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底炊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復合底炊具。
【背景技術】
[0002] 鋁制鍋是通過在其底部附上一層導磁材料以實現在電磁爐上進行加熱。由于鍋底 復合導磁材料,使得鍋底部存在加工的機械內應力。且在進行加熱時,鍋底部受熱不均勻會 產生熱應力。這些應力會導致鍋底部產生變形,從而影響鍋的正常使用。
[0003] 目前,鋁制鍋的鍋底部通常復合有帶翻孔的430不銹鋼或其它材質的復底片,復 底片與鋁制鍋體鉚接,以實現鋁制鍋在電磁爐上通用加熱的功能。但這類帶翻孔的復底片 插入鋁基材會產生較深的插口,且這些插口呈點狀分散在鍋底部。深且分散的插口造成鍋 底部的機械應力大。當將鍋放置在電磁爐上加熱時,復底片可視為發熱源,這類復底片的傳 熱方向主要是由鍋底部外側傳向鍋底部內側,傳熱既不快捷也不均勻,在鍋底部產生較大 的熱應力,熱應力與機械應力疊加在一起,從而嚴重影響鍋底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底炊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加熱時炊具 底部容易變形的問題。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底炊具,包括:鍋本體和 導磁加熱件,導磁加熱件上開設有多個通孔,導磁加熱件連接在鍋本體底面上;多個通孔的 面積總和占導磁加熱件的面積的百分比為ε,40%< ε <90%。
[0006] 進一步地,導磁加熱件的厚度為a,0· 1mm < a <0· 6mm。
[0007] 進一步地,相鄰兩個通孔之間的筋條的筋寬為b,0. 1mm彡b彡0. 8mm。
[0008] 進一步地,導磁加熱件采用銅鋼復合材料、鋁鋼復合材料、不銹鋼或低碳鋼加工而 成。
[0009] 進一步地,導磁加熱件擠壓至嵌設在鍋本體的底面內,且導磁加熱件與鍋本體的 底面平齊,部分鍋本體填充擠滿通孔。
[0010] 進一步地,鍋本體的鍋底包括平底部,導磁加熱件的形狀與平底部的形狀相適配, 且導磁加熱件覆蓋平底部。
[0011] 進一步地,鍋本體包括鍋身和鍋底部,其中,鍋底部包括弧形過渡部和平底部,鍋 身與平底部通過弧形過渡部連接,平底部及至少部分弧形過渡部上覆蓋有導磁加熱件。
[0012] 進一步地,導磁加熱件的各表面及通孔的壁面均敷設有一層防銹層。
[0013]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該復合底炊具包括鍋本體和導磁加熱件,導磁加熱 件連接在鍋本體的底面外側,并且,導磁加熱件上的多個通孔的面積總和占導磁加熱件的 面積的百分比為40%至90%。該復合底炊具通過將鍋本體和導磁加熱件復合成型,并通過 調整控制導磁加熱件的通孔的面積總和與導磁加熱件的面積的面積比以調整導磁加熱件 與鍋本體之間的接觸面積,實現了導磁加熱件與鍋本體之間迅速且均勻地傳熱,消除了鍋 本體的底部因熱應力不均勻而產生變形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4]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 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在附圖中:
[0015]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底炊具的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示出了圖1的復合底炊具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17]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底炊具的第一實施例的導磁加熱件的主視結構示 意圖;
[0018]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底炊具的第二實施例的導磁加熱件的主視結構示 意圖;
[0019]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底炊具的第三實施例的導磁加熱件的主視結構示 意圖。
[0020]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1] 10、鍋本體; 11、鍋身;
[0022] 12、弧形過渡部; 13、平底部;
[0023] 20、導磁加熱件; 21、通孔;
[0024] 210、筋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6]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底炊具,該復合底炊具包 括鍋本體10和導磁加熱件20,導磁加熱件20上開設有多個通孔21,導磁加熱件20連接在 鍋本體10的底面上,應用電磁爐對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底炊具進行加熱以烹飪食物,也可以 將該復合底炊具放在火焰上直接加熱來烹飪食物。在本實用新型中,多個通孔21均勻分布 在導磁加熱件20上,且多個通孔21的面積總和占導磁加熱件20的面積的百分比為ε,且 ε的范圍為40%彡ε彡90%。
[0027] 該復合底炊具的鍋本體10和導磁加熱件20復合成型,并通過調整控制導磁加熱 件20的多個通孔21的面積總和與導磁加熱件20的總面積的面積比以調整導磁加熱件20 與鍋本體10之間的接觸面積。由于所有通孔21的面積之和與導磁加熱件20的總面積的 面積比直接影響導磁效率和鍋本體10的底部在加熱時的變形量,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 方案將面積比進行優化,再加上本實用新型的多個通孔21均勻分布在導磁加熱件20上,使 得導磁加熱件20與鍋本體10之間接觸均勻,因而實現了導磁加熱件20與鍋本體10之間 迅速且均勻地傳熱,消除了鍋本體10的底部因熱應力不均勻而產生變形的問題。
[0028] 當面積比ε > 90%時,導磁加熱件20的導磁效率低,電磁爐加熱速度太慢,影響 了該復合底炊具的正常使用。當面積比ε <40%時,鍋本體10的底部被加熱后產生的變 形量大。
[0029] 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導磁加熱件20上的多個通孔21均勻分布,使得導磁加熱件 20在與鍋本體10連接后,導磁加熱件20與鍋本體10之間均勻接觸,使得電磁爐在加熱該 復合底炊具時,導磁加熱件20可視為對鍋本體10進行加熱的熱源,導磁加熱件20能夠對 鍋本體10進行均勻加熱,即熱源均勻分散,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熱應力對鍋本體10的底部的 變形影響。
[0030] 如圖2所示,導磁加熱件20的厚度為a,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厚度a的范圍 為:0. 1mm < a < 0. 6_。導磁加熱件20嵌設在鍋本體10的底面內,也就是確保導磁加熱 件20與鍋本體10之間具有相互接觸的表面。
[0031] 當導磁加熱件20的厚度a > 0. 6mm時,筋條210嵌入鍋本體10底部的深度過大, 則機械應力較大,這樣使得鍋本體10的底部容易產生變形,且導致鍋本體10的底部與通孔 21之間不易平整和飽滿,從而導致加熱、傳熱不均勻。當a < 0. 1_時,則會導致嵌入的深 度不夠,導磁加熱件20與鍋本體10之間的結合力小而使得導磁加熱件20容易脫落。
[0032] 具體地,導磁加熱件20還包括位于每相鄰兩個通孔21之間的筋條210,每相鄰兩 個通孔21之間由筋條210隔開。導磁加熱件20壓制在鍋本體10的底面,且使得導磁加熱 件20與鍋本體10的底面平齊。本實用新型的導磁加熱件20呈網狀,其使用高導磁金屬片 經過拉伸后而成,導磁加熱件20上的通孔在拉伸的過程中即可形成,而無需再通過沖孔獲 得。本實用新型的導磁加熱件20采用冷鉚加工的方法復合在鍋本體10的底面,經冷鉚加 工后復合形成在一起的鍋本體10及導磁加熱件20的機械應力較小且分布更加均勻,使得 機械應力對鍋本體10的底部變形的影響降低。并且,由于導磁加熱件20是冷鉚在鍋本體 10的底部,兩者之間可以產生優良的結合力,有效地避免了導磁加熱件20的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