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市政基礎設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管廊結構通常都是現場澆筑地下管廊,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鋼筋加工綁扎、支模、混凝土澆注、養護、拆模等工序,不僅施工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此外,施工過程中考慮到支模空間需要,基坑底寬通常比管廊結構的寬度大1米以上,加上支護結構占用空間,施工需要的場地更大,因此,當遇到管廊修建位置空間狹窄時,常規的技術方案通常因場地限制而難以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性廣、施工周期短的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其中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管廊設計位置,將預制側墻與臨時擋墻拼裝成矩形圍護結構,在該矩形圍護結構內進行基坑開挖;
(2)、隨著基坑土體開挖,預制側墻在自重或施加壓力下下沉,在預制側墻頂端設有支護擋板,在預制側墻之間、支護擋板之間分別架設臨時支撐;
(3)、預制側墻下沉到位后,現場澆筑底板;
(4)、在底板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預制側墻之間的臨時支撐,并現場澆筑頂板;
(5)、在頂板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支護擋板之間的臨時支撐及支護擋板,并進行頂部回填完成第一節段管廊;
(6)、在重復上述步驟(1)~(5)以施作下一節段管廊,在相鄰節段管廊之間澆注濕接縫。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側墻底端形成刃腳。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側墻底部內壁具有凹槽,現場澆筑底板時,底板兩側邊緣嵌入至預制側墻的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預制側墻頂部內壁具有槽口,現場澆筑頂板時,頂板兩側邊緣搭接在預制側墻的槽口內。
進一步地,現場澆筑底板時,底板與預制側墻之間設有止水帶;現場澆筑頂板時,頂板與預制側墻之間設有止水帶。
進一步地,根據管廊設計需要,在步驟(3)與步驟(4)之間,在預制側墻之間現場澆筑中墻。
為解決上述另外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包括多節首尾相接的管廊單元,相鄰所述管廊單元之間澆注濕接縫進行連接,所述管廊單元包括兩預制側墻、底板及頂板,所述預制側墻底端形成刃腳,所述預制側墻底部內壁具有供底板兩側邊緣嵌入的凹槽,所述預制側墻頂部內壁具有供頂板兩側邊緣搭接的槽口。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與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止水帶,所述頂板與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止水帶。
進一步地,所述止水帶為遇水膨脹橡膠止水帶或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
進一步地,所述濕接縫與管廊單元中的預制側墻相接處設有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在所述濕接縫外壁上設有兩端分別搭接在預制側墻上的防水鋼板。
有益效果:此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及其施工方法中,預制側墻作為基坑開挖的部分支護結構,預制側墻下沉就位后,現場澆筑頂板及底板形成管廊結構,由于預制側墻作為基坑開挖時的支護結構,節省了基坑支護的造價,減小了場地的占用,尤其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管廊建造施工;此外,預制側墻采用工廠預制,底板及頂板采用現場澆筑,既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減少現場工作量,從而節省工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預制管廊施工方法實施例的施工順序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預制管廊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預制管廊實施例的立面圖;
圖4為本發明預制管廊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5為圖4中A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5,本發明一種適用于狹窄施工場地的預制管廊,包括多節首尾相接的管廊單元10,相鄰管廊單元10之間澆注濕接縫20進行連接,管廊單元10包括兩預制側墻11、底板12及頂板13,預制側墻11底端形成刃腳14,預制側墻11底部內壁具有供底板12兩側邊緣嵌入的凹槽15,預制側墻11頂部內壁具有供頂板13兩側邊緣搭接的槽口16。
其中,預制側墻11為預制構件,而底板12及頂板13均是現場澆筑構成的,預制側墻11底端的刃腳14可以方便的預制側墻11在基坑土體中下沉就位,當現場澆筑底板12及頂板13時,在底板12與預制側墻11相接處設有止水帶17,頂板13與預制側墻11相接處設有止水帶17,該止水帶17優選為遇水膨脹橡膠止水帶或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此外;相鄰兩節的管廊單元10均施作完成后,在澆筑濕接縫20時,濕接縫20與相鄰管廊單元10中的預制側墻11相接處設有中埋式鍍鋅鋼板止水帶,在濕接縫20外壁上設有兩端分別搭接在預制側墻11上的防水鋼板18。
上述預制管廊的施工方法步驟如下:
(1)、根據管廊設計位置,將預制側墻11與臨時擋墻31拼裝成矩形圍護結構,在該矩形圍護結構內進行基坑開挖;
(2)、隨著基坑土體開挖,預制側墻11在自重或施加壓力下下沉,在預制側墻11頂端設有支護擋板32,在預制側墻11之間、支護擋板32之間分別架設臨時支撐33;
(3)、預制側墻11下沉到位后,現場澆筑底板12,底板12兩側邊緣嵌入至預制側墻11的凹槽15內,并且在底板12與預制側墻11之間設置止水帶17;
(4)、在底板12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預制側墻11之間的臨時支撐33,并現場澆筑頂板13,頂板13兩側邊緣搭接在預制側墻11的槽口16內,并且在頂板13與預制側墻11之間設置止水帶17;
(5)、在頂板13強度滿足后,拆除位于支護擋板32之間的臨時支撐33及支護擋板32,并進行頂部回填完成第一節段管廊;
(6)、在重復上述步驟(1)~(5)以施作下一節段管廊,在相鄰節段管廊之間澆注濕接縫20。
其中,根據管廊設計需要,可以在步驟(3)與步驟(4)之間,現場澆筑中墻,在強度滿足后進行換撐,再來澆筑頂板13。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