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地下中水供水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地下中水多功能連體雙罐供水系統。
背景技術:
電梯復合配重材料的生產中會有多種用水需求,包括一.JS500攪拌機生產用水,二.面積14200平米場房供中水問題,三.復合料場環保霧化噴淋系統用水等,現有的供水罐體積小結構功能不完善,各種供水需求需要單獨的供水設備提供,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和能耗,另外,傳統做法中,從深井潛水泵上水時把地下水先抽到地面水儲存箱內,在從儲存箱用自吸泵抽到2立方水罐內,在冬天,地下水抽上來的水可能結冰不能使用,多套供水設備需要反復除冰太過繁瑣,導致冬季只能用自來水,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同時滿足多種供水需求的地下中水多功能連體雙罐供水系統。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地下中水多功能連體雙罐供水系統,包括上水儲存部分、場房供中水部分、生產用水部分、環保霧化噴淋部分,其中:
上水儲存部分,包括深井潛水泵、與潛水泵通過地下中水管道相連的第一中水儲存罐、地下中水管道的出口連接電子浮球開關,控制水位高度,停止和啟動裝置,第一中水儲存罐中設有第一加熱管,所述第一中水儲存罐連體連接第二中水儲存罐,第二中水儲存罐上連接第二加熱管,第二中水儲存罐旁設有與其相連的水泵,水泵的泵頭伸入第二中水儲存罐中;
場房供中水部分,包括與第一中水儲存罐連接的第一中水場房管道,其上配有球閥,第一中水儲存罐另一側連接第二中水場房管道,管道上依次安裝有閘閥、管道增壓泵、管道壓力傳感器;
生產用水部分,包括水計量斗,水計量斗配有稱重傳感器,水計量斗通過管道連接攪拌機,管道上安裝控制蝶閥和截門方便給水控制,水計量斗與第二中水儲存罐旁的水泵的泵頭連通。
環保霧化噴淋部分,包括通過管道及球閥與第二中水場房管道相連通的地面中水儲存罐、安裝在地面中水儲存罐頂部的的柱塞泵、伸入地面中水儲存罐中的柱塞泵吸水泵頭、安裝在地面中水儲存罐進水口的機械浮球開關、與柱塞泵出口相連的現場噴水管和環保霧化噴水管道,霧化管道上安裝霧化噴頭,主要是對復合骨料噴水防污染問題。
進一步的,第二中水儲存罐與自來水備用管道連接,管道口安裝機械浮球開關。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能解決多種供水需求,構造巧妙,使用功能全,操作方便,節約水資源充分利用地下水,各儲存水罐都裝有控制裝置,機械浮球開關或電子浮球開關,結構安全合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1、第一中水儲存罐,2、第二中水儲存連體罐,3、機械浮球開關,4、閥門,5、第二罐加熱管,6、電子浮球開關,7、第一罐加熱管,7、2寸球閥,9、第一中水場房管道,10、第二中水場房管道,11、2寸閘閥,12、2寸管道增壓泵,13、管道壓力傳感器,14、地下中水管道,15、深井潛水泵,16、泵頭,17、2寸水泵,18、稱重傳感器,19、水計量斗,20、控制蝶閥,21、截門,22、JS500攪拌機,23、地面中水儲存罐,24、柱塞泵吸水泵頭,25、柱塞泵,26、機械浮球開關,27、現場噴水管,28、6分球閥,29、環保霧化噴水管道,30、霧化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如圖1所示:一種地下中水多功能連體雙罐供水系統,包括上水儲存部分、場房供中水部分、生產用水部分、環保霧化噴淋部分,其中:
上水儲存部分,包括深井潛水泵15、與潛水泵通過地下中水管道14相連的第一中水儲存罐1、地下中水管道的出口連接電子浮球開關6,控制水位高度,停止和啟動裝置,第一中水儲存罐1中設有第一加熱管7,所述第一中水儲存罐1連體連接第二中水儲存罐2,第二中水儲存罐上連接第二加熱管5,第二中水儲存罐旁設有與其相連的水泵17,水泵的泵頭16伸入第二中水儲存罐中17;
場房供中水部分,包括與第一中水儲存罐1連接的第一中水場房管道9,其上配有2寸球閥8,第一中水儲存罐1另一側連接第二中水場房管道10,其上依次安裝有2寸閘閥11、2寸管道增壓泵12、管道壓力傳感器13;
生產用水部分,包括水計量斗19,水計量斗配有稱重傳感器18,水計量斗通過管道連接JS500攪拌機22,管道上安裝控制蝶閥20和截門21方便給水控制,水計量斗與第二中水儲存罐2旁的水泵17的泵頭16連通。
環保霧化噴淋部分,包括通過管道及6分球閥28與第二中水場房管道10相連通的地面中水儲存罐23、安裝在地面中水儲存罐頂部的的柱塞泵25、伸入地面中水儲存罐中的柱塞泵吸水泵頭24、安裝在地面中水儲存罐進水口的機械浮球開關26、與柱塞泵25出口相連的現場噴水管27和環保霧化噴水管道29,霧化管道29上安裝23個霧化噴頭30,主要是對復合骨料噴水防污染問題。
第二中水儲存罐2與自來水備用管道連接,管道上安裝有閥門4、管道口安裝機械浮球開關3。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