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吸塵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為了改善使用性而希望吸塵器主體實現小型輕量化和狹小化。
[0003]關于該內容,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如下電動吸塵器,其具備:吸入口體,其配置在吸塵器主體的前部;旋風方式的集塵室,其中,圓筒的中心軸以在吸塵器主體的左右方向成為水平的姿態配置于上述吸入口體的后方;以及電動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充電包或電源線盤裝置),其在上述集塵室的圓筒的中心軸方向排列設置,將從上述電動送風機流出的空氣流經由配置有基板的短的空氣流路排出,并且將電動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在上述集塵室的圓筒的中心軸方向上排列設置而實現了小型化。
[0004]另外,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在吸塵器主體的后方配置有集塵室,在其前部配置有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充電包)。
[0005]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如下電動吸塵器,其具備:具有車輪的吸塵器主體以及配置在吸塵器主體的前部的吸入口體,吸塵器主體具備:旋風方式的集塵裝置,其以圓筒的中心軸向吸塵器主體的前后斜向傾斜的姿態配置于上述吸入口體的后方;以及電動送風機和電源線卷繞裝置,其以繞上下軸心旋轉的方式配置在上述集塵裝置的后方。
_6] 現有技術文獻_7] 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特開2004 - 16607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特開2012 - 65879號公報【實用新型內容】
[0010]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11]但是,由于現有的電動吸塵器在前方配置集塵室,在后方配置電動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所以吸塵器主體的質量集中于后方。因此,存在如下問題:當吸塵器主體被吸引軟管部牽引時,前輪易于浮起并彈跳,而且行走方向不穩定,吸塵器主體的行走追隨性不佳。
[0012]另外,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在吸塵器主體的后方配置集塵室、在其前部配置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的情況下,重量大的送風機和電源供給部雙方配置在吸塵器主體的前方,當吸塵器主體被吸引軟管部牽引時,前輪難以跨越臺階,其結果是,存在即使這樣,吸塵器主體的行走追隨性也不好的問題。
[0013]另外,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現有的電動送風機的支撐結構是用風扇罩夾著電動送風機的上部和下部,將風扇罩的底部固定于吸塵器主體的箱體的底部的結構,因此存在驅動時的電動送風機的振動易于經由風扇罩、吸塵器主體的箱體以及車輪向地面傳遞的問題。
[0014]本實用新型就是鑒于以上情況而完成的,提供在實現吸塵器主體的小型輕量化和狹小化的同時改善行走追隨性、抑制向地面傳遞的振動的電動吸塵器。
[0015]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其具備吸引軟管部和吸塵器主體,
[0017]上述吸塵器主體具備:
[0018]箱體;
[0019]集塵單元,其對經由上述吸引軟管部吸引的塵埃進行集塵;
[0020]電動送風機,其配置在上述集塵單元的前方,從上述吸引軟管部經由上述集塵單元吸引空氣;
[0021]蓄電池,其用于向上述電動送風機供給電力;
[0022]電路基板,其與上述電動送風機電連接;以及
[0023]排氣流路,其設置在上述箱體內,將來自上述電動送風機的排氣向后方引導,
[0024]上述蓄電池配置于上述排氣流路。
[0025]實用新型效果
[0026]本實用新型的電動吸塵器,在吸塵器主體的前方側配置電動送風機,并且在電動送風機的后方側配置蓄電池,因此吸塵器主體的質量不會集中于一個部位而被分散。因而,即使被吸引軟管部牽引,吸塵器主體的前方側也不易浮起,且吸塵器主體能容易地跨越地面的臺階,其結果,吸塵器主體的行走穩定。除此以外,空氣從電動送風機經過下部流路和后部流路后從排氣口向外部排出,因此,從電動送風機向下流側的空氣的流動變得順暢,能在減小電動送風機的負載的同時冷卻蓄電池和電路基板,實現冷卻的高效化。
[0027]另外,電動送風機的外周部以電動送風機的下部從風扇罩的底部浮起的方式經由彈性構件固定于風扇罩。因此,即使風扇罩的底部安裝于吸塵器主體的箱體的底部,驅動時的電動送風機的振動也不易向地面傳遞。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的電動吸塵器的外觀立體圖。
