主要以鋼梁、鋼柱作為主要受力構件,鋼柱基礎大多設計為混凝土獨立基礎,鋼柱如何與基礎及地腳螺栓可靠連接,已成為目前全鋼結構鋼柱節點首要研究問題。
通常鋼柱及鋼柱基礎通過外漏螺栓連接,受力復雜,外界環境多變,對結構的耐久性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傳統型鋼柱腳通過增大混凝土基礎、增大地腳螺栓鋼構件尺寸或者將型鋼柱腳節點完全置于混凝土基礎中,以確保型鋼柱腳節點安全及施工要求。
從上述現有的施工方案中不難發現,傳統施工方案具有節點大、耗材多、外形凸出裝飾面等弊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節約成本、結構合理、施工方便、確保型鋼柱腳穩固的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包括連接裝置主體,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包括至少一端置于建筑基礎內的預應力螺紋錨桿,所述預應力螺紋錨桿的下部、靠近端部處設置有下部實體板,所述下部實體板套接于預應力螺紋錨桿上,所述下部實體板的下方設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上部至少部分埋入所述下部實體板內;
所述預應力螺紋錨桿置于下部實體板上方的部分的外圈套接有收縮管,所述收縮管的外圈套接有PE管;
所述預應力螺紋錨桿的上部、靠近端部處設置有上部實體板,所述上部實體板套接于預應力螺紋錨桿上,所述上部實體板的上方設置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下部至少部分埋入所述上部實體板內。
進一步的,所述預應力螺紋錨桿上套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置于上部實體板和下部實體板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裝置主體的數量為多個。
進一步的,相鄰所述連接裝置主體之間連接有橫向支撐,所述橫向支撐包括上部橫向支撐和下部橫向支撐,所述上部橫向支撐的兩端分別貼靠于相鄰的兩個空心管的下端面,所述下部橫向支撐的兩端分別貼靠于相鄰的兩個下部實體板的下端面;
所述相鄰連接裝置主體之間還設置有支桿,所述支桿包括上部支桿和下部支桿,所述上部支桿固定于上部橫向支撐上,所述下部支桿固定于下部橫向支撐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為球形螺母。
進一步的,所述置于下部實體板下端的第一螺母和預應力螺紋錨桿的外圈包裹有第一保護構件;
所述下部實體板與收縮管之間包裹有第二保護構件。
進一步的,所述PE管的下端面設置有密封環。
進一步的,所述置于上部實體板上端的第二螺母和預應力螺紋錨桿的外圈設置有保護帽,所述保護帽固定于上部實體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有益效果:
通過預應力螺紋錨桿、實體板及其他組成部件的配合,有效解決傳統型鋼柱腳,節點大、耗材多、外形凸出裝飾面等弊端,且安全合理、經濟可行。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臨時保護帽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相鄰連接裝置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臨時模板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張拉示意圖。
1、保護帽;2、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上部實體板;5、預應力螺紋錨桿;6、收縮管;7、PE管;8、密封環;9、第二保護構件;10、下部實體板;11、第一保護構件;12、臨時保護帽;13、空心管;14、上部橫向支撐;15、下部橫向支撐;16、上部支桿;17、下部支桿;18、臨時模板;19、無收縮灌漿料;20、千斤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至圖5所示,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包括連接裝置主體,連接裝置主體包括至少一端置于建筑基礎內的預應力螺紋錨桿5,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下部、靠近端部處設置有下部實體板10,下部實體板10套接于預應力螺紋錨桿5上,下部實體板10的下方設置有第一螺母2,第一螺母2的上部至少部分埋入下部實體板10內;
預應力螺紋錨桿5置于下部實體板10上方的部分的外圈套接有收縮管6,收縮管6的外圈套接有PE管7;
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上部、靠近端部處設置有上部實體板4,上部實體板4套接于預應力螺紋錨桿5上,上部實體板4的上方設置有第二螺母3,第二螺母3的下部至少部分埋入上部實體板4內。
預應力螺紋錨桿5上套接有空心管13,空心管13置于上部實體板4和下部實體板10之間。
連接裝置主體的數量為多個。
相鄰連接裝置主體之間連接有橫向支撐,橫向支撐包括上部橫向支撐14和下部橫向支撐15,上部橫向支撐14的兩端分別貼靠于相鄰的兩個空心管13的下端面,下部橫向支撐15的兩端分別貼靠于相鄰的兩個下部實體板10的下端面;
相鄰連接裝置主體之間還設置有支桿,支桿包括上部支桿16和下部支桿17,上部支桿16固定于上部橫向支撐14上,下部支桿17固定于下部橫向支撐15上。
第一螺母2和第二螺母3均為球形螺母。
置于下部實體板10下端的第一螺母2和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外圈包裹有第一保護構件11;
下部實體板10與收縮管6之間包裹有第二保護構件9。
PE管7的下端面設置有密封環8。
置于上部實體板4上端的第二螺母3和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外圈設置有保護帽1,保護帽1固定于上部實體板4上。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預應力錨桿的型鋼柱腳連接裝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下部組裝:將下部實體板10與預應力螺紋錨桿5通過第一螺母2連接完成,裝上收縮管6和PE管7,收縮管6與用于焊接保護構件的下部實體板10之間設置第二保護構件9;下部組裝完成,預應力螺紋錨桿5頂部設置臨時保護帽1;
S2、定位:預應力螺紋錨桿5組裝的同時,根據設計尺寸,組裝支桿和橫向支撐,通過下部支桿17精確定位預應力螺紋錨桿5底部標高,通過上部支桿16精確定位空心管13的標高;
S3、混凝土澆筑:下部組裝完成后,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上部采用臨時模板18將連接裝置整體固定在基礎模板或基礎鋼筋上,隨后,進行基礎混凝土澆筑;
S4、灌漿料的灌注:基礎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達到相應強度,首先移除收縮管6、PE管7,安裝鋼柱支撐板,進行臨時支撐至設計標高位置,隨后,安裝用于焊接錨固的上部實體板4和密封環8,并人工擰緊第二螺母3,最后,灌注無收縮灌漿料19;
S5、張拉及張拉后處理:灌漿料灌注完成并達到相應強度,通過千斤頂20進行預應力螺紋錨桿5的張拉,張拉完成,切斷多余段,隨后安裝保護套1,并填充黃油。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裝置在施工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預應力錨桿組裝,支桿組裝機定位必須嚴格精確;
2、型鋼柱支承板安裝過程中,采用臨時支撐點,在灌注無收縮灌漿料19時,確保支承板定位準確;
3、張拉應力控制及螺母扭矩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預應力螺紋錨桿、實體板及其他組成部件的配合,有效解決傳統型鋼柱腳,節點大、耗材多、外形凸出裝飾面等弊端,且安全合理、經濟可行。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