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置物架,特別涉及一種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置物架多數為固定式結構,即所制成的置物架呈固定的形態與體積,這種固定式置物架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造型單一,沒有變化組合功能,無法實現根據使用者的喜好隨意組合、根據不同的環境尺度調節造型、以及根據置物的大小調節間距等功能;二是體積太大,運輸空間要求較高,不適合搬運。另外,也有一種傳統活動式置物架,即其可以折收成較小體積的形態而方便收藏和搬運,展開后也可以放置物品,但是其展開時的形狀是固定不變的,并不能轉換為其他用途,其中仍然沒有變化組合功能,也無法實現根據使用者的喜好隨意組合、根據不同的環境尺度調節造型、以及根據置物的大小調節間距等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包括:
[0006]N個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的左、右支撐部分組成的第一類單體,所述左、右支撐部分高度相同;
[0007]以及,N個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的左、右支撐部分組成的第二類單體,所述左、右支撐部分高度不同,且較高的支撐部分和較低的支撐部分的高度均為最低的第一類單體支撐部分高度的整數倍數關系;
[0008]所述N個第一類單體和N個第二類單體可根據使用者的喜好、不同的環境尺度、置物的大小進行變化組合,N為I以上的自然數。
[0009]作為優化,所述N個第一類單體和N個第二類單體具有單邊不等高遞進組合或雙邊不等高遞進組合,N為I以上的自然數。
[0010]作為優化,所述第一類單體和第二類單體的置物部分和左、右支撐部分的結合形式為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結合形式。
[0011]作為優化,所述成角結合的外觀造型為直角型、圓弧角型、花角型或角花角型造型。
[0012]作為優化,所述第一類單體和第二類單體的置物部分和左、右支撐部分的鏈接方式為卯榫方式、五金釘鏈接方式、彎曲型材方式或焊、粘結合方式。
[0013]作為優化,所述置物部分和支撐部分均為網格、單板、拼板或框架式等結構。
[0014]作為優化,所述置物部分和支撐部分為可拆裝式或一體式結構形式。
[0015]作為優化,所述置物部分和支撐部分的材質均為板材、塑料、金屬、玻璃、竹藤中的任意一種。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實用新型,設計科學,安裝、拆卸和使用很方便,其由N個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高度相同的左、右支撐部分組成的第一類單體,以及N個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高度不同的左、右支撐部分組成的第二類單體,且較高的支撐部分和較低的支撐部分的高度均為最低的第一類單體支撐部分高度的整數倍數關系;上述N個第一類單體和N個第二類單體可根據使用者的喜好隨意組合、根據不同的環境尺度調節造型、以及根據置物的大小調節間距。另外,便于拆卸、收藏,且對運輸空間要求不高,便于搬運。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作進一步說明:
[0019]圖1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第一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第二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9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8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1是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的實施例8收藏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1為置物部分、2為支撐部分、3為第一類單體、4為第二類單體;
[0031]h為某第一類單體支撐部分的高度;
[0032]hi為某第一類單體支撐部分的高度也為某第二類單體的某支撐部分的高度,且hl=2h ;
[0033]h2、h3、h4均為某第二類單體的某支撐部分的高度,其中h2=3h,h3=4h,h4=5h。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實施例1:
[0036]如圖1-圖3所示,本可變化組合的置物架,包括:
[0037]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I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I的左、右支撐部分2組成的第一類單體3,所述左、右支撐部分2高度相同;
[0038]以及4個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I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I的左、右支撐部分2組成的第二類單體4,所述左、右支撐部分2高度不同,且較高的支撐部分2和較低的支撐部分2的高度均為最低的第一類單體3支撐部分2高度的整數倍數關系;所述第一類單體I和4個第二類單體4具有單邊不等高遞進組合;
[0039]圖3中第一類單體3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 ;
[0040]位于第一類單體3置物部分I上方的第一個第二類單體4右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位于第一類單體3左側的左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l,hl=2h ;
[0041]位于第一個第二類單體4置物部分I上方的第二個第二類單體4右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位于第一個第二類單體4左側的左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2,h2=3h ;
[0042]位于第二個第二類單體4置物部分I上方的第三個第二類單體4右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位于第二個第二類單體4左側的左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3,h3=4h ;
[0043]位于第三個第二類單體4置物部分I上方的第四個第二類單體4右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位于第三個第二類單體4左側的左支撐部分2的高度為h4,h4=5h0
[0044]如此設計,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I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I高度相同的左、右支撐部分2組成的第一類單體3,以及4個由用于擱置物品的置物部分I和用于支撐置物部分I高度不同的左、右支撐部分2組成的第二類單體4,且較高的支撐部分2和較低的支撐部分2的高度均為最低的第一類單體3支撐部分2高度的整數倍數關系;上述第一類單體I和4個第二類單體4形成單邊不等高遞進組合結構,另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尺度以及置物的大小通過移動左、右支撐部分2進而調節間距。此外,便于拆卸、收藏,且對運輸空間要求不高,便于搬運。
[0045]具體的,所述第一類單體3和第二類單體4的置物部分I和左、右支撐部分2的連接部分為直角型成角結合。如此設計,便于加工、且使用效果較好。
[0046]具體的,所述置物部分I和支撐部分2均為單板。如此設計,成本低、且便于加工。
[0047]具體的,所述置物部分I和支撐部分2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