[0029]圖2是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俯視圖。
[0030]圖3是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側視圖。
[0031]圖4是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主視圖。
[0032]圖5是從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斜后下方觀看的立體圖。
[0033]圖6是圖2的吸塵器主體與吸引軟管連接的狀態下的A — A向視截面圖。
[0034]圖7是圖3的吸塵器主體與吸引軟管連接的狀態下的B — B向視截面圖。
[0035]圖8是圖2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0036]圖9是圖2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0037]圖10是圖2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0038]圖11是表示圖3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的環狀車輪的構成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0039]圖12是表示從相反的一側觀看圖6的吸塵器主體的電動送風機的周邊結構的部分截面圖。
[0040]圖13是從斜后下方觀看拆下吸塵器主體的后部箱體的狀態的部分立體圖。
[0041]圖14是圖3所示的吸塵器主體所具備的集塵單元的外觀立體圖。
[0042]圖15是圖11所示的集塵單元的縱向截面圖。
[0043]圖16 (A)-(B)表示對圖2的吸塵器主體進行充電的充電座,(A)是立體圖,(B)是表示將吸塵器主體設置于(A)的充電座的狀態的立體圖。
[0044]圖17是表示圖6所示的吸塵器主體中的空氣流的流路的說明圖。
[0045]圖18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吸塵器主體中的空氣流的流路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使用附圖進一步詳述本實用新型。此外,以下的說明在全部方面為例示,不應理解為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7](實施方式I)
[0048][電動吸塵器的整體說明]
[004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的電動吸塵器的外觀立體圖,圖2、圖3以及圖4是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俯視圖、側視圖以及主視圖,圖5是從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主體的斜后下方觀看的立體圖。另外,圖6是圖2的吸塵器主體與吸引軟管連接的狀態下的A — A向視截面圖,圖7是圖3的吸塵器主體與吸引軟管連接的狀態下的B — B向視截面圖。
[0050]如這些圖所示,電動吸塵器I具備:能脫離地內置有旋風方式的集塵單元500的具有車輪的吸塵器主體100A ;以及吸引軟管部300。
[0051]吸引軟管部300具備:吸引軟管301、延長管302、與延長管302的前端連接的吸入口體303、手柄304、附設于手柄304的操作部305以及連接部306。
[0052]吸引軟管301經由連接部306能脫離地與吸塵器主體100A的前方連接,用戶能一邊用手保持手柄304 —邊使延長管302的前端的吸入口體303 —邊與地面接觸一邊移動。
[0053]在吸塵器主體100A中,車輪具有配置于左右兩側面的一對大型環狀的車輪140、配置于前方下部的小型輥形的前輪117以及配置于后方下部的作為后輪的旋轉、盤轉自如的小腳輪即萬向車輪118而成。因此,當使用者用手保持手柄304并移動時,吸塵器主體100A能追隨其動作。此外,在吸塵器主體100A以在地面上能行走的方式接地的狀態下,前方是指使吸塵器主體100A前進的方向,后方是指使吸塵器主體100A后退的方向,上方是指與地面相反的一側的方向,下方是指地面側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相對于前后方向與兩側正交的方向。
[0054]另外,上述吸塵器主體100A,在圖3所示的自由狀態下被一對車輪140和后輪118支撐,在被圖6所示的吸引軟管301向前方拉拽的狀態下被一對車輪140和前輪117支撐。即,當是圖3所示的狀態時,前輪117從地面F浮起,當是圖6所示的狀態時,萬向車輪118從地面F浮起。此外,環狀的車輪140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的一種方式。
[0055]吸塵器主體100A將地面的塵埃與空氣一起從吸入口體303經由延長管302和吸引軟管301向集塵單元500吸引。在集塵單元500的左右兩側配置有環狀車輪主體110。
[0056]用戶能從環狀車輪主體110的中央開口 141用眼睛確認吸塵器主體100A內部的集塵單元500的集塵狀況,能適當地從吸塵器主體100A的上部拉出集塵單元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