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巖質邊坡的錨固方法及結構,屬于邊坡加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巖質邊坡加固的方法是在邊坡坡面上打一系列的錨固孔,再將一根根的錨索插入錨固孔中,然后在錨索與錨固孔中灌入粘結劑,利用內錨固孔錨固段的粘結力對邊坡進行錨固。現有的這種錨固結構受錨固段混凝土澆筑或灌漿效果影響很大,失效概率大,且依靠內錨固段進行錨固,錨索所需長度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應力損失較小、錨索長度較短、錨索失效概率小的巖質邊坡的錨固方法及結構,以依靠錨固洞內的錨固端和錨固段的粘結力同時對邊坡進行錨固,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巖質邊坡的錨固方法為,該方法是在巖質邊坡上打一系列延伸至巖質邊坡內部的施工支洞,再在施工支洞的底端向兩側開挖沿邊坡長度方向延伸的錨固洞;然后在錨固洞與巖質邊坡外表面的軟弱層之間打一系列錨固孔,并在錨固孔內安裝對穿錨索,對穿錨索兩端分別設置錨固端;通過對穿錨索兩端的錨固端提高對穿錨索的拉力。
前述方法中,所述一系列錨固孔在垂直方向呈扇形分布,錨固孔內澆筑有粘結劑,錨固孔的數量不能超過錨固洞巖體極限承載力范圍內所限數量。
前述方法中,所述施工支洞內高外低向外傾斜i=0.003~0.005;錨固洞與施工支洞連接處高度最低兩端向中間傾斜i=0.003~0.005;錨固洞和施工支洞兼作排水洞,用于快速排走入滲雨水,有效降低邊坡地下水位線。
前述方法中,所述邊坡上開挖有至少一個施工支洞,每個施工支洞底端均開挖有沿邊坡長度方向的錨固洞;施工支洞的數量取決于邊坡的長度和高度。
按上述方法構成的本發明的一種巖質邊坡的錨固結構為,該結構包括巖質邊坡,巖質邊坡的表面有軟弱層;巖質邊坡內設有沿巖質邊坡長度方向布置的錨固洞,錨固洞經施工支洞貫穿軟弱層通向巖質邊坡外;錨固洞的內壁上設有一系列錨固孔,錨固孔內設有對穿錨索;對穿錨索兩端設有錨固端。
前述結構中,所述對穿錨索包括一束鋼絞線,一束鋼絞線中間間隔的設有隔離架,對穿錨索兩端露出錨固孔的部分設有錨固端,對穿錨索位于錨固孔的部分澆筑有粘結劑。
前述結構中,所述錨固端包括設在錨固孔孔口的定位管,定位管外側設有翻邊;翻邊上設有連接螺栓,連接螺栓與工作錨上的錨墊板連接,工作錨經夾片與穿過工作錨的鋼絞線固定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在錨索位于錨固洞內的一端設置錨固端,通過錨固端提高錨索的拉力。具有維護方便、保證率高、預應力損失較小、錨索長度短的優點。錨固洞和施工支洞可兼作排水洞,有效降低邊坡地下水位線,并快速排走入滲雨水。本發明特別適應于采用錨索進行治理的巖質邊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對穿錨索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巖質邊坡、2-軟弱層、3-錨固洞、4-施工支洞、5-對穿錨索、6-錨固端、7-原地下水位線、8-改進后地下水位線、9-錨固孔、10-鋼絞線、11-隔離架、12-粘結劑、13-定位管、14-翻邊、15-連接螺栓、16-工作錨、17-錨墊板、18-夾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本發明的一種巖質邊坡的錨固方法,如圖1所述:該方法是在巖質邊坡上打一系列延伸至巖質邊坡內部的施工支洞,再在施工支洞的底端向兩側開挖沿邊坡長度方向延伸的錨固洞;然后在錨固洞與巖質邊坡外表面的軟弱層之間打一系列錨固孔,并在錨固孔內安裝對穿錨索,對穿錨索兩端分別設置錨固端;通過對穿錨索兩端的錨固端提高對穿錨索的拉力。所述一系列錨固孔在垂直方向呈扇形分布,錨固孔內澆筑有粘結劑,錨固孔的數量不能超過錨固洞巖體極限承載力范圍內所限數量。所述施工支洞內高外低向外傾斜i=0.003~0.005;錨固洞與施工支洞連接處高度最低兩端向中間傾斜i=0.003~0.005;錨固洞和施工支洞兼作排水洞,用于快速排走入滲雨水,有效降低邊坡地下水位線。所述邊坡上開挖有至少一個施工支洞,每個施工支洞底端均開挖有沿邊坡長度方向的錨固洞;施工支洞的數量取決于邊坡的長度和高度。
按上述方法構成的本發明的一種巖質邊坡的錨固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該結構包括巖質邊坡1,巖質邊坡1的表面有軟弱層2;巖質邊坡1內設有沿巖質邊坡1長度方向布置的錨固洞3,錨固洞3經施工支洞4貫穿軟弱層2通向巖質邊坡1外;錨固洞3的內壁上設有一系列錨固孔9,錨固孔9內設有對穿錨索5;對穿錨索5兩端設有錨固端6。所述對穿錨索5如圖2所示,包括一束鋼絞線10,一束鋼絞線10中間間隔的設有隔離架11,對穿錨索5兩端露出錨固孔9的部分設有錨固端6,對穿錨索5位于錨固孔9的部分澆筑有粘結劑12。所述錨固端6包括設在錨固孔9孔口的定位管13,定位管13外側設有翻邊14;翻邊14上設有連接螺栓15,連接螺栓15與工作錨16上的錨墊板17連接,工作錨16經夾片18與穿過工作錨16的鋼絞線10固定連接。
實施例
本例通過開挖施工支洞4進入巖質邊坡1內部,然后再向兩側開挖出錨固洞3,在錨固洞3內邊墻上設置錨固端6。在巖質邊坡1坡面上設置多排對穿錨索5,對穿錨索5呈扇形分布,對穿錨索5布置數量不能超過錨固洞3巖體極限承載力范圍內所限數量。錨固洞3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錨固洞3和施工支洞4可兼作排水洞,有效降低邊坡地下水位線,并快速排走入滲雨水。由圖1可見,原有的地下水位線7明顯高于改進后的地下水位線8。
本發明與現有巖質邊坡預應力錨索相比,具有維護方便、保證率高、預應力損失較小、錨索長度短的優點,適應于采用錨索進行治理的巖質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