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烹飪器具如電飯煲或電壓力鍋,都具有保溫功能,通常是通過設置在內鍋底部的發熱盤或線圈盤對內鍋進行加熱保溫,然而,這樣極易使鍋底的米飯發黃、變干或導致食物糊底,且僅采用底部加熱保溫的方式,易導致鍋內的食物受熱不均勻,影響食物的口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內鍋的保溫性能,且使得鍋內食物受熱均勻的烹飪器具。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包括:內鍋;和本體,所述本體設有容納腔,所述內鍋放置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容納腔的底部設有主加熱裝置;所述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輔助加熱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包括內鍋和本體,內鍋放置在本體上開設的容納腔內,容納腔的底部設有主加熱裝置,用于對內鍋進行烹飪加熱,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輔助加熱裝置,可用于對處于保溫階段的烹飪器具進行保溫加熱,以及時向內鍋的側壁補充熱量,進而通過內鍋的側壁將熱量傳遞至內鍋內的食物,提升了內鍋的保溫效果;此夕卜,輔助加熱裝置也可用于配合主加熱裝置工作,對處于烹飪階段的烹飪器具進行烹飪加熱,以提高烹飪器具的烹飪效率,有效避免僅采用底部主加熱裝置對內鍋進行加熱,而導致的局部加熱溫度過高、鍋內食物受熱不均等問題的產生。
[0007]另外,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設有隔熱層。
[0009]通過在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設有隔熱層,由于隔熱層的導熱性較差,使其可以有效阻止內鍋內的熱量向外傳遞,從而使內鍋底部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且能夠使內鍋底部的熱量順著內鍋的側壁向上傳遞,對內鍋的側壁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溫,提升內鍋的保溫效果;同時,配合設置在內鍋的側壁外側的輔助加熱裝置對內鍋的側壁進行加熱保溫,使內鍋的外壁面上可實現多段立體保溫效果,進一步提升內鍋的保溫效果,有效避免傳統技術中僅采用主加熱裝置進行加熱保溫而導致的內鍋內的食物易出現局部發黃、變干或糊底的冋題。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主加熱裝置為線圈盤,所述隔熱層覆蓋在所述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且所述隔熱層至少覆蓋與所述線圈盤相對的所述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
[0011]上述實施例中,主加熱裝置采用線圈盤加熱,線圈盤通電時會產生不斷變化的交流磁場,內鍋對不斷變化的磁場產生感應,并在內鍋上產生渦流、使內鍋發熱,繼而將熱量傳遞給內鍋內的米飯或其他食物,加熱速度快、加熱效率高;隔熱層覆蓋在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且隔熱層至少覆蓋與線圈盤相對的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這樣,當烹飪器具處于烹飪或保溫階段時,隔熱層可有效防止內鍋底部的熱量向外傳遞,使內鍋底部具有良好的隔熱和保溫效果,且由于隔熱層的設置,使得在烹飪器具處于保溫階段時,可使用更小的感應電流來使內鍋發熱,或者使線圈盤停止工作,從而使得內鍋底部的米飯或其他食物不易發黃、變干或者糊底,提升了食物的口感。
[0012]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隔熱層一般采用具有透磁性的非金屬材質制成,因此隔熱層不會影響線圈盤對內鍋進行電磁感應加熱,即隔熱層不會影響烹飪器具的加熱效率。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主加熱裝置為加熱盤,所述隔熱層覆蓋在所述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且所述隔熱層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加熱盤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相貼合。
[0014]上述實施例中,主加熱裝置為加熱盤,加熱盤通過與內鍋接觸,將通電時產生的熱量傳遞給內鍋,進而經內鍋的底壁將熱量傳遞給鍋內的米飯或其他食物;由于內鍋底壁的外壁面上隔熱層的設置,會阻止加熱盤將熱量傳遞給內鍋,因此在隔熱層上開設有通孔,使得加熱盤穿過通孔與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相貼合,實現加熱盤對內鍋進行直接加熱,且設置在加熱盤周圍的隔熱層,能夠有效阻止內鍋內的熱量向外傳遞,進而提高了內鍋的隔熱和保溫效果。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內鍋的底壁與側壁之間通過圓弧形的連接部平滑連接,所述隔熱層的縱截面呈U形,所述隔熱層覆蓋在所述內鍋的所述底壁和所述連接部的外壁面上。
[0016]上述實施例中,內鍋的底壁與側壁平滑連接,且隔熱層覆蓋在內鍋的底壁與連接部的外壁面上,使得隔熱層能夠對內鍋的底壁和連接部的外壁面均起到隔熱和保溫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內鍋的保溫效果。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U形的所述隔熱層的高度Hl為30_?60_,所述內鍋的高度與所述隔熱層的高度之差H2為70mm?120mm。
[0018]為達到最佳的隔熱和保溫效果,隔熱層的高度設置為30_?60_,內鍋的未覆蓋隔熱層的側壁的高度設置為70mm?120mm,以使得該區域與設置在內鍋的側壁外側的輔助加熱裝置相對,進而通過輔助加熱裝置對內鍋的側壁進行烹飪加熱或保溫加熱。當然,隔熱層及內鍋的高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定。
[001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H1:H2 = 1:3?1:2。
[0020]內鍋的未覆蓋隔熱層的側壁的高度H2與隔熱層的高度Hl之間的比例關系為H1:H2 = 1:3?1:2,以保證隔熱層與輔助加熱裝置配合設置時,既能夠有效防止內鍋內的熱量從內鍋底部向外傳遞,又能夠及時對內鍋的側壁進行熱量補充,從而實現整個內鍋的外壁面上均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以達到對盛放于內鍋內的米飯或其他食物進行保溫的目的。當然Hl與H2之間的比例關系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定。
[002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內鍋的側壁和/或底壁的厚度為1.0mm?
