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澆筑輔助工具,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澆筑導流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施工建設的超高層項目越來越多,超深基坑大體積底板混凝土澆筑已成為行業內研究的熱門課題。通常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時往往使用汽車泵和拖泵來澆筑混凝土,但是對于這種超深坑基動則成千上萬方混凝土的澆筑量而言,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澆筑速度,進而影響施工工期。另外使用汽車泵和拖泵,同時也增加了施工費用,不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中采用了溜槽的方式來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減少了泵車澆筑混凝土的費用,節約了成本,同時還提高了施工速度。但是對于一些坑壁角度較大的坑基,甚至呈90度垂直狀態的坑壁,就無法在繼續使用溜槽來進行混凝土的澆筑。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在坑壁角度較大的坑基中輸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拋灑的凝土澆筑導流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混凝土澆筑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首尾依次連接在一起的溜桶,所述溜桶為變徑圓筒,任意一個變徑圓筒的小口端能夠插入到與其相鄰變徑圓筒的大口端內且沿其軸線方向轉動,所述變徑圓筒靠近其小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變徑圓筒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兩個耳軸,所述變徑圓筒靠近其大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變徑圓筒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兩條沿所述變徑圓筒周向延伸的條形孔,條形孔與所述變徑圓筒的內腔連通,所述變徑圓筒的大口端端口以所述變徑圓筒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與所述條形孔一端連通的缺口,當所述變徑圓筒的小口端插入到相鄰所述變徑圓筒的大口端且轉動時,兩個所述耳軸能夠分別通過所述缺口進入到條形孔內且轉動至條形孔的另一端,耳軸的末端能夠穿過所述條形孔伸出到相鄰所述變徑圓筒外,使得相鄰兩個所述變徑圓筒能夠掛接在一起。
在本實用新型中,變徑圓筒相對于溜槽,在混凝土輸送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境,針對坑壁角度較大的坑壁,能夠避免混凝土從溜桶內拋灑出去。另外溜桶通過插入到相鄰溜桶內部方式,也避免了混凝土從兩個溜桶之間的間隙處外泄。在溜桶安裝的過程中,只需要在變徑圓筒小口端插入到相鄰變徑圓筒大口端的時候,使筒身上的兩個耳軸插入缺口中并轉動變徑圓筒,使耳軸旋轉至條形孔的另一端,這樣相鄰兩個變徑圓筒就能夠通過耳軸掛接在一起,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
作為優化,所述變徑圓筒內設有緩沖桿且位于所述變徑圓筒的中部,緩沖桿的軸線方向垂直于所述變徑圓筒的軸線方向,緩沖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變徑圓筒的內壁上,相鄰兩個所述變徑圓筒內的緩沖桿分別在沿所述變徑圓筒軸線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在坑壁角度較大的坑基施工中,混凝土容易出現離析現象,會影響到澆筑質量。而每個變徑圓筒中的緩沖桿能夠在混凝土下落過程中對混凝土起到緩沖的作用,進而減緩混泥土的下落速度,減輕離析現象的發生。另外相鄰兩個變徑圓筒內的呈相互垂直的緩沖桿還能夠對混凝土起到攪拌作用,進一步減輕離析現場的發生。
作為優化,所述條形孔遠離所述缺口的一端朝向所述變徑圓筒大口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掛孔,掛孔的直徑大于等于所述耳軸的直徑。當耳軸從缺口處旋入到條形孔的另一端時,在變徑圓筒重力的影響下,會使耳軸卡入到掛孔中,同時也因重力影響,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耳軸不會從條形孔內滑出,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能夠為坑壁角度較大的坑基中輸送混凝土,同時還能夠避免在混凝土輸送過程中的拋灑,很好的控制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節約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使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相鄰兩個溜桶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混凝土澆筑導流裝置,包括若干首尾依次連接在一起的溜桶,所述溜桶為變徑圓筒1,任意一個變徑圓筒1的小口端能夠插入到與其相鄰變徑圓筒1的大口端內且沿其軸線方向轉動,所述變徑圓筒1靠近其小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變徑圓筒1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兩個耳軸2,所述變徑圓筒1靠近其大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變徑圓筒1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兩條沿所述變徑圓筒1周向延伸的條形孔3,條形孔3與所述變徑圓筒1的內腔連通,所述變徑圓筒1的大口端端口以所述變徑圓筒1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有與所述條形孔3一端連通的缺口4,當所述變徑圓筒1的小口端插入到相鄰所述變徑圓筒2的大口端且轉動時,兩個所述耳軸2能夠分別通過所述缺口4進入到條形孔3內且轉動至條形孔3的另一端,耳軸2的末端能夠穿過所述條形孔3伸出到相鄰所述變徑圓筒1外,使得相鄰兩個所述變徑圓筒1能夠掛接在一起。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變徑圓筒1內設有緩沖桿5且位于所述變徑圓筒1的中部,緩沖桿5的軸線方向垂直于所述變徑圓筒1的軸線方向,緩沖桿5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變徑圓筒1的內壁上,相鄰兩個所述變徑圓筒1內的緩沖桿5分別在沿所述變徑圓筒1軸線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條形孔3遠離所述缺口4的一端朝向所述變徑圓筒1大口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掛孔,掛孔的直徑大于等于所述耳軸2的直徑。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所述耳軸2的末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6,能夠避免耳軸2從掛孔6或條形孔3中滑出,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緩沖桿5截面為水滴形且水滴形的尖端部朝向變徑圓筒1的大口端方向,這樣能夠減輕混凝土在下降過程中對緩沖桿5頂部的磨損,提高使用壽命。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