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橋梁基礎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水上大型橋梁基礎施工過程中,水下封底混凝土澆筑往往采用中心集料斗法或者單點封法。中心集料斗法由于同時給多點供料進行首封,要求存儲容量大,因此料斗大而笨重,費工費料,且需要較強的支撐施工平臺,應用并不常見。常見是單點封法,其常規做法是采用集料斗配合小料斗施工,通過閥門開啟,將集料斗中的混凝土放入其旁的小料斗中,以保證首封的方量滿足要求。由于需要大小料斗配合施工,需要提前將小料斗安裝到位并調節好高度,以滿足大料斗往里添料的要求。當封底封點較多、混凝土灌注導管的高度一定時,由于混凝土灌注導管設置于水上平臺下方,又難以調節混凝土灌注導管的高度,水下混凝土可能封堵混凝土灌注導管的出漿口,造成首封困難,從而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同時傳統閥門不容易操作,控制放料速度較難把握,易造成混凝土堵塞、溢出或供應不連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進料灌注混凝土高度可調、施工方便的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為實現此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包括料斗支架,固定于料斗支架上的大料斗和位于大料斗下方的小料斗,所述大料斗底部設有封堵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料斗位于大料斗的正下方,所述小料斗的頂面周向間隔設有吊耳,所述料斗支架上設有與吊耳對應的吊鉤,所述吊鉤位于小料斗上方,所述吊鉤與吊耳之間連接有手拉葫蘆。
進一步的,所述料斗支架的頂部開有吊裝孔。
具體的,所述料斗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和固定于支架底座上的四根立柱,所述大料斗固定于四根立柱的頂部,所述四根立柱上分別設有一個吊鉤,所述四根立柱的頂部均開有一個吊裝孔。
進一步的,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施工平臺,所述第一施工平臺上設有操作平臺,所述四根立柱的頂部固定有第二施工平臺;所述四根立柱的其中一根立柱上固定有爬梯。
優選的,所述操作平臺上設有與小料斗底部對應的豎直圍護。
具體的,所述大料斗的底部連接有卸料管,所述卸料管的底部為卸料口,所述卸料管上鉸接有可自動復位封堵卸料口的封堵閥門。
具體的,所述封堵閥門包括通過銷軸鉸接于卸料管兩側的扇形板和固定于兩塊扇形板底部之間的卸料口封堵板。
更進一步的,所述卸料口封堵板的后端固定有操作桿,所述操作桿的兩端伸出卸料口封堵板。
優選的,所述扇形板的圓心角度數為25°~35°。
基于上述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安裝封底施工平臺;
步驟二、安裝水下混凝土灌注導管,并用卡板對混凝土灌注導管進行固定;
步驟三、將料斗支架放置于施工平臺上,使小料斗位于混凝土灌注導管的正上方;
步驟四、利用手拉葫蘆調節小料斗的高度使其與混凝土灌注導管對接,根據實測孔深通過手拉葫蘆調整混凝土灌注導管的高度至首封位置;
步驟五、人工拉起操作桿,打開封堵閥門,灌注首封水下混凝土,首封完成后,人工放下操作桿,關閉封堵閥門,將料斗支架移至下一封點施工處,重復步驟三和步驟四直至所有施工點完成首封。
