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田排水技術領域,具體地說,一種可調控農田地下水位的末級排水明溝。
背景技術:
排水明溝是一種常見的農田水利工程配套設施,對排除田間多余水分、改善作物生長環境發揮重要作用。傳統的排水明溝多為磚砌、漿砌石、混凝土及土質等單一結構,從排除田間積水效果來看,磚砌、漿砌石、混凝土溝道過水效果好,能在暴雨后迅速排除田面積水,但由于其溝壁對田間土壤進行阻隔,導致地下漬水不能排出;土質溝道對田面積水和田間漬水均有一定的排除效果,但是其易坍塌,水土流失較嚴重,農民對其進行修復的工作量較大。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排水明溝進行改進,以提供一種可排除農田漬水、對田間地下水位發揮調控作用的末級排水明溝。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控農田地下水位的末級排水明溝,以達到有效排除農田漬水、對田間地下水位發揮調控作用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所述的可調控農田地下水位的末級排水明溝包括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壁槽4、底槽5、閘門6,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依次連接形成末級排水明溝,漿砌石溝壁1與干砌石溝壁3對稱位置上設置有壁槽4,漿砌石溝壁1與干砌石溝壁3上的兩個壁槽4通過設置在漿砌石溝底2上的底槽5連通,所述的閘門6安裝在由漿砌石溝壁1、干砌石溝壁3上的兩個壁槽4與底槽5形成的閘門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與漿砌石溝底2均采用塊石漿砌形成的無間隙墻體結構,且漿砌石溝壁1與漿砌石溝底2為一體砌筑結構,所述的干砌石溝壁3是采用塊石干砌形成的帶縫隙墻體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依次連接形成末級排水明溝的斷面呈梯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的閘門6為矩形平板鋼閘門,且末級排水明溝每隔20-30m設置一矩形平板鋼閘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快速排除地表積水的同時,可有效排除農田漬水,降低地下水位。
2、本實用新型利用設置的簡易鋼閘門調節溝道水位,通過透水性好的干砌塊石溝壁對田間地下水位進行調控,有效節約利用水資源。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易行,工程造價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斷面圖。
圖中,1-漿砌石溝壁、2-漿砌石溝底、3-干砌石溝壁、4-壁槽、5-底槽、6-閘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圖2所示,所述的可調控農田地下水位的末級排水明溝包括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壁槽4、底槽5、閘門6,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依次連接形成末級排水明溝,末級排水明溝的溝底寬度為30-50cm,邊坡為1:0.3,溝道安全超高為8-10cm,溝深為60-80cm。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與漿砌石溝底2均采用塊石漿砌形成的無間隙墻體結構,且漿砌石溝壁1與漿砌石溝底2為一體砌筑結構,所述的干砌石溝壁3是采用塊石干砌形成的帶縫隙墻體結構;所述的漿砌石溝壁1、漿砌石溝底2、干砌石溝壁3依次連接形成末級排水明溝的斷面呈梯形結構。漿砌石溝壁1與干砌石溝壁3對稱位置上設置有壁槽4,漿砌石溝壁1與干砌石溝壁3上的兩個壁槽4通過設置在漿砌石溝底2上的底槽5連通,所述的閘門6安裝在由漿砌石溝壁1、干砌石溝壁3上的兩個壁槽4與底槽5形成的閘門槽內,所述的閘門6為矩形平板鋼閘門,且末級排水明溝每隔20-30m設置一矩形平板鋼閘門。
所述的可調控農田地下水位的末級排水明溝配套生產道路建設,漿砌石溝壁1靠路建設,采用塊石漿砌形成漿砌石溝壁1與漿砌石溝底2,在保證過水能力的前提下可增加道路的穩定性;干砌石溝壁3靠田建設,干砌石溝壁3能增強農田土體通透性,便于排除農田漬水。末級排水明溝的長度控制在200-400m,每隔20-30m預留閘門槽,閘門槽內設置一簡易矩形平板鋼閘門,矩形平板鋼閘門可以分段澭高溝道水位,水分可由干砌石溝壁3石塊間的砌筑縫隙回灌至農田,實現水資源循環高效利用。
本實用新型在快速排除地表積水的同時,可有效排除農田漬水,降低地下水位;利用設置的簡易鋼閘門調節溝道水位,通過透水性好的干砌塊石溝壁對田間地下水位進行調控,有效節約利用水資源;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易行,工程造價低的特點。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