4.0mm,所述隔熱層的厚度為30 μm?120 μm。
[0022]通過設定內鍋的厚度及隔熱層的厚度,以使得內鍋能夠滿足烹飪食物的需求,隔熱層能夠達到隔熱保溫的效果,當然內鍋與隔熱層的厚度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定。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輔助加熱裝置為電阻絲,且所述電阻絲環繞所述內鍋的側壁的外壁面設置,用于對所述內鍋進行烹飪加熱和/或保溫加熱。
[0024]上述實施例中,輔助加熱裝置采用電阻絲加熱,且電阻絲環繞內鍋的側壁的外壁面設置,這樣,使得電阻絲與內鍋側壁的外壁面的接觸面積大,當然,所述的電阻絲也可以做成扁平的帶狀,或者經過熱傳遞環后再與內鍋的外壁面相接觸,電阻絲能夠向內鍋的整個周圈的側壁傳遞熱量,不僅使得內鍋內的食物受熱均勻,且配合設置在內鍋底部的隔熱層對內鍋底部的隔熱保溫作用,使整個內鍋的外壁面形成多段立體保溫效果,提升內鍋的保溫性能;且相較于對內鍋的整個外壁面均采用電磁線圈進行加熱保溫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成本,還能夠有效防止鍋內與電磁線圈相對位置處的米飯易發黃、變干或糊化的問題。特別地,對于主加熱裝置采用線圈盤方式,輔助加熱裝置采用電阻發熱加熱的方式,在烹飪的開始,由于線圈盤的電磁感應,可以快速地使鍋底得到熱量并且更易于控制;而電阻發熱的方式從發熱到將熱量傳遞給食物往往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把電阻發熱用在補充加熱和保溫,可以給電阻發熱比較充分的時間。
[002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烹飪器具為電飯煲或電壓力鍋。
[0026]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2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8]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烹飪器具中內鍋、主加熱裝置及輔助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是圖1的A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0030]其中,圖1和圖2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0031]10內鍋,100底壁,101側壁,102連接部,103隔熱層,200線圈盤,201電阻絲,其中圖1和圖2中,①處的單向箭頭表示電阻絲向內鍋的側壁處傳遞熱量的方向,②處的折線箭頭表示內鍋的底壁和連接部處熱量的傳遞方向,③處的環形箭頭表示線圈盤對內鍋加熱時內鍋的壁面處產生的渦流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4]下面參照圖1和圖2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
[003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包括:內鍋10和本體(圖中未示出)。
[0036]其中,所述本體設有容納腔(圖中未示出),所述內鍋10放置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容納腔的底部設有主加熱裝置;所述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輔助加熱裝置。
[0037]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包括內鍋和本體,內鍋放置在本體上開設的容納腔內,容納腔的底部設有主加熱裝置,用于對內鍋進行烹飪加熱,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輔助加熱裝置,可用于對處于保溫階段的烹飪器具進行保溫加熱,以及時向內鍋的側壁補充熱量,進而通過內鍋的側壁將熱量傳遞至內鍋內的食物,提升了內鍋的保溫效果;此夕卜,輔助加熱裝置也可用于配合主加熱裝置工作,對處于烹飪階段的烹飪器具進行烹飪加熱,以提高烹飪器具的烹飪效率,有效避免僅采用底部主加熱裝置對內鍋進行加熱,而導致的局部加熱溫度過高、鍋內食物受熱不均等問題的產生。
[0038]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內鍋10的底壁100的外壁面上設有隔熱層103。
[0039]通過在內鍋的底壁的外壁面上設有隔熱層,由于隔熱層的導熱性較差,使其可以有效阻止內鍋內的熱量向外傳遞,從而使內鍋底部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且能夠