優選的,所述步驟三中,若封底施工平臺上方設有龍門吊,可通過四根立柱頂部的吊裝孔將料斗支架吊裝在龍門架上,并移動至混凝土灌注導管的正上方,所述封底施工平臺為人工行走平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手拉葫蘆調節小料斗的高度,從而調節混凝土灌注導管的高度,因此只需配備一個大料斗和一個小料斗,即可完成所有封點的施工。在配備龍門吊的水上平臺應用時,還可以簡化施工平臺(龍門吊吊住料斗,平臺僅為施工人員行走平臺),可推廣價值大。本發明所設計的料斗結構性能優越,在江、河水上的大直徑樁基及封底施工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同時應具有較大的剛度、便于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封堵閥門關閉、小料斗連接混凝土灌注導管的料斗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中封堵閥門開啟、小料斗連接混凝土灌注導管的料斗結構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封堵閥門關閉、小料斗連接混凝土灌注導管的料斗結構側視圖;
圖4為圖3中A處的放大圖;
其中,1—料斗支架(1.1—支架底座,1.2—立柱,1.3—第一施工平臺,1.4—操作平臺,1.5—第二施工平臺),2—大料斗,3—小料斗,4—封堵閥門(4.1—扇形板,4.2—卸料口封堵板,4.3—操作桿),5—吊鉤,6—手拉葫蘆,7—吊裝孔,8—爬梯,9—卸料管,10—銷軸,11—混凝土灌注導管,12—吊耳,13-豎直圍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的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包括料斗支架1,固定于料斗支架1上的大料斗2和位于大料斗2下方的小料斗3,大料斗2底部設有封堵閥門4,小料斗3位于大料斗2的正下方,小料斗3的頂面周向間隔設有四個吊耳12,料斗支架1上設有與吊耳12對應的四個吊鉤5,吊鉤5位于小料斗3上方,吊鉤5與吊耳12之間連接有手拉葫蘆6。
如圖1-3所示,料斗支架1包括支架底座1.1和固定于支架底座1.1上的四根立柱1.2,大料斗2固定于四根立柱1.2的頂部,四根立柱1.2上分別設有一個吊鉤5,四根立柱1.2的頂部均開有一個吊裝孔7。四根立柱1.2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施工平臺1.3,第一施工平臺1.3上設有操作平臺1.4,四根立柱1.2的頂部固定有第二施工平臺1.5;四根立柱1.2的其中一根立柱1.2上固定有爬梯8。操作平臺1.4上設有與小料斗3底部對應的豎直圍護13,人工可通過豎直圍護13保持小料斗3升降的穩定性。
如圖3—4所示,大料斗2的底部連接有卸料管9,卸料管9的底部為卸料口,卸料管9上鉸接有封堵閥門4。封堵閥門4包括通過銷軸10鉸接于卸料管9兩側的扇形板4.1和固定于兩塊扇形板4.1底部之間的卸料口封堵板4.2。卸料口封堵板4.2的后端固定有操作桿4.3,操作桿4.3的兩端伸出卸料口封堵板4.2。扇形板4.1的圓心角度數為25°~35°。
基于上述一種下料高度可調的料斗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安裝封底施工平臺;
步驟二、安裝水下混凝土灌注導管11,并用卡板對混凝土灌注導管11進行固定;
步驟三、將料斗支架1放置于施工平臺上,使小料斗3位于混凝土灌注導管11的正上方(若封底施工平臺上方設有龍門吊,可通過四根立柱1.2頂部的吊裝孔7將料斗支架1吊裝在龍門架上,并移動至混凝土灌注導管11的正上方,封底施工平臺為人工行走平臺)。
步驟四、利用手拉葫蘆6調節小料斗3的高度使其與混凝土灌注導管11對接,根據實測孔深通過手拉葫蘆6調整混凝土灌注導管11的高度至首封位置;
步驟五、人工拉起操作桿4.3,打開封堵閥門4,灌注首封水下混凝土,首封完成后,人工放下操作桿4.3,關閉封堵閥門4,將料斗支架1移至下一封點施工處,重復步驟三和步驟四直至所有施工點完成首封。
本發明中,封堵閥門4在大料斗2正中心下方,控制放料速度簡單、不堵塞、省力易操作。在大料斗2的立柱1.2的頂部設有四個吊裝孔7、靠大料斗2下方設有四個吊鉤5,吊鉤5上掛設四個手拉葫蘆6,同時與其下方的小料斗3上四個吊耳12連接,穩定合理地調整小料斗3的高度,從而調整混凝土灌注導管11的高度,滿足首封要求。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結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