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主要應用于較長距離且空間狹窄的機械操縱控制。
背景技術:
在小型或微型液壓挖掘機中,基于布置或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慮,操縱機構特別是行走操縱較多使用機械操縱代替先導液壓操縱。一直以來均為使用純機械機構或推拉軟軸的機械操縱控制為主。純機械機構操縱一般用于較短距離的作業操縱,機構簡單、直接便捷,基本可以滿足使用要求;若應用于較長距離的操縱時,機構則會比較復雜,占用空間大,再加上各個機構之間形成的摩擦阻力等,導致操縱力較大,操控性差。而軟軸方式的操縱雖然相對純機械機構簡單、占用空間也小,但是中間過程阻力較大,特別是復位時,僅靠液壓多路閥閥芯的力,往往難自動復位,操控性較差;若無法自動復位,很可能會出現行走無法停止的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能夠有效地解決單一的機械機構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充分利用各種機構的優點,從而實現有效的、便捷的、安全的、較長距離的機械操縱。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包括前固定軸、前支承架、連桿總成、連接叉、連接桿、中固定軸、推拉軟軸總成、壓縮彈簧、長連接叉、后支承架、隔墊片、左轉筒總成、右轉筒總成、下轉筒總成、上轉筒總成、耳板、連接板、左操縱桿總成、右操縱桿總成和多路閥,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所述左操縱桿總成和右操縱桿總成與前固定軸進行鉸接,前固定軸與前支承架連接,左操縱桿總成和右操縱桿總成可以繞著前固定軸轉動,轉動的角度由所要操作的多路閥閥芯的位移確定,通過調整裝配在左操縱桿總成和右操縱桿總成下部安裝塊的螺栓擰入長度來實現位移量,確保拉伸或壓入閥芯的位移量,所述左轉筒總成和右轉筒總成與中固定軸進行鉸接,中固定軸與前支承架連接,左轉筒總成和右轉筒總成可以繞著中固定軸進行轉動。
所述左操縱桿總成、右操縱桿總成、前支承架三者之間均有隔墊片進行隔開,從而實現左操縱桿總成和右操縱桿總成單獨操作或同時操作時互不干涉。
所述連桿總成分別鉸接在左操縱桿總成、右操縱桿總成和左轉筒總成、右轉筒總成之間的耳板上。
所述連桿總成由連接叉和連結桿螺紋連接組成,通過調節連結桿至合適長度,然后再用螺母進行緊固。
所述左轉筒總成和右轉筒總成上焊接有兩個耳板,兩個耳板互成角度90°。
所述推拉軟軸的連接叉分別與左轉筒總成、右轉筒總成的耳板進行鉸接,并與前支承架的U形缺口處剛性連接,推拉軟軸另一端的連接叉、長連接叉分別與上轉筒總成、下轉筒總成的耳板鉸接,并與后支承架的U形缺口處剛性連接。
所述推拉軟軸在兩端裝配有壓縮彈簧,裝配時具有一定的預緊力。
所述上轉筒總和下轉筒總成焊接有兩耳板,兩耳板在同一側。
所述后支承架剛性固定在多路閥安裝架上,連接板一端分別和上轉筒總成、下轉筒總成的耳板鉸接,另一端分別與多路閥閥芯進行鉸接。
本發明的突出優點在于:
1.采用機械操縱機構,充分利用了單一機械機構和推拉軟軸兩者的優點,結構簡單,質量輕,占用空間小,實現較長距離的操縱,以及提高機械操縱的有效性、便捷性。
2.在推拉軟軸的兩端增加壓縮彈簧設計,能夠有效地解決單一利用推拉軟軸所出現的難復位、操縱桿晃動等問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操控性、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結構左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結構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同時往前推時的運動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同時往后拉時的運動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前支承架U形缺口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左、右轉筒總成耳板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后支承架U形缺口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的上、下轉筒總成耳板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9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液壓挖掘機的機械操縱機構,包括前固定軸1、前支承架2、連桿總成3、連接叉3-1、連接桿3-2、中固定軸4、推拉軟軸總成5、壓縮彈簧5-1、長連接叉5-2、后支承架6、隔墊片7、左轉筒總成8、耳板8-1、右轉筒總成9、下轉筒總成10、上轉筒總成11、連接板12、右操縱桿總成13、左操縱桿總成14以及多路閥15。