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逆作施工框架支護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超大型基坑節約型的逆作施工框架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順作法施工超大面積深基坑,其優點是與主體關聯度低,施工較為便捷。但是對于超大規模基坑來說,需要設置和拆除大量臨時支撐,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基坑工程的造價,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另外,臨時支撐所具有的長度大和整體剛度小的特點,也會給基坑變形帶來很大影響。為了控制基坑變形過大的不利影響,近些年工程界提出不少改進方法,如“一種地下室全逆作施工方法”(專利申請號:99116260.9),采用建筑物主體結構與地下連續墻和樓面梁板結構組成地下室全逆作的支撐體系,可有效的控制圍護結構的變形,進而保護基坑和周圍環境,而且相對于順作法,可以節省大量的臨時支撐費用。但該工法對施工要求較高,暗挖土方直接影響了出土效率和施工工期。而對于超大規模基坑開挖,結構構件繁多,節點處理所需耗費材料和人工已成為此類工程不可回避的問題。如“逆作法一柱一樁的施工工藝及其校正裝置”(專利申請號:200710306590.0),對于樁柱的垂直度控制精度可達1/500以上。但對于臨時立柱樁而言,在提高施工效率和控制施工成本前提下,垂直度的要求可適當放寬。又如“一種用于逆作法基坑工程的梁柱節點”(專利申請號:200810033013.3),提出了解決梁柱節點位置鋼筋穿越較難的問題,但是該方法成本較高,需將此統一應用于大規模基坑開挖工程中以降低其應用成本。
當前環保節能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對于超大型地下空間而言,基坑工程的施工階段是其全壽命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該階段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其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卻是非常集中的。因此,應盡可能的減少臨時支護結構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將其與永久性結構體系相結合,對超大基坑進行統一開發建設,提高構件模板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整體結構簡單,經濟實用,可有效提高構件模板使用效率的適用于超大型基坑節約型的逆作施工框架支護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適用于超大型基坑節約型的逆作施工框架支護結構,該結構包括由立柱樁與設置在立柱樁上的至少一道支撐框架組成的可拆卸的主樓區框架及永久性的非主樓區框架。
所述的支撐框架由支撐梁相互連接組成,兩連接的支撐梁之間形成梁柱節點,所述的立柱樁與支撐框架的梁柱節點相連接。
所述的立柱樁包括永久性立柱和臨時立柱,所述的支撐梁包括支撐結構梁和臨時支撐梁,所述的支撐框架包括由支撐結構梁組成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和設置在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內的由臨時支撐梁組成的主樓區支撐框架。
所述的主樓區框架包括臨時立柱和和設置在臨時立柱上的主樓區支撐框架,該主樓區支撐框架包括由臨時支撐梁組成的多個環形圍檁和設置在環形圍檁外側的方形圍護結構,主樓區框架采用臨時混凝土支撐,在施工完成后即拆除;
所述的非主樓區框架包括永久性立柱和設置在永久性立柱上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該非主樓區支撐框架為由支撐結構梁組成的網狀支撐結構,非主樓區框架采用結構梁作為支撐,立柱樁為永久性立柱,非主樓區框架既能在施工時作為支護結構和施工結構使用,施工結束后又能作為結構梁,最大限度的結合了永久性結構體系,提高了構件模板的使用效率。
所述的支撐框架從上到下在立柱樁上設有三道,其中,第一道支撐框架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上設有施工棧橋,該施工棧橋由結構樓板組成,并接通各主樓區支撐框架的環形圍檁以及非主樓區支撐框架的邊框。
所述的永久性立柱頂端設有澆筑口,該澆筑口包括兩個PVC套管,PVC套管頂部開口高出施工棧橋5~10cm,以防止地面水經由PVC套管流入基坑。
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和主樓區支撐框架連接處的支撐結構梁與臨時支撐梁通過封頭板連接,所述的支撐結構梁和臨時支撐梁之間設有膨脹混凝土傳力帶,該膨脹混凝土傳力帶的后澆帶交接處設有H型鋼,所述的封頭板與膨脹混凝土傳力帶之間通過多個圓柱頭焊釘固定連接,各連接部件形成一個不均勻沉降控制結構,有效的防止了框架內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
所述的立柱樁上設有多個鋼牛腿,該鋼牛腿位于立柱樁與支撐梁的交接處,支撐梁中的預留鋼筋遇到立柱樁時通過鋼牛腿轉換方向。
所述的鋼牛腿設有16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超大基坑框架分為主樓區框架與非主樓區框架兩部分,其中,主樓區框架采用臨時混凝土支撐和臨時立柱等臨時性支撐體系,非主樓區框架采用永久性結構體系作為支撐,既保證了框架的結構強度,又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臨時支撐結構的使用,提高了支撐模板的使用效率;
(2)主樓區框架與非主樓區框架的連接結構采用封頭板以加強與框架主體的連接,并混凝土傳力帶和H型鋼提高連接強度,從而提高框架各部件的整體性,有效的防止了框架內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超大基坑框架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梁柱節點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不均勻沉降控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立柱樁1,支撐結構梁2,臨時支撐梁3,環形圍檁4,施工棧橋5,方形圍護結構6,鋼牛腿7,封頭板8,混凝土傳力帶9,H型鋼10,圓柱頭焊釘11,支撐梁1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2和圖3,一種適用于超大型基坑節約型的逆作施工框架支護結構,包括由立柱樁1和設置在立柱樁1上的三道支撐框架組成的可拆卸的主樓區框架和永久性的非主樓區框架,支撐框架由支撐梁12相互連接組成,兩連接的支撐梁12之間形成梁柱節點,立柱樁與支撐框架的梁柱節點相連接,立柱樁1包括永久性立柱和臨時立柱,支撐梁12包括支撐結構梁2和臨時支撐梁3,支撐框架包括由支撐結構梁2組成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和設置在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內的由臨時支撐梁3組成的主樓區支撐框架。
主樓區框架包括臨時立柱和和設置在臨時立柱上的主樓區支撐框架,該主樓區支撐框架包括由臨時支撐梁3組成的多個環形圍檁4和設置在環形圍檁4外側的方形圍護結構6,主樓區框架采用臨時混凝土支撐,在施工完成后即拆除;
非主樓區框架包括永久性立柱和設置在永久性立柱上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該非主樓區支撐框架為由支撐結構梁2組成的網狀支撐結構。
非主樓區支撐框架和主樓區支撐框架連接處的支撐結構梁2與臨時支撐梁3通過封頭板8連接,支撐結構梁2和臨時支撐梁3之間設有膨脹混凝土傳力帶9,該膨脹混凝土傳力帶9的后澆帶交接處設有H型鋼10,封頭板8與膨脹混凝土傳力帶9之間通過7個圓柱頭焊釘11固定連接,封頭板8、混凝土傳力帶9和H型鋼10連接形成一個不均勻沉降控制結構,有效的防止了框架內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
支撐框架從上到下在立柱樁1上設有三道,其中,第一道支撐框架的非主樓區支撐框架上設有施工棧橋5,該施工棧橋5由結構樓板組成,并接通各主樓區支撐框架的環形圍檁4以及非主樓區支撐框架的邊框。
永久性立柱頂端設有澆筑口,該澆筑口包括兩個PVC套管,PVC套管頂部開口比施工棧橋4高出5~10cm,以防止地面水經由PVC套管流入基坑。
立柱樁1在其余支撐梁12的交接處設有16個鋼牛腿,支撐梁12中的預留鋼筋遇到立柱樁1時通過鋼牛腿16轉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