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烹飪器具的內鍋及烹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均溫效果的用于烹飪器具的內鍋及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用于煮飯器的內鍋均為單層內鍋,其熱傳遞速度慢,加熱時不同部分的溫度差異較大。還有一些食物容器采用了雙層中空的結構,中空結構內部填充傳熱介質,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傳熱介質的相變,將容器底部的熱量不斷的傳遞到容器的側壁,使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溫度差值減少,以達到均溫的效果,但是此類食物容器并未被用于諸如電飯煲的煮飯器。并且此類食物容器在受到加熱裝置加熱的時候,由于傳熱介質在容器的底部先受熱,再將熱量傳遞到容器的側壁中,容易造成雙層中空結構內的壓力過大,造成容器本體的變形,影響正常的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用于烹飪器具的內鍋及烹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在【實用新型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0004]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烹飪器具的內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鍋包括內層鍋壁和外層鍋壁,所述內層鍋壁與所述外層鍋壁之間形成容納有傳熱介質的封閉腔體,其中,所述內鍋還包括泄壓機構,所述泄壓機構跨接于所述外層鍋壁和所述內層鍋壁,所述泄壓機構的第一端與所述內層鍋壁連接,所述泄壓機構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與所述外層鍋壁連接,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內層鍋壁之間的連接強度大于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二端與所述外層鍋壁之間的連接強度。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內鍋的封閉空腔內部設置有泄壓機構,泄壓機構跨接于外層鍋壁和內層鍋壁,并且泄壓機構的第一端連接至內層鍋壁,泄壓機構的第二端連接至外層鍋壁,當封閉空腔內的傳熱介質受熱膨脹時,壓力作用于外層鍋壁和內層鍋壁上,由于泄壓機構與內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大于泄壓機構與外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因此,在壓力過高的情況下,泄壓機構與外層鍋壁的連接位置比泄壓機構與內層鍋壁的連接位置優先斷開,使泄壓機構脫離外層鍋壁,傳熱介質受熱膨脹產生的氣體從外層鍋壁中泄漏出去,防止容器本體的變形,從而保證了使用的安全。
[0006]可選地,所述外層鍋壁上設置有外鍋連接孔,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至所述內層鍋壁,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二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至所述外鍋連接孔,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一端連接至所述內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大于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二端連接至所述外鍋連接孔的連接強度。這樣,在外層鍋壁上設置有外鍋連接孔,泄壓機構與內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大于泄壓機構與外鍋連接孔的連接強度,使得在壓力過高的情況下,泄壓機構首先從外鍋連接孔處脫離外層鍋壁。
[0007]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為圓柱體形狀。這樣方便泄壓機構直接容置于外鍋連接孔中。
[0008]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一端的面積大于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二端的面積。這樣,面積大的第一端的焊接面積大于面積小的第二端的焊接面積,進而使得第一端與內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大于第二端與外層鍋壁的連接強度。
[0009]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呈臺階圓柱體形狀,所述泄壓機構包括連接至所述內層鍋壁的大直徑部和連接至所述外鍋連接孔的小直徑部。這樣在外層鍋壁上開設一個遠小于第一端直徑的外鍋連接孔,即可達到釋放受熱后的傳熱介質產生的氣體的目的。
[0010]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小直徑部設置在所述外鍋連接孔中。由此設置,使得小直徑部可密封外鍋連接孔。
[0011]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為截頭圓錐體形狀。這樣,直接使得連接部的第二端的面積小于第一端的面積,從而使得第一端與內層鍋壁的連接強度大于第二端與外鍋連接孔的連接強度。
[0012]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連接至所述內層鍋壁的底壁的下表面,所述外鍋連接孔設置在所述外層鍋壁的底壁上。由于內鍋的底壁處是容易變形的薄弱區域,這樣保證了一旦壓力過大即可第一時間釋放出氣體而泄壓,從而降低了內鍋破裂或變形的風險。
[0013]可選地,所述泄壓機構的所述第二端與所述外層鍋壁的外表面齊平。這樣,使得泄壓機構與外鍋連接孔平滑過渡,避免兩者造成外層鍋壁的外表面凹凸不平,影響內鍋的使用。
[0014]另一方面,本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包含相應內鍋的烹飪器具。這樣的烹飪器具能夠在壓力過高的情況下有效地釋放出由于傳熱介質受熱變形產生的壓力,保證了內鍋的使用安全。
【附圖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
[0016]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的內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優選實施方式的內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選實施方式的內鍋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1]圖6為圖5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0容器本體101、201底壁
[0024]102 側壁103、203、303 外層鍋壁
[0025]104、204、304內層鍋壁 105封閉空腔
[0026]106平滑過渡段
[0027]107、207、307 外鍋連接孔
[0028]108、208、308泄壓機構
[0029]109、209、309泄壓機構的第一端
[0030]110、210、310泄壓機構的第二端
[0031]116、216內層鍋壁的下表面
[0032]117、217外層鍋壁的外表面
[0033]211小直徑部212大直徑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0035]為了徹底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
[0036]第一實施方式
[0037]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的煮飯器的結構示意圖。根據本實用新型可以是電飯煲、電壓力鍋或其它用于煮飯的烹飪器具。除了具有煮飯的功能,其還可以具有煮粥等其它功能。烹飪器具可以包括鍋體、蓋體和設置在鍋體內部的內鍋以及加熱裝置等部件。為簡明起見,附圖中僅示出內鍋。在本文中將靠近內鍋的中心軸線的方向定義為“內”,遠離內鍋的中心軸線的方向定義為“外”。
[0038]如圖1所示,內鍋包括容器本體100,用于盛放待加熱的食物。容器本體100包括底壁101和側壁102。底壁101為圓形,且在中部稍向內凹,以便于與加熱裝置配合。這樣,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使傳熱介質積聚于容器的下部從而充分接受外部熱源(如煮飯器的加熱裝置)的熱量。側壁102沿底壁101向上延伸,大致為頂部開放的圓筒形,其中,側壁與底壁的連接部分為平滑曲面形狀的平滑過渡段106。應當了解,底壁101可以如圖1所示為圓形且在中部稍向內凹的表面,但是,其也可形成為部分外凸等其他形式的表面,以便于與不同形狀的加熱裝置配合。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底壁101和側壁102均包括外層鍋壁103和內層鍋壁104。如圖1所示,外層鍋壁103和內層鍋壁104具有一定間隔,兩者之間形成封閉空腔105,封閉空腔105中容置有能夠相變傳熱的傳熱介質(未圖示),傳熱介質的體積占封閉空腔105的內部空間的體積的2%?30%。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