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所述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一起與前固定軸1進行鉸接,前固定軸1與前支承架2剛性連接,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可以繞著前固定軸1進行靈活轉動,轉動的角度由所要操作的多路閥閥芯的位移確定,通過調整裝配在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下部安裝板上的螺栓擰入長度來實現,確保拉伸或壓入閥芯的位移量;所述左轉筒總成8和右轉筒總成9一起與中固定軸4鉸接,中固定軸4與前支承架2剛性連接,左轉筒總成8和右轉筒總成9可以繞著中固定軸4進行轉動;所述連桿總成3分別鉸接在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和左轉筒總成8、右轉筒總成9之間的耳板8-1上,實現將作用在操縱桿上的力轉遞到左、右轉筒總成的耳板8-1上。所述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前支承架2三者之間均有隔墊片7進行隔開,從而實現左操縱桿總成14和右操縱桿總成13單獨操作或同時操作時互不干涉。所述連桿總成3由連接叉3-1和連接桿3-2螺紋連接組成,通過調節連結桿3-2至合適長度,然后再用螺母進行緊固。前支承架2剛性固定在平臺上。
如圖1、2、3、7、9所示,所述推拉軟軸5的連接叉3-2分別與左轉筒總成8、右轉筒總成9的耳板8-1鉸接,并與前支承架2的U形缺口處剛性連接。所述推拉軟軸5另一端的連接叉3-2、長連接叉5-2分別與上轉筒總成11、下轉筒總成10的耳板進行鉸接,并與后支承架6的U形缺口處進行剛性連接。所述后支承架6剛性固定在多路閥安裝架上,連接板12一端分別和上轉筒總成11、下轉筒總成10的耳板8-1鉸接,另一端分別與多路閥的閥芯進行鉸接。實現對多路閥的閥芯的操作。
如圖3所示,所述推拉軟軸5的兩端裝配有壓縮彈簧5-1,裝配時具有一定的預緊力,以保證操縱桿總成在振動或整機行走時不晃動;以及增加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作業后的回復力,有助于自動復位。
如圖6所示,所述前支承架2上加工有兩個U形缺口。
如圖7所示,所述左轉筒總成8、右轉筒總成9上焊接有兩個耳板8-1,兩個耳板8-1互成角度90°。
如圖8所示,所述后支承架6上加工有兩個U形缺口。
如圖9所示,所述上轉筒總成11、下轉筒總成10焊接有兩耳板8-1,兩耳板8-1在同一側。
工作原理及過程:
如圖4所示,當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同時往前推時,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繞著前固定軸1進行逆時針轉動,轉動的角度由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下方的螺栓旋入長度進行調節;然后連桿總成3往上運動,帶動左轉筒總成8、右轉筒總成9進行順時針旋轉,此時耳板8-1往前拉動推拉軟軸總成5,推拉軟軸總成5在此端的壓縮彈簧5-1安裝面間距離變大,壓縮彈簧5-1伸長;推拉軟軸5的另一端則往下運動,推拉軟軸5此端的壓榨彈簧5-1安裝面間距由于壓縮變小,壓縮彈簧5-1收縮受壓并產生壓力F;帶動上轉筒總成11、下轉筒總成10進行順時針旋轉,此時連接板12往下運動,拉出閥芯,實現機器往前行走的動作;當松開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時,在閥芯力和壓縮彈簧力F共同作用下,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能夠自動恢復到中位,此時推拉軟軸兩端的壓縮彈簧均回復到初始狀態,并形成預緊力,從而保持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不晃動,起到保持作用。
如圖5所示,當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同時往后拉時,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繞著前固定軸1進行順時針轉動,轉動的角度由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下方的螺栓旋入長度進行調節;連桿總成3往下運動帶動左轉筒總成8、右轉筒總成9進行逆時針旋轉,此時的耳板8-1往后推動推拉軟軸總成5,推拉軟軸總成5在此端的壓縮彈簧5-1安裝面間距離被壓縮變小,壓縮彈簧5-1收縮受壓并產生壓力F,推拉軟軸5的另一端則往上運動,推拉軟軸5在此端的壓縮彈簧5-1安裝面距離變大,壓縮彈簧5-1伸長帶動上轉筒總成11、下轉筒總成10進行逆時針旋轉,此時連接板12往上運動,壓入閥芯,實現機器往后行走的動作;當松開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時,在閥芯力和壓縮彈簧力F共同作用下,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自動恢復到中位,此時推拉軟軸兩端的壓縮彈簧均回復到初始狀態,并形成預緊力,從而保持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不晃動,起到保持作用。
左操縱桿總成14、右操縱桿總成13兩者之間有隔墊片7、相互運動互不干涉,既可以同時運動,也可以單獨運動,實現機器的前進、后退和原地轉彎等動作,原理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